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早期居民
加拿大早期曆史的發展,受到地理環境的很大影響。加拿大位於美洲大陸北端,南與美國接壤,北至北冰洋,地域遼闊,地貌、氣候條件複雜多樣。太平洋沿岸地區依山臨海,得太平洋的西風之利,氣候溫和濕潤,植被豐厚。再東為狹長的山嶺地帶(Cordilleran-region),有四大山脈自南向北延伸,進入育空地區,其中不少山巒屬北美最高峰之列。山中多河流溪澗,可容小舟航行。向東越過落基山脈,是一片廣袤的大平原,雖然冬季漫長,無霜期很短,但土地肥沃,雨量適中,宜於農作物生長。由於地理上的阻隔,在歐洲人到來後的很長時期內,這一地區尚不為人知曉,對那些探險家來說,乃是一個神秘而誘人的地方。聖勞倫斯河穀和大湖區為加拿大最南部地區,氣候比較溫暖,且雨量充沛,適合發展農業。特別是聖勞倫斯河穀,在加拿大的早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聖勞倫斯河連接大西洋聖勞倫斯海灣和五大湖,是最初歐洲人進入加拿大內地的主要通道;其流域地區土地肥沃,法國人在北美最早的移民定居點即建立在這裏。大西洋沿岸與新英格蘭相連的地區稱阿卡迪亞,屬於美洲海岸平原向北的延伸,也宜於農耕,阿巴拉契亞山脈將它與內地隔開,海岸線十分曲折,港灣眾多,海產資源豐富。往北的紐芬蘭為天然漁場,那裏豐盛的魚類一度是吸引歐洲人來北美的主要因素之一。占整個加拿大領土一半的是屬於遠古冰川遺跡的地盾區(TheShield),環繞哈得遜灣呈一個巨大的“U”字形,其北端伸入北極,下部覆蓋今魁北克和安大略的大部分。地盾區內丘陵縱橫,湖泊密布,岩石嶙峋,雖然森林茂盛,礦藏豐富,但由於農作物無法生長,所以在前工業時代很少人類定居。
加拿大境內很早就有人類活動,但由於沒有產生文字記載的曆史,所以,歐洲人到來以前的漫長年代,隻能稱作加拿大的史前時期。和美洲其他地區一樣,加拿大迄今尚未發現類人猿和遠古人類的遺跡,其早期居民亦屬大約1—2.5萬年前通過白令海峽遷徙而來的亞洲人的後裔(關於美洲最早人類的來源,學術界有多種看法,今取其中一說)。這些美洲最早的移民,在加拿大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逐漸發展出適應這裏的環境的生存模式,成為北美開發的先驅者。
加拿大的土著居民,一般指印第安人、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以及後來土著與歐洲人的混血人種。其中印第安人占絕大多數,在歐洲人初到之際約有22萬人,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岸、聖勞倫斯河穀、大湖區、大平原及太平洋沿岸地區。印第安人沒有文字,方言甚多,大多屬於阿爾岡欽語(Algonquian)和阿薩帕斯堪(Athapascan)語係。主要的部落有活動在今加、美邊境地區的易洛魁聯盟諸部落、休倫人、渥太華人;阿卡迪亞地區的密克麥克人、馬勒塞特人;聖勞倫斯河穀的蒙塔格奈人;大湖區的奇帕瓦人(又稱奧吉布瓦人)以及更西地區的克裏人;太平洋沿岸的薩利什人、海達人和盧特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