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第九輯 有一種承諾可以抵達永遠(1 / 3)

承諾不僅僅是誓言,承諾就是說到就要做到,不管世事如何變遷,不管時光如何輪回,惟一不變的是諾言。而用愛心塑造的承諾,可以穿越千年時光而不朽。

有一種承諾可以感天動地,有一種承諾可以抵達永遠,有一種承諾可以讓愛成為永恒。

在自己的臉上“點燈”

不可否認,喬丹是NBA中最偉大的球員。他之所以偉大,之所以受到世人的敬仰,不僅僅是因為他有高超的球技,還因為他有一顆坦蕩無私、高尚的心靈。

喬丹在公牛隊時,皮蓬是最有希望超越喬丹的新秀。皮蓬時常流露出一種對喬丹不屑一顧的神情,還經常說喬丹某方麵不如自己,自己一定會把喬丹推倒一類的話等。但喬丹並沒有把皮蓬當做潛在的威脅而排擠,反而對皮蓬處處加以鼓勵。

有一次,喬丹對皮蓬說:“我倆的三分球誰投得好?”

皮蓬有點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問什麼,當然是你。”因為那時喬丹的三分球成功率是28.6%,而皮蓬是26.4%。

“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動作規範、自然,很有天賦,以後一定會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還有很多弱點。”喬丹微笑著糾正說,“我扣籃多用右手,習慣地用左手幫一下,而你,左右手都行。”

這一細節連皮蓬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為喬丹的無私所感動。

在一場決賽中,皮蓬獨得33分超過喬丹3分,成為公牛隊比賽得分首次超過喬丹的球員。比賽結束後,喬丹與皮蓬緊緊擁抱著,淚水毫無顧忌地從他們兩個人臉上滑落。這是英雄的淚水,男人的淚!

後來,皮蓬成了喬丹最好的朋友。

生活禪:

人際關係是複雜的,但喬丹卻以自己人格的魅力贏得了所有人的擁護和尊敬,包括他的對手。

可見,調和人際關係並不複雜,你隻要心胸寬廣,就能化解很多恩恩怨怨。但是,有些人卻做不到,他們總是斤斤計較,怨恨他人。在此,劉墉的一番話可能對這些人有所教益:“當你覺得人人麵目可憎的時候,先去照照鏡子,是不是自己更不開朗;當你怪這個世界太黑暗的時候,隻要在自己臉上點起一盞燈,你信不信,一下子,整個世界都變得光明了。”

隻有寬恕才能釋放自己

我們一定要學會寬容,因為寬容是做人的需要,曆代聖賢都把寬恕、容人作為處世的重要標準而大加倡導。《尚書》雲:“有容,德乃大。”荀子主張“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可見,立身處世一定要有清濁並容的雅量。惟有如此,我們才能以寬容贏得別人的尊敬。

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男子單杠決賽上,俄羅斯名將涅莫夫就以他的寬容贏得了觀眾的愛戴。

當時,男子單杠決賽正在激烈進行,涅莫夫第三個出場,他以連續騰空抓杠的高難度動作征服了全場觀眾,但在落地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失誤——向前移動了一步,裁判因此隻給他打了9.725分。

就在這個時候,奧運史上少有的情況出現了:全場觀眾不停地喊著“涅莫夫”、“涅莫夫”,並且全部站了起來,不停地揮舞手臂,用持久而響亮的噓聲,表達自己對裁判的憤怒。比賽被迫中斷,第四個出場的美國選手保羅·哈姆雖已準備就緒,卻隻能尷尬地站在原地。

麵對這樣的情景,已退場的涅莫夫從座位上站起來,向朝他歡呼的觀眾揮手致意,並深深地鞠躬,感謝他們對自己的喜愛和支持。涅莫夫的大度進一步激發了觀眾的不滿,噓聲更響了,一部分觀眾甚至伸出雙拳,拇指朝下,做出不文雅的動作來。

為了緩解壓力,裁判被迫重新給涅莫夫打了9.762分,可是,這個分數不僅未能平息觀眾的不滿,反而使噓聲再次響成一片。

為了平息眾怒,也為了讓裁判有個台階下,涅莫夫顯示出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寬廣胸襟。他重新回到賽場,舉起右臂向觀眾致意,並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感謝:接著,他伸出右手食指做出噤聲的手勢,然後將雙手下壓,請求和勸慰觀眾保持冷靜,給保羅·哈姆一個安靜的比賽環境。

