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當代經濟
法國經濟概況
法國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家。1993年國內生產總值為7.094萬億法郎。1994年5.8法郎兌1美元。
法國天然資源不豐富。所需鐵礦石大部靠進口。煤儲量約210億噸(其中褐煤100億噸),鋁土礦儲量9000萬噸。有色金屬儲量很少,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氣的75%靠進口。水力資源約1000萬千瓦,水力資源和地熱開發利用比較充分。森林麵積1500萬公頃,覆蓋率超過25%。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工、電器、動力工業、日常消費工業、食品工業和建築業等。新興工業如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軍工、航空和宇航等部門均有較快發展。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居第三位。鋼鐵工業、紡織業占世界第六位。但在工業中占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工業部門,其中鋼鐵、汽車和建築為三大支柱。隨著第三產業的發展,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逐步下降的趨勢。法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小麥、玉米、馬鈴薯、甜菜、葡萄和牛肉產量均居西歐第一位。農用地麵積占全國總麵積的58%。服務業在法國經濟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服務業包括商業、運輸、電信、旅館、餐館、供水、環衛、修理等部門。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法國是富有特色的旅遊國。旅遊勝地有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風景區及廣闊的阿爾卑斯山區。還有一些曆史名城、盧瓦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的漁村、科西嘉島等。法國交通運輸業發達,水陸空都很利。1990年鐵路總長3.40萬千米,其中電氣化的1.26萬千米;法國在發展高速火車方麵走在世界前列。1981年9月,巴黎-裏昂鐵路線上的高速火車正式投入使用。1989年12月,法國研製出最新高速火車,時速達482.4千米。1989年全國公路總長80.52萬千米,公路網遍及全國,其中高速公路6763千米。法國內河航運主要由國家經營,內河航道總長8568千米,其中運河4613千米。法國75%的進口物資和20%的出口物資得通過海運。主要海港有馬賽港和勒阿弗爾港。法國原有三大航空公司:法國航空公司、聯合航空公司和國內航空公司。其中法航的客運量居世界第三位。為增強競爭力,國內航空公司和聯合航空公司於1991年決定並入法航。主要機場為巴黎的戴高樂機場和奧利機場。法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稅率高於美、日等國,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6%。法國的對外出口在世界貿易中占第四位,居於美、德、日之後。法國是世界第三大軍火出口國。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有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等。主要貿易對象為德國、英國、美國、日本、俄羅斯、中國等。法國對外投資增加較快,1991年成為世界第三大投資國。投資主要集中在歐共體成員國,占總額的47.7%。對美國和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成員國、非洲和拉美的投資也較高,並以工業、能源、服務部門為多。法國對第三世界的發展援助主要對象是法語非洲國家。1971~1980年外國通過對不動產投資方式購買法國土地4.5萬公頃,約占法土地麵積的1%。外國對法國工業部門投資加快,其中歐共體成員國對法投資占外國總投資的50%;其次是美國,約占22%。1990年外國在法國投資總額為490億法郎。法國政府正采取措施鼓勵外國在法投資。法國的社會福利較完備,從1983年起,社會福利金額占國民收入的30.6%。社會保險包括醫療、工傷、家庭津貼、退休金、殘疾者照顧等。
2004年法國經濟
