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我們遇到挫折後,總是會不自覺地找出許多客觀原因來為自己開脫,實在找不到原因也會說自己的命不好。我們並不認為這樣的開脫其實是一種幼稚的表現,我們總在想方設法地一次又一次欺騙自己。
怨天尤人其實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不僅掩蓋了本該麵對的現實,還埋下了將來可能重蹈覆轍的隱患。強者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幸運兒,他們都必然要經曆各種痛苦和挑戰,而戰勝一切困難的人首先必須戰勝的就是自己。而戰勝自己的前提就是懂得反省自身,從自身找原因。
我們總是不肯認錯,總是太顧及自己的麵子,總是不肯承認自己的失敗。事實上,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常勝將軍,放下所有自我的包袱和麵子,在勇敢承認自己的失誤之時,你也會因此變得更加輕鬆,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善於總結自己的人就能把失敗的教訓變成自己的財富。
遇事從自身找原因是一種力量,而習慣於責怪他人的人遲早招致怨恨。一個勇於律己的人無疑是高尚的,他會因此擁有包容整個世界的力量,讓所有人欽佩其不凡的風度並樂於與其交往。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難以戰勝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如果一個人已經到了隻剩下自己這一個對手的時候,其實他已經天下無敵,但如果他戰勝不了最後的對手,他就注定失敗。
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看著別人上班,領著別人的工資
誰都想擁有一份薪水高,工作又輕鬆,甚至什麼活都可以指揮別人幹的工作。可問題是,哪有那樣的好事呢,有那樣的好事也早被有經驗有能力的前輩們占了!因此,還是看開點吧,腳踏實地地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一隻烏鴉坐在樹上,整天無所事事。小兔子看見了,就問烏鴉:“我能像你一樣整天坐在那裏,什麼事也不幹嗎?”烏鴉答道:“當然啦,為什麼不呢?”於是,兔子便坐在了樹下,開始休息。突然,一隻狐狸出現了,並將兔子給吃了。
這個故事或許很多人都看過,它的寓意是,要想坐在那裏什麼也不幹,那你就必須坐(做)得非常非常高,並且擁有坐得高的本領。
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工作失意、不順心的人覺得生活沒了意義,於是站在崖上想尋短見。在了結生命之前,他向老天一一訴說著自己的種種不幸。說完之後,崖下麵的一株小樹發出了歎息。這人感到奇怪,問道:“我自盡與你何幹,你為何歎氣?”小樹回答說:“要說不幸我比你更甚,你看我生落在這貧瘠岩石縫中,孤孤單單不說,長期缺少營養與水分,連腳都是彎曲得不能舒展一下。我難受極了,也曾想一死了之,但我死了,我頭上的這窩小鳥怎麼辦呢?”這人尋聲望去,小樹那並不茂盛的樹枝上有一個鳥窩,兩隻嗷嗷代哺的雛鳥正張大嘴巴等著父母捕食歸來。如果小樹死了,他們就會終日暴露在寒風烈日之下,後果可想而知。這人為之一震,心有所悟,於是,轉身而去。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可能是哪個高高在上的強者。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總得繼續往前走下去。
人人都有追求自己目標和方向的權利,都想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讓生活變得更美好,這是值得讚賞與肯定的。但我們知道人的智商是有高低之分,能力有大小之別,人與人之間不可能都一樣,有人優秀、出類拔萃;有人普通、默默無聞。
優秀的成為各行業、部門的排頭兵,領頭羊,平凡的在普通的崗位上工作,這很正常。這就像一棵大樹,樹幹做梁柱,樹枝做椽子,小樹枝和樹葉做柴草。它們各司其職,各有各的位置,隻是作用有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