最後,涅莫夫的寬容,讓中斷了十幾分鍾的比賽得以繼續進行。

在這次奧運會上,涅莫夫雖然沒有拿到金牌,但他仍然是觀眾心目中的“冠軍”;他沒有打敗對手,但他以自己的寬容征服了觀眾,以他高尚的情操贏得了人們的真心。

生活禪:

涅莫夫的寬容值得我們學習。在生活中,出現不快和委曲的事是常有的,我們必須選擇寬容,否則,憎恨的情緒就會在心裏“發酵”,從而使自己浸潤在痛苦的深淵裏不能自拔,嚴重的還能使自己的行為變得極端,最後一發而不可收拾。

寬容則不同,它能使人隨被傷害的事實,並且積極地去思考如何原諒對方。雖然寬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被傷害到原諒對方的過程中,心靈往往會經曆一些困難而痛苦的掙紮,但是,寬恕又是必須的,因為隻有寬恕才能釋放自己,讓自己壓抑的心靈鬆一口氣。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

有一種承諾可以抵達永遠

在某礦場前的空地上,有一個餛飩攤,生意非常紅火。一塊錢一碗的餛飩熱氣騰騰,吃餛飩的人越來越多。最多時達二三十人,最少時從未少過幾個人,而且風霜雨雪從不間斷。這個奇怪的現象引來很多人的疑惑。

一個礦工在下井刨煤時,一鎬刨在啞炮上,啞炮響了,礦井塌陷了,礦工被當場炸死。礦上隻發放了一筆撫恤金給他的妻子和兒子,從此不再過問此事了。

悲痛的妻子在喪夫之後承受著來自生活上的壓力,她無學曆,也無能力,如何去照顧好兒子,她沮喪地收拾好行裝準備回那個閉塞的小山村去。

礦工的隊長找到她,給她出個辦法,讓她在礦上支個攤兒,賣點早點維持生計。

礦工們每天下井之前都來光顧這個餛飩攤。這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被許多礦工的妻子發現了,她們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蹤、質問等種種方式來探求究竟,結果均一無所獲。

隊長刨煤時被啞炮炸成重傷,彌留之際他對妻子說:“我死之後,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餛飩。這是我們隊12個兄弟的約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們不幫誰幫。”

時間一天天地過,吃餛飩的人數依然是12個,隻是在那裏麵卻擁有了一個女人的身影。

時光飛逝之間,礦工的兒子長大了,他的妻子的兩鬢花白,卻依然用真誠的微笑對著每一個前來吃餛飩的人。那是發自內心的真誠與善良。

更重要的是,前來光臨餛飩的人,盡管年輕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從未少過12個人。十幾年歲月滄桑,依然閃亮的是12顆金燦燦的愛心。

生活禪:

承諾不僅僅是誓言,承諾就是說到就要做到,不管世事如何變遷,不管時光如何輪回,惟一不變的是諾言。而用愛心塑造的承諾,可以穿越千年時光而不朽。

有一種承諾可以感天動地,有一種承諾可以抵達永遠,有一種承諾可以讓愛成為永恒。

施比受更有福

特瑞弗為了減輕壓力,也為了讓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於是每到節假日,他就到市裏最窮的一個社區的熱湯供應站當義工。

有一次,特瑞弗換班的時候在外麵掃地,他看見一名老婦人來到角落。她身穿舊式印花洋裝,褪色的黃毛衣,一雙襤褸的黑鞋。那一晚奇冷無比,特瑞弗不禁注意到她沒穿襪子。

“你的襪子呢?”特瑞弗問她。

“我一隻襪子也沒有。”老婦人回答說。

特瑞弗低頭看著這位瘦弱的老婦,他知道她需要的東西很多,不過他那時能給她的就是一雙溫曖的襪子。

沒有絲毫的猶豫,特瑞弗脫下運動鞋,拉下白色的新襪子,就在停車場上把襪子穿在老婦人的腳上。特瑞弗想這隻不過是舉手之勞,可是她的回答讓特瑞弗終身難忘。

老婦人用充滿愛意的眼神抬頭看著我,仿佛祖母看著自己的孫子,她說:“謝謝你,十分感謝你。如果有什麼是我最愛的,那就是晚上睡覺時有雙暖和的腳,這種感覺我已經記不得了。”