根據法國經濟研究與統計局4月27日對外公布的統計數據,2003年法國國內生產總值,按1995年可比價格計算,為13999億歐元,較上年增長0.5%,為經濟減速三年來的最低年份(2001年和2002年經濟增長率分別為2.1%和1.2%)。不過,令人寬慰的是,經過持續兩年多時間的下降性調整後,2003年下半年以來,法國經濟不再下滑,回升勢頭逐漸增強。2004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達0.8%,為2002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好水平。前不久,法國預算國務秘書在對第一季度經濟情況評價時認為,今年法國經濟增長率很可能超過原先預計的1.7%,達到、甚至會超過2%。
目前,法國經濟增長的國內外有利因素較多。從外部大環境看,美國經濟增長活力較強,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年率達4.2%;日本經濟,政府年初時預計說全年可增長1.8%;法國所在的歐元區,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為0.6%,為2001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第一季度,德國經濟增長了0.4%,高於研究機構此前的預計;意大利也擺脫了上季度零增長的困境,實現了0.4%的增長。歐盟其他國家,如英國,雖第一季度增長略有下滑,為0.6%,但總體經濟情況仍然較好。
就法國自身而言,最主要的有利因素是對經濟前景信心的增強,這對加快今後法國經濟的回升是有益的。目前主要情況是:
在工業生產方麵,自2003年9月份起,法國工業生產形勢有明顯改善,2003年12月份工業生產指數已由1月份的99.2回升至100.7,2004年3月繼續回升至101。據統計,2004年第一季度工業生產,比上季度增長0.3%,比上年同期增長0.7%。其中,設備製造、能源、消費品、建築等行業的生產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中間性產品、汽車及農食品行業的生產情況略顯差一些。
在企業投資方麵,據2004年4月企業投資問卷調查,2003年法國工業投資額較上年下降了5%,其中製造業下降6%。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以及融資條件的改善,企業投資信心逐漸增強。4月份問卷調查預計2004年企業投資額(整個工業部門)將增長8%,製造業投資額增長5%,均好於去年10月和今年1月的問卷調查結果。
在家庭消費方麵,法國經濟研究與統計局認為,2004年上半年家庭消費起色不大,主要原因是可支配收入增長非常緩慢,家庭購買力的提高因此而受到限製。下半年隨著經濟環境的改善,家庭消費信心會有所增強;此外,經濟形勢的好轉,有利於就業的擴大和家庭收入的提高,為家庭擴大消費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對外貿易方麵,由於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法國對外貿易已連續兩年下降,2003年進出口額(CAF/FOB不包括軍火)僅為6468.7億歐元,2001年和2002年,分別為6656.8億歐元、6564.7億歐元。不過,出口貿易自2003年6月份起趨於回升,2004年3月份出口額恢複至278億歐元,為2002年9月份以來的最高月出口水平。
法國經濟回升過程中的不利因素,主要是財政赤字超標和就業壓力比較大。法國經濟發展,尤其是在恢複時期需要財政支持,但作為歐元區成員國,法國又受到區內財政紀律的約束,即成員國必須將各自財政赤字控製在國內生產總值3%以內,並且在中期內實現預算平衡,以維護歐元的穩定。2003年,盡管作出不少努力,法國的財政赤字仍然大幅超標(4.1%),達569.4億歐元。因此,可以預料今後法國的財政政策仍將是以壓縮公共開支為主,很難指望通過擴大財政開支來支持經濟增長。
就業壓力,本來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社會現象。法國曆屆政府均非常重視增加就業,主要是為了追求經濟和社會兩個方麵協調發展。近幾年,由於受經濟低迷的影響,法國就業形勢連年惡化。據法方統計,2004年第一季度末,法國全行業就業人數為1542.35萬人,比上年同期1543.03萬人減少近7000人,其中,製造業就業人數為312.66萬人,比上年同期322.23萬人下降3%。就業減少,也就意味著失業的增加。統計表明,2004年3月底的失業人數達267.4萬人,失業率達9.8%,而上年同期失業率為9.6%。
作為應對措施,法國政府主要是把擴大就業作為突破口,通過減稅、鼓勵創建中小企業、推動出口和吸引外商投資等辦法,來改善法國的就業環境,以此來追求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拉法蘭政府自今年3月底重組後,已開始這方麵的行動。5月4日,經財部長薩科奇宣布了一係列旨在鼓勵消費、恢複信心、支持經濟增長的新措施。這些措施主要包括:鼓勵居民使用銀行信貸消費;鼓勵父母給子女捐贈款物;推行“自願工業政策”,幫助大工業集團,扭轉非工業化和企業外遷趨勢;重振國家財政,控製公共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開放Snecma航空發動機公司和兩家高速公路公司(SANEF、SAPRR)的資本;出售部分屬於國家的辦公樓宇和法蘭西銀行黃金;擴大周日商場營業,搞活商業經營等。
