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抱怨阻礙前進的腳步(3)(2 / 3)

恰逢此時,他和雜誌社老板鬧意見,老板一怒之下,炒了他的魷魚。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他氣憤之至,卷起被鋪就走人。他四處求職,可是身上的錢已花得差不多,工作還沒著落,他越來越窮困。偏偏這時,一場人生的災難驟然降臨,他病倒了。

醫生告訴他,這種病在短期內沒法痊愈,需要長期住院觀察,他聽了,感到人生被劃上一個圓圈,他徹底絕望了。

日子在一天天過去,病情仍未見好轉,他躺在床上什麼都不做,感到全身空洞洞的。他開始胡思亂想起來。一天他忽然想,何不找些輕鬆的書籍來閱讀,譬如推理小說之類的呢?

說看就看,他真的找來幾本看起來。兩年後,他出院了,竟在不知不覺間看了兩千多冊。或許是潛移默化,或許是其他原因,總之,他漸漸喜歡上推理小說,最後,他幹脆寫起推理小說。讓他感到驚訝的是,他覺得自己竟然很適合寫推理小說。

不久,他就寫出一篇,小心翼翼地送到編輯手上。讓人深感意外的是,這篇名叫《班森殺人事件》的推理小說,一出版就大受歡迎,他由此迅速走紅。

他叫範達因,美國推理小說之父。他創作的《菲洛·萬斯探案集》,成為世界推理小說史上的經典巨著,全球銷售量達8000萬冊。

挫折,意味著失敗、失利,人們對它無不厭惡。然而,挫折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每個人的人生經曆中都會有種種的失敗或失利,都會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遭遇到一些挫折。這是因為每個人的追求和願望都是不可能一帆風順就可實現的,在實現目標和願望的過程中每每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隻不過有的人遭遇挫折不自餒、不退縮;有的人遭遇挫折不能自拔,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人生中的失業、患病、失戀、失意、失敗等現象看似可怕,其實未必是件壞事,因為我們隻有經曆了挫折,才能懂得怎樣麵對挫折,怎樣避免或減少挫折;才能勇敢地闖過生活中一個又一個挫折。為了生活,為了更美好的人生,我們應該心平氣靜地隨時容納挫折。因為,挫折也是一種美麗,挫折也是一種財富,挫折也是一種有益的收獲。

挫折是石,敲碎你天馬行空的想象;挫折是火,燒淨你自私無知的心靈;挫折是水,洗滌你無理野蠻的思想貧窮,挫折不可怕,挫折不可懼,很多時候,隻有當一個人跌到了人生的穀底,遠離了欲望喧囂,才能徹底看清自己,知道自己要走什麼路。而一個人知道了自己要走什麼路的時候,他就更加容易成功。因而,挫折也就是一種轉折,挫折也就是另一個機會。

寬容對待身邊的事情

恩將仇報的人和事是屢見不鮮的;有機會報仇卻放棄,反而幫助自己的仇人脫離危險的人和事並不多見。但隻有這麼寬容和豁達的人,才能享受人生的最高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發生這樣的事:親密無間的朋友,無意或有意做了傷害你的事,你是寬容他,還是從此分手,或伺機報複?有句話叫“以牙還牙”,分手或報複似乎更符合人的本能心理。但這樣做了,怨會越結越深,仇會越積越多,真是冤冤相報何時了。如果你在切膚之痛後,采取別人難以想像的態度,寬容對方,表現出別人難以達到的襟懷,你的形象瞬時就會高大起來,你的寬宏大量、光明磊落使你的精神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你的人格折射出高尚的光彩。寬容,作為一種美德受到了人們的推崇,作為一種人際交往的心理因素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青睞。

一般人總認為,做了錯事得到報應才算公平。但英國詩人濟慈說:“人們應該彼此容忍,每個人都有缺點,在他最薄弱的方麵,每個人都能被切割搗碎。”每個人都有弱點與缺陷,都可能犯下這樣那樣的錯誤。作為肇事者要竭力避免傷害他人,但作為當事人要以博大胸懷寬容對方,避免怨恨消極情緒的產生,消除人為的緊張,愈合身心的創傷。

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與第二任總統亞當斯從惡交到寬恕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傑斐遜在就任前夕,到白宮去想告訴亞當斯說,他希望針鋒相對的競選活動並沒有破壞他們之間的友誼。但據說傑斐遜還來不及開口,亞當斯便咆哮起來:“是你把我趕走的!是你把我趕走的!”從此兩人沒有交談達數年之久,直到後來傑斐遜的幾個鄰居去探訪亞當斯,這個堅強的老人仍在訴說那件難堪的事,但接著衝口說出:“我一直都喜歡傑斐遜,現在仍然喜歡他。”鄰居把這話傳給了傑斐遜,傑斐遜便請了一個彼此皆熟悉的朋友傳話,讓亞當斯也知道他的深重友情。後來,亞當斯回了一封信給他,兩人從此開始了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書信往來。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寬容是一種多麼可貴的精神,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