那晚特瑞弗開車回家,內心洋溢著喜悅。

隔天晚上,特瑞弗又在那間熱湯供應站輪班時,有兩名警察走進來。他們想打探一個女人的消息,她的鄰居發現她死了。

他們拿那個女人的照片給特瑞弗看,就是自己給了她襪子的那位老婦人。

“發生了什麼事?”特瑞弗難過地問。

警察告訴特瑞弗,她是個老寡婦,沒有家人也沒什麼朋友。她住在一間沒暖氣的簡陋房子,就在兩條街外,有位鄰居偶爾去看她。

特瑞弗倒咖啡給警察時,說“真不幸!”

誓察抬起頭來告訴特瑞弗說:“你知道嗎,驗屍官處理屍體的時候,我也在場。很奇怪,我敢說我看到她一臉祥和。她麵部的表情既滿足、安詳,又平靜。我希望我走的時候也能看起來像那個樣子。”

那晚特瑞弗開車回家,心裏想著那位老婦艱苦的生活,她所度過的辛酸與孤獨。

特瑞弗想起了自己把襪子穿在她腳上時她所說的話:“如果有什麼是我最愛的,那就是晚上睡覺時有雙暖和的腳。”

在物質上特瑞弗並沒給這名老婦很多東西,然而在內心裏,特瑞弗不禁覺得在她活在人世的最後一晚自己給了她一點小小的溫暖。

生活禪:

一次小小的給予,竟然讓一個臨終的人麵帶微笑離開這個世界,可見在給予對方物質幫助的同時,我們還向對方傳遞了濃濃的關懷與溫暖。

生活中,也許我們能給予別人的不是很多,但是別人有時最需要的,往往也是那麼一點點。所以,當你能給予別人特別需要的,最主要的是能為別人帶來溫暖與快樂的東西時,為什麼不呢?

不報宿怨乃是人的光榮

一位名人曾說:“憎恨別人就像為了逮住一隻耗子而不惜燒毀你自己的房子。”的確,憎恨有時會令人失去理智,雖然法律和文明告誡我們應當將其剔除,但是,很多時候,人性往往還是自然地趨向於它。

其實,憎恨是不值得的。因為,當你心中有了“恨”時,就猶如自己放棄了輕鬆愉快的生活,自己將自己推向了苦海。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某人在一家小酒館裏邊飲酒邊自言自語,瞧他那神情真有點得意至極。

跑堂的夥計不解地問:“先生,你能告訴我你如此快樂的原因嗎?”

這個人回答說:“有一個十分令人討厭的家夥,每次碰見我都會在我背上重重地拍一巴掌,這讓我感覺非常不舒服。我告訴過他多少次,讓他別再這麼做了,他就是不聽。現在,我已在自己的背上暗藏了一個炸藥包,下次遇見他時,他要是再拍我的背,肯定會把他的手炸得稀巴爛!”

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做出這種傷人又害己的事情,有時隻是為了爭一個“麵子”或者就為了賭一口氣,而不顧事情的後果。事實上,憎恨是一枚威力強大的炸彈,誰把它帶在身上,埋在心裏,到頭來自己也會受到傷害。

所羅門曾說:“不報宿怨乃是人的光榮。”過去的事情畢竟過去了,無論你現在怎麼努力都無法挽回。智者總是善於著眼於現在和將來,一味把憎恨埋在心裏,念念不忘舊怨,甚至總是想著如何去報複別人,這樣就會把快樂永遠摒棄於門外,其實這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因為憎恨他人的人,他自己的心也永遠不會得到安寧。