2003年,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和阿根廷之後巴西的第三大出口市場。文章指出,巴西對華出口在四年裏翻了四倍。2003年,巴西外貿順差達23.8億美元,今年的順差額還將更大。2004年第一季度,巴西對華出口總額達11.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4%;進口總額達6.6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7%。2003年,巴西對華出口最多的產品是大豆和鐵礦砂,其中大豆占巴西對華出口總額(45.3億美元)的29%。巴西從中國進口的主要產品是煤和無線電設備零配件。
目前,中國擁有4400億美元的外彙儲備,僅次於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為此,巴西政府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國投資,巴西外貿、工業和發展部長近日表示:在未來幾年裏,中國對巴投資將增長到50億美元。
日前,拉法蘭總理在接受FranceInter電台采訪時為其政府實行的緊縮性經濟政策進行了辯護,稱有配套措施讓國家機關緊縮開支的政策,是“一個管理的、好的緊縮性經濟政策”,這與隻讓法國老百姓做出努力的緊縮性經濟政策是不同的。法國已承諾在2005年時將財政赤字壓縮在國內生產總值的3%以內。
目前,法國正在準備製定2005年預算法案框架。根據2004年法國預算法案,當年法國預算收入和支出分別為2286.1億歐元和2836.9億歐元,預算赤字為550.8億歐元。
2004年4月份,法國家庭製成品消費較上月增長了1.5%,其中紡織品消費增長較快,消費已成為當前推動法國經濟回升的最主要動力。但是,目前油價上漲過快,法國經濟學家擔心因此影響家庭消費,對經濟回升產生負麵影響。
2003年法國建築業生產下降0.4%
日前,法國裝備和交通部發布的消息稱,2003年法國建築業生產較上年下降了0.4%,不過2004年將會增長2%。建築業產值將由2003年的1270億歐元,增長到1336億歐元。
建築業生產活動主要包括公共工程、住房建築、非住房建築和維修工程。
歐盟市場:波蘭牛肉需求猛增
繼歐盟吸收新成員國後,由於價格的吸引力,歐盟市場對波蘭牛肉的需求直線上升。目前,歐盟市場上的牛肉價格,每公斤約2.6歐元,而波蘭產的牛肉,每公斤隻有1.63歐元。
麵對這種市場情形,布魯塞爾開始擔心,波蘭是否會嚴格遵守歐盟有關食品的安全標準。波蘭在方麵已經做出了許多努力,為了執行歐盟有關衛生規定,近幾個月,波蘭已關閉1271家屠宰場。127家屠宰場已達標,近期將達標的屠宰場有1513家,其餘的將在2007年之前達標。
據法國紡織行情與經濟觀察中心Ctcoe和法蘭西時裝學院Ifm消息,從2003年起,法國運動服市場開始有起色,銷售額達53.6億歐元,比2002年增長3.7%。其中銷售量增長最快的為遊泳衣,2002年法國遊泳衣銷售量增長26%,2003年增長28.7%。
據統計,1998年至2000年期間,法國運動服(運動和娛樂休閑)的銷售額呈逐年下降趨勢,從55億歐元下降到52億歐元。2001年的下降尤為明顯。2003年起,法國人均運動服消費額有所增長,但是銷售總額受到運動服價格總體下降的影響。運動服市場份額,男運動服占39%,女運動服占36.9%,兒童運動服占24%。女運動服的市場份額從1998年至2003年間始終保持規律的增長。
在銷售的運動服中,運動上衣占銷售額的47.2%,占銷售量的2/3。防護性外衣的銷售量雖然很小,但是在銷售額中占第二位。法國人似乎並不青睞擋風衣,冬季銷售最好的是帶帽滑雪運動衫。最受法國人喜愛的還是技術含量高的運動服和城市短款夾克衫。
2003年法國經濟
2003年法國的整體經濟形勢十分暗淡,經濟增長停滯、政府財政赤字大幅度上升、失業率繼續上升,市場消費一落千丈,歐元彙率大幅度上升、企業發展前景黯淡,加上政府日前預測,經濟增長速度可能還達不到0.5%,大有令人不堪回首之勢。因此,法國政府急需采取靈活及強有利的措施,使法國經濟得以恢複增長。下麵詳細地分析和回顧2003年法國經濟的總體發展形勢。
一、總體經濟發展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法國經濟兩次跟衰退擦肩而過。2002年第四季度,法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第一次出現了0.1%的負增長,2003年第二季度再度下降了0.3%。雖然負增長沒有連續出現,從通常的定義上來說尚未構成經濟衰退,但是已經把法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拉到了自1993年衰退以來的最低點。
