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已窮困潦倒,即使你的家裏隻剩下不用多少錢的水,生活也照樣可以過得有滋有味。
曾經看到幾米的一副漫畫,名為《露露的功課》。畫很簡潔,一個小女孩帶著一隻小鴨子在走,在畫的下麵還有一行文字:“露露不會遊泳、不會飛,她的小鴨子也是。露露帶著小鴨子,天天到池塘邊看別人怎麼遊泳、怎麼飛,”瀏覽到這裏,再往下翻已經沒了內容。這個逗號,是什麼意思呢?用錯了,還是後麵還有相關的內容?如果是內容,後麵是什麼呢?
看到這裏,很多人可能都會這樣補充:“後來,露露和她的小鴨子學會了遊泳,她和它還想學飛翔。”或是“後來,露露學會了遊泳,小鴨子學會了飛,她和它開心極了。”後來,再一次看見了精裝本的《聽幾米唱歌》,其中就有《露露的功課》!急切地翻開這一頁,發現下麵最關鍵的一句話“日子一樣很快樂”。這句話,不禁讓人茅塞頓開……
或許,我們擁有的東西不多,但並不要緊,欣賞別人所擁有的也是一種快樂。不讓日子淪於黯淡,不讓心緒陷於沮喪,這,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努力去做的功課。
我最向往某年,空氣自由新鮮,遠山和炊煙,狗和田野,然後沉睡一夏天。
在水泥鋼筋牆的城裏長大,或是在封閉的城市裏時間久了,就會對鄉村生活有一種特別的向往。向往那份寧靜,那份安詳:農舍、籬笆、炊煙;小狗、田園、農夫;小曲、小調、呼喚……
在幽靜美妙的鄉村,有一處獨處的、或與鄰居相鄰而建的住所,遠離城鎮,過一種無憂無慮,簡單而愜意的生活,成了現在城裏人的一種共同向往。
這些年,城裏人越來越多地接近了這種向往,不少人真的就到山裏,買一處農家小院,開始輕鬆自由的生活。夏天山水潺潺,秋天漫山紅葉;五月櫻花、七月杏子,十月滿山海棠……
或許,工作的壓力讓你整日眉頭緊鎖,每天公交地鐵的擁擠讓你心力交瘁,多年如一日地重複的工作讓你索然無味,向往一片安寧的靜地,於是成為了人們避開生活壓力的一種方式。然而,生活重在追求。當年老後,再重新回歸大自然的懷抱,生活於青山綠水之間,與兒孫幾番逗樂,再回味曾經拚搏的艱辛,就會收獲更多的樂趣!
品味生活,品味嘈雜,品味寧靜,生活更有滋有味!
二、生存的藝術
哲人說:“真正的財富,是健康的身體、簡單的生活和心情上的海闊天空。”簡單地生活,不是佛家般脫離紅塵,置身世外;不是莊子般“絕聖棄智,擢亂六律”,而是以一種澹然的心境去麵對生活。
我是兔子,你是鳥,這就是我隻能呆在地上的原因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生活最大的成功便是找準自己所屬的位置。
藍天寬廣無限,大海波瀾壯闊,白雲灑脫飄逸;魚兒自由自在……這一切都很美好,但都隻是生活中美好的部分,欣賞它們能讓自己心情愉悅,但隻有生活在大地,才是我們自己的生活。就像地上奔跑的兔子與天上飛翔的鳥兒,都隻能各自呆在自己的位置:兔子不能飛上天空,那樣會摔得很慘;鳥兒不能總停留在地麵,那樣會讓它喪失生命。
這就是生活,找準自己的位置,選擇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所以,我應該做好我自己,在自己的位置上發光發熱。
他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甚至可以讓貴妃研磨,讓力士脫靴。但在汙濁的空氣下,他毅然放棄了錦衣玉食、封妻蔭子的富貴生活,長笑一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走進了以詩為友、以酒為伴的山水生活。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因此青史留名。
李清照,沒有理會“女子無才便是德”,也沒有因一句“詞藻非女子事”便放棄生活的寄托,她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因此詩詞為後人所傳頌……
東施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因此落下了東施效顰的千古笑談。生活,就應該腳踏實地,不論世界怎麼變,別人怎樣變,我依然是我自己。羨慕別人的同時,找準自己,做好自己,這樣,我們就會是最棒的!
心中有籠,便有籠;心中無籠,便沒了籠
很多時候,我們總感到煩惱不堪,而事後仔細一想,其實完全不必要。自尋煩惱,已經成為我們大多人的一種慣性思維。
人不能自我設限,擬定低檔的心理高度,把自己封閉在煩惱圈內。人生短暫,萬事但應想得開,隨時隨地保持心裏平衡。相信自己,守住平常心,處變不驚,自會快快樂樂地過一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有人對自己要求過高,但非能力所及,因此變得終日鬱鬱不得誌。顯然,這無異於自尋煩惱。有人做事總要求完美,或是要求近乎吹毛求疵。往往因小瑕而自責,結果受害者還是自己。為了避免挫折感,最好還是明智地把目標和要求規定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懂得欣賞自己的成就,自然會心情舒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