憎恨之情來得容易,特別是在別人無意識地傷害到你的尊嚴時,這種情緒更是一種內心的煎熬,能讓一個人倍受折磨,甚至能讓人損失掉健康與快樂。

有強烈憎恨心理的人,常會將別人一個蔑視的眼神,一個不恰當的手勢,一句不得體的話語,視為對自己人格的侮辱,對自己自尊的踐踏,因此他們開始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繼而讓不斷膨脹的“恨”壓垮了自己。仔細想想,這是一件很不劃算的事情。

“愛產生愛,恨產生恨。”這句老話是不會錯的。因此,別再讓憎恨奪去你的快樂了,隻有擺脫它,你的生活才會充滿歡聲笑語。

生活禪:

當你的大腦被悲觀、偏激、憎恨的思想所占據時,隻要立刻轉到相反的思想上,便會產生樂觀、和諧的思想,這就如同把冷水管的龍頭一開,沸水就會立刻降低溫度一樣。然而,還是有很多人不懂得以善良的思想來替代邪惡,從而在報複他人的同時,自己也受到了懲罰。

“世事如棋,讓一招不為我虧;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能容人。”寬容能帶來仁義,博得讚美。懂得寬容,才不會對自私、傷害感到失望,才會用寬大的氣量去感受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快樂。所以,我們應該記住: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忍耐。這樣就能在感化敵人的同時,還能使敵人成為朋友。

懂得嗬護他人的心靈

先哲有這樣一句話:“腳下一滑,你還可以站穩;舌頭一滑,永遠不可彌補!”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卻忘了“給舌頭栓上韁繩”,以至說得太多而給自己招來了禍害。

李列耶夫領導的一場由自由分子叛亂失敗後,他被沙皇尼古拉一世判處死刑。

當絞刑開始時,李列耶夫在被套上繩索之後,繩索卻突然斷了,他猛然跌落到地上。在當時,發生這樣的事情會被當成是天意,犯人常常會得到沙皇的赦免。

李列耶夫站起身後,向著聚攏的人群大聲喊道:“你們看,這些人真愚蠢,他們甚至連繩索都不會做!”

一名行刑人員立刻前往宮殿報告絞刑失敗的消息,並說:“陛下,李列耶夫這樣說:‘你們看,這些人真愚蠢,他們甚至連繩索都不會做!’”

聽到這樣的話後,沙皇說:“那麼,讓我們來證明事實正好與他所說的相反!”

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絞刑台。

這一次,繩索沒有斷。

你一定會為李列耶夫的愚蠢而發笑。他為了逞一時口舌之快而丟了腦袋,無疑給了我們一個警示。

人們都知道說話可以顯示自己的優點,但更應該知道說話還可以修養自己的品格。“言多必失,話多傷人。”所以,在社交場合中,應該多說一些好聽的話,以取代惡意的批評或負麵影響的字眼。當然,更聰明的做法是,隨時留意自己所說出的話語,因為它們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有力量。

言語有時就是一把雙刃劍,拔劍容易,收劍難,容易傷人又傷己。喜歡直言直語或好逞口舌之能的人常常隻看到表麵現象或表麵問題,也隻考慮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從沒有考慮到其他人的立場、觀念、性格和感受,當話語一說出口,為自己帶來禍害時,再後悔已經晚了。這與箭離開弓弦,便不再屬於射手;言語離開說話人的口,但不再屬於他本人,是同一個道理。

在生活中,言語從來無法取得真正的勝利,就算你是辯論的勝利者,你都可能在同時失去信任和尊重。

人類的缺點就是喜歡把自己看得很聰明,總以為自己能把握住說話的分寸,其實並不盡然。有很多時候,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並不能恰到好處地把握自己的言行。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做人的忌諱,有許多說話的玄機,我們不可能一一都牢記在心。如果一味自以為是,自作聰明,心直口快,信口雌黃,說不定就會觸了說話不知深淺的黴頭,因為“言語割出傷口也許一輩子都無法被治愈。”

所以,“大耳朵和短舌頭是最好的相貌”。記住這句智慧的箴言,很多時候,我們還就得閉上自己的嘴巴才行。

生活禪:

