人民郵電的成長
(一)遞步哨、傳山哨,革命根據地郵政
自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以後,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同誌領導下,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首先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隨後建立了其他革命根據地。
自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以後,人民就逐漸學會了遊擊戰爭。遊擊戰爭,按照毛委員當時總結的基本原則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要掌握敵情,就需要有及時而準確的通信。因而井岡山的廣大農民,在黨和紅軍的領導下,創造了一種叫“遞步哨”的通信組織。這種組織是由黨組織在各個農村指定忠實可靠的貧雇農二、三人為通信員,專門擔任通信聯絡工作。他們的通信方法是一村傳一村,一站傳一站,把各個大小村落都互相聯係起來。所以當時群眾稱它為“遞步哨”。
為了更好地監視敵人,粉碎敵人的“圍剿”,群眾性的遞步哨發展成為“傳山哨”。這種組織主要是以農村青年赤衛隊為骨幹組成的,每個哨員都有一定的據點,平時在各村的小山頭上一麵放哨一麵勞動,發現情況,就用暗號把敵人的人數、武器、行動方向等等,一個傳一個地很快傳給鄰近各村。例如哨員發出“牛在田裏吃禾啦,看牛的注意,現在向東邊跑去啦!”這樣的暗號,就是表示敵人向東行動了。如果距離較遠,或者遇到逆風,傳音不便,就用一些簡單動作為暗號,通知對方。例如:向空中揚土是表示敵人出動;拿棵小樹立在山頭,東倒表示敵人向東行進,西倒表示敵人向西行進,等等。
當時革命根據地和國民黨統治的若幹重要地區,還設立了交通站,來往傳遞消息、護送幹部和運送物資。到1928年初,在革命根據地交通站的基礎上,湘贛邊區工農民主政府正式設立了為工農勞動人民服務的“赤色郵政”,約於1929年發行了郵票。這是我國人民郵政的開始。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瑞金召開,大會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選舉了以毛澤東同誌為首的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成立了共和國政府。接著在1932年5月1日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郵政總局,設立了粵贛、江西、福建、閩贛、閩浙贛、浙贛、鄂豫皖等省郵務管理局。
革命郵政對紅軍戰鬥員、指揮員和他們的家屬互寄信件,實行免費優待。至於黨政軍民各機關團體相互間的通信,則實行貼郵票製度。同時還負責傳遞紅色報刊。當時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版的報刊有《紅色中華》、《鬥爭》、《紅星報》、《紅星畫報》、《青年實話》等三、四十種大小報刊,其中《紅色中華》是中央工農民主政府的機關報,每期發行達五萬餘份;《青年實話》(共青團中央機關報)、《鬥爭報》(黨的中央局機關報)各達二萬七八千份,大部分都是經過郵務工人傳送各地的。
在紅軍五次反“圍剿”鬥爭中,郵務員工既是通信工作人員,又是戰士。當時無論內勤外勤,每人都佩帶短槍、馬刀或梭〔suō〕鏢等武器,經常在與敵人搏鬥當中完成通信任務。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除了一部分郵務人員隨軍北上之外,留下的員工改為秘密交通站,隨著後方留守部隊轉入深山密林地區活動。
(二)紅軍無線電通信的創始
起初,紅軍是沒有無線電設備的,通信多半靠兩條腿。自從紅軍有了無線電設備,就象一個人有了銳利的耳目一樣,對傳達黨的指示和指揮部隊作戰,起了很大作用。
提起紅軍無線電通信的創始,還得先談談黨中央在上海最早辦的一個無線電地下訓練班的曆史。
1928年,黨中央還在上海,為了加強與各地黨組織的通信聯絡,決定要培養一批無線電技術人材。於是,黨中央組織部部長伍豪(即周恩來)同誌首先選派了兩個大學畢業的黨員,去學習機務和報務。他們設法同幾個無線電器材商人建立了聯係,並化名到國民黨軍辦的“上海無線電學校”去學習。後來他們還自己在上海法租界開設了一個小商店,叫做上海無線電福利公司。經過一年的時間,他們不但掌握了這門技術,還發展了幾個助手,並且能夠自己裝配收發報機了。到了1930年1月,周恩來同誌就派人到九龍建立了無線電台,不久,又派人到天津等地設立了電台,能夠和南方局、長江局、北方局等黨組織通報了;而且同時還在上海設了一個地下無線電訓練班。
黨中央在上海所設的地下無線電訓練班,由於處在蔣介石統治地區,學員是分散居住的。他們不便在一起上課,而是由教員輪流到各學員住處去講課。老的學員學會了,再教新學的同誌。訓練班就這樣川流不息地辦了下去,而且不斷發展和擴大。
1930年12月17日,這個地下訓練班突然被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特務破壞,有二十位同誌被捕,其中一部分同誌在國民黨監獄裏被殺害了。
無線電訓練班雖然遭到破壞,但並沒有因此停止訓練,它繼續培養出不少的通信人材。這些同誌帶著收發報機,有的派赴白區工作,有的派赴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及鄂豫皖和湘鄂西(洪湖)等革命根據地工作。派到革命根據地的同誌,又在那裏紮根發芽,訓練出一批一批的紅色無線電機務和報務人員。
在黨中央從上海所派的電信技術幹部來到中央革命根據地之前,紅軍已經建立子無線電通信組織。這是由繳獲國民黨軍的一部半電台開始的。
1930年12月底,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的龍崗戰役中,紅軍徹底消滅了國民黨軍主力第十八師張輝瓚〔zàn〕部,繳到了一部十五瓦的無線電台。可是一般農民出身的紅軍戰士,不認識無線電,把發報機弄壞了,隻剩下一個收報機沒有損壞。這半部電台經打掃戰場的部隊上繳給紅軍總部。
毛委員和朱總司令知道了這件事以後,認為無線電通信工具,對我黨我軍的革命鬥爭用途很大,紅軍總部當即通報全軍:凡是今後繳獲的一切戰利品,一律保護好,並盡快上交;被我軍解放過來的電務人員和醫務人員等專業人材,也要清查出來,給以優待,量才留用。
這個指示在紅軍部隊中很快得到了貫切。龍崗戰役勝利後的第三天,紅軍又在東韶〔sháo〕殲滅了敵軍第五十師譚道源部,繳到一部完整無損的十五瓦無線電台。合計兩次戰役共繳獲了一部半電台,還解放了幾名無線電人員。隨後,在毛委員和朱總司令的關懷與指示下,由王諍同誌負責創立了紅軍無線電大隊,並設立了一個無線電信訓練班。1931年1月10日,訓練班正式開學,除業務課由幾個專業同誌擔任外,毛委員、朱總司令都親自擔任政治教員。
無線電信訓練班第一、二期是隨軍開辦的,第三期改為瑞金通信學校,並改歸新成立的軍委三局領導。這時黨中央所派來的幾個在上海無線電訓練班受過訓的同誌,已經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分別參加軍委三局和瑞金通信學校工作。瑞金通信學校共分八個大隊,第一隊為無線電隊,此外還有電話隊、旗語隊、司號隊等。無線電隊先後辦了八期,每期二三十人。1934年10月,通信學校離開瑞金,隨中央紅軍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