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秋風微起,萬籟寂靜,一輪圓月懸掛在夜空之中,黯淡了星辰,月光灑落在這漆黑的山頂,泛起一片銀光。銀光之下是一座古樸的庵堂,大門已有些殘破,其上掛著一麵牌匾,上書“靜月庵”三字,在一片柔和的銀光下,顯得這幾個字異常耀眼。
“嘎吱”一聲開門聲,打破了這一片寧靜,隻見庵堂側門處走出一素衣女子,緩步走到山頂崖邊迎風而立,衣帶翻飛。一隻鷹隼從半空中飛來俯衝而下,直直的往女子身上撞去,眼看著就要撞上卻又從容地減速緩緩落於女子伸出的手臂上。
女子熟門熟路地從它身上取出一張字條便任它飛去。
漫天星辰和碩大的圓月在她身後,似乎近在咫尺,隻要一抬手便可摘星辰!
清晨的陽光不知不覺已透過窗戶灑落在桌上,上麵放著一個簡單的行囊和一張紙條,上麵赫然寫著,“速歸”二字。
門外傳來一陣不輕不重的敲門聲,把兀自沉思的雲汐驚醒,來人正是這靜月庵庵主靜月師太。
隻見她一頭烏黑的長發隨意披散著,身上穿著一件月白色錦緞長裙,裙裾袖口處均繡著精致的白蓮花樣,外罩一件素白色紗衣,恰好露出曲線優美的頸項和鎖骨,臉上未施粉黛,那容顏已是傾國傾城,十幾年偏居一隅的時光好像並沒有在她身上刻下任何痕跡,晨光照在她身上恍然竟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雲汐常常看著她會有一種錯覺,不知哪一天她就真的羽化登仙了。
靜月師太雖自稱是道姑,但雲汐在這裏五年從未見她穿過一天道袍,她的衣服都相當奢華,錦緞絲綢比比皆是,且每一件衣服都繡著精致的白蓮,無一例外。
雲汐輕喚一聲“靜月姑姑”跟著她走至桌邊坐下,馮靜月攏了攏被風吹亂的發絲瞟了一眼桌上的包袱但笑不語,抬手給兩人倒好茶水,舉起茶杯抿了抿。終於開口道“原本答應你母親照拂於你,不曾想因緣際會,我來了這棲雲山,便再未過問江湖中事,雖心中對你母親有愧,但也無能為力。”
似是想到了什麼,她看著前方卻並沒有焦距,又舉杯抿了口茶水繼續說道“幸而後來你義父帶你來了此地,才能盡心照拂你五年,現今你已十五,即便不是你義父讓你回去,我亦會讓你下山去的,總不能讓你在這裏陪我一輩子,虛耗青春”
聽罷,雲汐想到的第一個念頭竟是,這一番話怕是這十年間靜月姑姑對她說過最正經的一段話了。
棲雲山,山峰極高,自山腰以上雲霧繚繞無論陰晴雨雪終年不散,遠遠望去,就像是白雲棲於這山峰之上,故名棲雲。
此時,雲汐正背著包袱站在靜月庵後殿的空地之上準備下山,其實這整一個山頭並沒有下山的路。當年的妙手仙子馮靜月輕功卓絕,原本也便是打著與世隔絕的念頭,一路憑著那絕世輕功來了這裏,覺得此地風景甚好,便定居下來。故而在此十年間想來棲雲山的人絡繹不絕,但真正能來到山頂的人卻屈指可數。
棲雲山下是一個小鎮,小鎮名叫棲雲鎮,也是因著棲雲山而得名,雲汐久未下山也不知現今江湖中是個什麼境況,想到昨日義父的信中隻寫了“速歸”二字便覺得有些心緒不寧,來棲雲山五年,未曾回過幽穀,每月十五便會與義父互通書信,平時義父在信中雖然也不會長篇大論,但至少也會閑話家常幾句,而昨日那略顯潦草的兩個字著實讓人憂心。
棲雲鎮聞名於整個錦國,一大原因是因為妙手仙子高調隱居棲雲山。當年妙手仙子醫術了得,尤其她所製丹藥,雖沒有活死人肉白骨的功效,但起碼藥到病除,故而盛名天下。然而在她芳華正好之時卻突然宣布歸隱,這讓江湖中人都覺得愕然,也直接導致江湖中很多人求醫問藥都無門,隻能來棲雲鎮碰運氣,俗稱死馬當活馬醫。當然,結果可想而知。
有不死心的,就時不時的來棲雲山打探打探消息。很長一段時間,棲雲山附近的江湖人碰到熟人打招呼都是那麼一句“今天你碰到妙手仙子了嗎···”
棲雲鎮出名的另一原因是當年書聖馮固先生的《山河誌》裏曾提到“渡神仙山神鬼居,棲雲山上盡人傑”意思是說,能住在渡神山的不是神就是鬼,能上棲雲山的皆是人中龍鳳。當年妙手仙子輕輕鬆鬆就登上了棲雲山讓江湖中一眾所謂的英雄顏麵掃地,一介女流都能登上棲雲山,更何況是七尺男兒!江湖眾人甚是憤憤不平,故而至今還有很多人都執著於來棲雲鎮······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