嘲笑他人者,終被別人嘲笑;幸災樂禍者,災難同樣也會降臨在他頭上。

不要挖苦他人。挖苦他人,你隻能得到暫時的痛快,表麵上看你是贏了,實際上你會損失更多。

不要咄咄逼人。與人在語言上的交鋒,應考慮到對方的自尊,不要咄咄逼人,當你把對方逼到絕路上時,別忘了,你麵前也是懸崖。

不要使用侮辱性的語言。講話要有分寸,不要傷害他人,要懂得嗬護他人的心靈。禮讓不是人際關係上的怯懦,而是把無謂的攻擊降到零。

主動表示友好

有這樣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寓言故事: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首先吹起一陣冷風,寒冷刺骨,結果行人反而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立刻覺得春意上身,繼而解開紐扣,脫掉了大衣。

溫暖勝於嚴寒,最終南風獲得了勝利。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想讓別人改變他們的行為時,卻總是習慣於用冰冷的語氣和冷漠的表情去對待他們,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更能迫使對方“就範”。其實,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因為“壓迫”隻會招來對方更強烈的反抗。而主動表示友好,則能“化幹戈為玉帛”。

動物王國裏,有一隻年邁的山羊,因體力不支而無法像其他山羊那樣,到山坡上去吃青草。因此,它就在房屋的後麵開墾出一塊地來,種上了玉米和花生。

秋天到了,老山羊收獲了很多的玉米和花生。它準備把這些糧食儲存起來,作為過冬的食物。而那些四處吃青草的山羊們,都沒有為自己準備過冬的草料。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封鎖整個山林和下山的道路。山羊們因無法覓食而饑餓難忍。這時,它們聞到了從老山羊家裏飄出炒花生的香味,便把對老天的怨恨轉向了老山羊。

“憑什麼它在家裏有花生吃,而我們卻在挨凍受餓?”一隻小山羊說。

“哼!當初它開墾出的那塊地,應該屬於我們所有領土中的一部分,那塊地上長出的糧食,也應該屬於集體財產,憑什麼它一個人獨吞?”另一隻年輕的山羊也憤憤不平的說。

“對,那塊地上產出的糧食,應該屬於我們大夥兒。走,我們找老山羊算賬去。它要不分給我們糧食,我們就拆掉它的房子,把它逐出山林。”山羊們紛紛叫嚷道。

最後,帶隊的山羊決定:明天一大早,便率領眾山羊到老山羊那裏討還糧食。如果不給,它們將用武力征服老山羊。

第二天一大早,眾羊們都早早起床,準備去老山羊家。可當它們打開自家大門時,都驚奇地發現在自家門口,放著幾根玉米棒子和一堆花生。眾山羊們看著這一堆堆糧食,都羞愧地低下了頭。

原來,老山羊看到天氣驟冷,想到大夥兒肯定沒有過冬的草料,而自己的糧食卻貯藏得很豐富。這樣一來,肯定會遭到眾山羊的嫉妒甚至是怨恨,與其讓它們來搶,還不如主動送給它們,這樣或許還能贏得他們的友誼。如此一想,老山羊就把剩餘的糧食平分給了眾山羊。

由此可見,在人性中,比嚴厲更能征服人心的“武器”是愛、關懷、幫助。

生活禪:

隻要你有所付出,毫不吝嗇地獻出自己的愛心,你就會得到同樣的愛心回報。在公司裏,老板會因你是一個有愛心的人而賞識你,同事們會因你是一個有愛心的人而親近你。走上社會,你的鄰居會因你的愛心而對你報以微笑,陌生人會因你的愛心而向你投來友善的眼光……一個人隻要肯為別人付出,他就會生活在快樂之中,如果你養成付出、奉獻的習慣,你就會擁有心靈和財富的富足。

總之,你從別人那兒獲得的任何東西都是你原先付出的東西的回報。

別做有損他人的事情

人類行為都是他自己的一麵鏡子。當你用熱情對待別人時,你收獲的是感恩;當你用惡劣的言行對待別人時,你獲得也將是冷漠。理所當然,你如果想在困難時獲得他人的支持和幫助,那麼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你就要懂得付出;如果隻是索取或者用更卑劣的手段來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那麼在你陷入困境時,就不會有人對你伸出援助之手了。

一隻狐狸被獵狗追得四處逃竄,眼見性命難保。狐狸便連忙向樹枝上唱歌的喜鵲求救。

喜鵲說:“你向東跑吧,東麵的小木屋裏住著一位老人,他善良而仁義,救過好多動物的性命呢!”

