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關於青春——站在低處,所以渴望更高(1)(2 / 3)

生活是現實的,現實是殘酷的,不管你、我、他,願不願意接受現實,都得回到現實中來。我們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也有能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在現實與想象之間搭一座橋來跨越,還是讓鴻溝越來越深,都由自己選擇。

生活允許你想象,但不能允許你把想象當成現實,隻有勇敢去追逐了,才能收獲自己的夢想。是的,生活就是這樣!

傻與不傻,要看你會不會裝傻

80、90後成長在一個朝令夕改的時代,一個夾縫裏求生存的時期。我們慢慢長大,卻發現書本上說的誠實是最美好的品質似乎已經不再適用。

社會越來越進步,人也變得越來越虛偽,仿佛不會裝傻的人才真正成了傻子。於是,傻與不傻,要看你會不會裝傻,就這樣應運而生,並很快流傳。

當然,這句話的產生也有它的關鍵之處,那就是這時你的問題已經產生了:你已經知道了問題的存在,卻想獲得更大的利益。我國社會是一個官本位的社會,學會裝傻就成了成長的必修課。領導統治一切,政府由官員組成,報喜不報憂成了中國媒體界最顯著的特點,我們當然要學會“傻”了。況且,人們似乎更願意把別人當成傻子,那我們就裝傻好了,畢竟“傻子”更適合在社會生存。

狼吃羊的故事已經變了異,“羊”殺“狼”的故事,繼續在中國上演,天天發生。看過動物世界嗎?看過了,你就會明白動物與人的不同:動物明搶,人則要虛偽得多!

做與不做的最大區別是:後者擁有對前者的評論權

世上大致有兩種人:一種敢想敢幹的人,一種隻會說卻不會行動的人。將想法付諸實踐的人失敗了,於是,沒行動的人開始雲雲:“早說了這樣做不行的嘛……”某一天,敢於行動的人成功了,還是沒動作的人,他們又開始雲雲:“哇,你真厲害,我就不敢……”總之,對於“做”了的人,“不做”的人總有話說的!

經曆這樣的事情多了,人們戲說,做與不做的最大區別是:後者擁有對前者的評論權。

確實,不做的人因為什麼作為都沒有,他們沒有做成過什麼,除去不做事,他們也不會做錯什麼。因此,對於這群人,人們沒什麼好說的,也懶得去說。可是做事的人就不同了,他們總是那麼勇於實踐,這樣就更顯出了“不做”人的憋屈。因此,不管你做好做壞,他們總要評論上幾句。而事實卻是,沒行動就沒有發言權。

做事的人,永遠比不做事的人強,即使失敗了,他們得到了經驗,也就離成功更近一步。而不做事的人,一生也隻能在那長籲短歎,因為他們沒有做事的能力,也就隻能瞎嚷嚷,以泄心中的不平!對於這一現象,做事人說:“做自己的事,讓別人說去吧!”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原創,可悲的是很多人都漸漸成了盜版

從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自己的與眾不同,即使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你也無法要求他們一模一樣,甚至大致相似。爸爸媽媽在創造一個生命的時候,就注定了每個人的與眾不同。

當白紙般純真的孩子一天天長大,就逐漸有了社會習氣,這其實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但可怕的是,當你逐漸有了自己的意識,有了心中崇拜的偶像,並慢慢地向“偶像”靠攏,也慢慢地失去了自我。原本父母一個十分精彩的“原創作品”,變成了某偶像的盜版。這讓人唏噓不已。

模仿本身並沒有錯,借鑒別人的優勢來成長自我也理所當然。但是,一味地模仿隻會失去自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征,獨一無二。倘若失去了自己的風格,無疑就會變成一個沒有靈魂的空殼。

顯然,沒有個性的人是可悲的!

真壞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假好人。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在這個社會,人們為人處世都更傾向於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其實,每個人都是凡人,沒有絕對的好人,也不會有絕對的壞人。人有欲望,也有追求。

《真實的謊言》為觀眾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史夫人一直都生活得很平淡,老公小史是公司的一名職員,他們還有一個可愛而聽話的女兒,忽然有一天,史夫人尋找到了一份與眾不同的“刺激”。一個賣二手車的猥瑣男人聲稱自己是特務,交給了史夫人一個牽涉到“國家機密”的任務,他神秘兮兮地告訴史夫人:“必要的時候為國家的利益奉獻肉體。”而她的老公小史,才是一個真正的資深特工,隻是身為老婆的她完全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