“好的。”狐狸說完,狼狽地向東逃竄而去。

當狐狸敲開老人的門說明來意時,老人冷冷地拒絕道:“不,你上次偷吃了我惟一的一隻老母雞,那可是我惟一的家產啊!我正想找你算賬呢,這下可好,不用我動手,獵狗就會替我收拾你。”老人說完,關上了門。

樹上的喜鵲見了,對狐狸說:“你往西跑吧,那裏有一間石頭砌的房子,裏麵住著一位善良可愛的姑娘,我想她會救你一命的。”

狐狸聽後,又驚恐地朝西逃去。

當狐狸來到石頭房子前,說明自己的來意時,小姑娘揮舞著手中的皮鞭,說:“你這個壞家夥,上次你偷吃了我的一隻羊,我正準備找你算賬呢,即使獵狗不追咬你,我也不會放過你。”說完,揚起手中的皮鞭。狐狸趕忙撒開四腿,落荒而逃。

這時,喜鵲又朝它喊道:“趕快向北跑吧,那裏有一個帳篷,住著一位動物保護者,他肯定願意幫助你,因為他是動物們的救星。”

狐狸聽後,又趕忙朝北麵跑去。

當狐狸來到帳篷前並說明來意時,那位動物保護者冷冷地拒絕道:“朋友,雖說我是一名動物保護者,我的主要任務是呼籲人們不要濫捕殺你們。但是,我決不容忍一個偷喝了我惟一一罐啤酒的家夥。”說完,動物保護者舉起了一把用來防身的、明晃晃的匕首。

狐狸一見,又狼狽而逃。樹上的喜鵲見狀,歎息道:“原來如此啊,你今天逃不過獵狗的利爪了。不過,這結局是你自己造成的。”

狐狸剛想開口狡辯,獵狗已撲了過來,隻一下,獵狗就咬斷了狐狸的喉管。

狐狸在倒下的一瞬間,哀歎道:“的確,這結局是我自己造成。”

遺憾的是,狐狸醒悟得太遲了。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多一份付出,就多一份感激;多行一件善事,就多一份感恩的回報;人與人的關係就會在相互的感激中更加親密,反之,就會帶來相反的作用。

生活禪:

有的人在獲得了別人的恩惠時,不是想著回報,而是算計著怎樣再去獲得一些“無償的援助”,長此這樣下去,就會被看出他的真實意圖。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長期與一個貪婪的人打交道,這樣的人最終會失去所有的朋友,成為孤家寡人。自古以來,做壞事的人都會受人譴責,遭人唾棄。如果一個人經常做壞事,當他在遇到困難時,就不一定能遇到“救星”了。

把恩惠帶給周圍的人

指導人的行為通常有兩種動機,一種是崇高的,一種是真實的,人們所考慮的是真實原因。但我們作為理想主義者,都喜歡崇高的動機。所以,如果想要改變別人的意見和觀點,請您使人覺得您有崇高的動機。

如果我們把這條定律運用到社會交往中,那麼它無疑是讓別人同意我們的觀點的有力武器,因為不管你做的目的如何,隻要你表現出你做事的動機是高尚的,那麼就會得到人們的認可。因此,即使是再棘手的問題,隻要你表現出崇高的動機,所有人都願意配合你、尊重你、信任你。

有一位青年,當他剛從事出版者職業的時候,由於資金方麵的原因,他不能像其他出版者一樣給新聞撰稿人付那麼多的工資,這就意味著他不能以高工資吸引優秀作家到自己的雜誌社工作。

一次,他很想在自己的雜誌上刊登一位當紅歌星的照片,來提高自己雜誌的知名度,但是又拿不出一大筆錢來支付報酬,因此他就給這位歌星特別關心的慈善團體寄去了100美元的支票。

這位歌星知道後,很是感動,並且覺得他的動機很高尚,因此主動讓青年人在雜誌上登載了自己的照片,並且沒有收取任何費用。

在這方麵,約翰·洛克菲勒也做得非常好。比如,他不願讓記者給他的孩子拍照,但他沒有直說:“我不想讓你們登載他們的照片!”而是說,“這樣會把孩子教壞的!”使人聽了覺得動機高尚。

一般來說,人們都希望與品質高尚的人打交道,即使他自己品德惡劣。因此,在與他人打交道時,如果你需要對方根據你的觀點辦事,請記住:要有高尚的動機,要讓對方知道你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生活禪:

將恩惠與友善多帶給周圍的人,使別人從我們身上多得此益處。這樣,在自己需要幫助時,也會得到他人的幫助。

在生活中,要多做善事,即使那種善事很小,也千萬不要看不起它。因為,再微不足道的善事,都能給他人帶來好處和幫助。而受到我們恩惠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也會將恩惠施予我們。所以,不要吝嗇你的關懷和幫助,你付出了愛,才會收獲愛。

傲慢是一種無知

一位哲人曾說:“謙虛的人並不希望別人誇獎,盡管人們常常他。驕傲的人時時想讓別人誇獎,但除了在別人麵前誇耀自己以外,再也沒有第三個人誇獎他。”事實的確如此。做人隻有謙虛,才能贏得你想得到的誇獎,而那些傲慢無知者,除了“享受”嘲諷之外,什麼也不會得到。

從前,東村有位秀才,自恃自己讀過一些詩書,便認為自己才高八鬥,學富五車,與一般農家子弟不能同日而語。因此,這位秀才十分驕橫,處處都想顯示自己的實力,高人一等的樣子,以期獲得眾人的尊重。

一日,秀才與一放牛的青年在獨木橋上相遇了。

“我從來就不給沒有知識、愚蠢的人讓路。”秀才說。

“恰恰相反,我給有知識、愚蠢的人讓路。”青年說完,轉身平靜地給秀才讓了路。

過了些時候,秀才偶然到一家酒店去喝酒,但酒店客人很多,已沒有空桌了,秀才隻好與他人同桌。

當秀才坐穩之後,才發現對麵正在飲酒的正是給他讓路的青年。秀才為了報上閃之仇,便故意大聲地說:“朋友,你看上去很斯文,但一個人點了這麼多酒菜,簡直像個豬嘛!”

“對,所以咱們才物以類聚嘛!”青年人說完,仰起脖子喝了一杯酒。

“哈……哈……哈。”滿酒店的食客都大笑了起來。

生活禪:

“無知者無畏。”的確如此,秀才以為自己滿腹經綸,才敢一次又一次地羞辱農家青年,卻沒有想到每一次受辱的反而是自己。

傲慢是一種無知,是一種淺薄。傲慢的人時時都想顯示自己的“權威”,卻處處碰壁,所以不管你以後是多麼春風得意,都要懂得“夾著尾巴”做人,惟有如此,你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不刻意修飾外表

自然的,才是最美的。你在修飾打扮上花費的時間有多少,你需要掩飾的缺點也就有多少。事實上,如果一個人天生麗質,幾乎無需打扮,也會使人賞心悅目;而一個人如果天生長著鬥雞眼、塌鼻梁、大耳朵,那麼,不管他怎麼掩飾,也還是會讓人一眼就看出他的真麵目。

伯爵夫人準備參加一個在韋爾夫人家舉行的舞會。那天,天還未亮,伯爵夫人便早早起床,吩咐女仆點上蠟燭,開始為自己梳妝打扮。

由於伯爵夫人頭發灰白,因此,她得戴上假發。但伯爵夫人不願別人看出這個破綻,為此她要求女仆為自己戴假發時,要把四周掩飾得天衣無縫。女仆不敢違抗伯爵夫人的命令,隻好細心地為她戴上發套。但伯爵夫人怎麼也不滿意,女仆隻好反複地戴上,取下,再戴上,再取下,就這樣來回折騰了1個小時,才算把假發戴好。

伯爵夫人的眉毛稀疏,按照伯爵夫人的要求,女仆拿著眉筆,左描右畫,但伯爵夫人一會兒責怪她畫得太粗,一會兒責怪她畫得太細,一會兒叫嚷著左邊畫高了,一會兒又責怪右邊畫低了,就這樣又反複折騰了1個小時,伯爵夫人才滿意地放下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