2003年10月上旬,法國權威的官方經濟統計和研究機構“國家統計和經濟研究所”發表了這一年的第三個經濟形勢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03年第一季度法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0.1%,第二季度出現了0.3%的負增長,第三季度的增長率為0.2%,第四季度預計將增長0.4%。2003年全年法國國內生產總值隻能實現0.2%的微弱增長。除去1974年和1993年的兩次經濟衰退年份以外,2003年法國的經濟情況是近50年以來最差的一年。
企業方麵對經濟複蘇信心也不高。企業情緒指數從2003年7月時的92上升到了9月時的93。希望現在寄托於企業生產的“總體遠景”和“個體遠景”上。但是,現實仍然放在人們眼前,近幾個月以來的生產情況明顯低於平均水平。訂貨單日日減少,尤其在國內市場裏,反映出家庭消費水平蕭條;而最近幾年,使得經濟還能保持一定程度增長的正是這個關鍵環節。
二、歐元走勢極為強勁
2003年的最後兩個月來,歐元兌美元的彙率不斷攀升,創下了一個又一個的新高。12月29日,歐元兌美元突破上周所創下的曆史紀錄1.2473,並一度達到1.2511水平,已比2003年年初上升了近30%。而且,有些市場分析人士估計,從傳統上看,聖誕節前的外彙市場一般比較平靜,因此,歐元兌美元彙率很可能繼續走強,突破1∶1.25大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麵對歐元近期的節節升高,歐洲央行本來還“穩坐釣魚台”,就在年底前幾天,歐洲中央銀行的態度還是,歐元的堅挺“在近期一點也不令其擔心”。歐洲央行的首席經濟分析師易辛12元月17日表示,歐元的彙率“現在隻不過回到了最初發行時的水平,符合歐元的長期平均彙價”。
不過,歐洲央行的這種調子從12月18日開始發生些許變化。首先是荷蘭央行總裁暨歐洲央行理事會成員魏霖克首次發出不同的聲音,偏離了央行一直以來維護強勢歐元的原則,明確表示“歐元走強將毫無疑問地威脅歐元區經濟的增長”。他進一步指出,如果歐元繼續強勁攀升,歐元區的出口勢將受到影響。就在魏霖克說這番話的同時,德國央行在公布的一份報告中也表示了同樣的擔心。由於歐元走強,國外市場在訂購歐洲產品時表現出更多的猶豫,其他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將使歐洲的經濟增長麵臨風險。由於歐洲公司同美國公司的交易往往用美元標價,因此歐元的升值將減少歐洲公司的出口收益,並從而減少這些公司的投資能力,最終影響歐元區的就業水平。
與此同時,歐元區12國內要求歐洲央行降低利率的聲音開始多了起來。央行麵臨的壓力不斷增大。法國總理拉法蘭在一次講話中警告說,歐元兌美元的彙率不能跨過“一些界限”。他還進一步提示說,如果歐洲央行決定降低歐元的利率,法國將“雙手歡迎”。剛上任不久的歐洲央行總裁特裏謝也在對美國《華爾街日報》的談話中表示,歐洲央行直接幹預彙市有“理論上的可能”。但分析人士指出,特裏謝實際上是在通過媒體向美國金融當局“喊話”,其弦外音是呼籲美國不能聽任美元無休止地下滑而無動於衷。
在金融界業內人士看來,特裏謝的話道出了歐洲央行的難處,因為一般認為,歐洲央行如果在無奈的情況下出手幹預外彙市場,必須得到美國金融當局的配合“方能奏效”。否則,隻歐洲央行單方麵行動,恐怕難以扭轉西方外彙市場上歐元對美元的升勢。但問題在於,美國會配合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此間經濟界人士指出,美國目前沒有“任何利益與歐洲配合行動,扭轉歐元兌美元的走勢”,因為,眼下美國就靠著弱勢美元來推動出口,支撐美國經濟的“複蘇”。尤其在美國大選年來臨之際,華盛頓當局是不會輕易伸出“無私援助(歐洲)之手”的。
在這種情況下,特裏謝說的幹預歐元彙率的“理論可能”何時能變為現實呢?這是此間輿論關心的問題。歐元的堅挺雖然給歐洲消費者外出旅遊帶來了好處,但對緩慢爬升的歐元區經濟卻弊端不小,尤其是對出口的打擊更大。金融市場的分析人士認為,歐元對美元彙率的“容忍線”應該在1∶1.35左右,超過此線,歐洲央行將很難再坐視不管。眼下,歐元似還有一點餘地,但麵對來自歐元區政府逐漸增加的政治壓力,央行還能堅持多久呢?
三、進出口貿易均出現下降的現象
法國在2002年時還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出口國,而在2003年期間法國的這一位置則已經被中國超過,目前僅是排在美國、日本、德國和中國之後的世界上第五大出口國。出口總額約占法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法國對外貿易的60%是在歐盟內部市場實現的,而與其他地區之間的貿易隻占40%。盡管外貿統計顯示法國對外貿易一直呈現順差狀態,但是法國在國際出口市場上的占有份額卻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從1990年至2000年,世界貿易的總量增加了75%,而法國的占有份額在這段時間之內反而從原先的5.9%減少至目前的5%左右。在歐盟市場上,法國的表現同樣不理想,市場占有份額從原先的21.9%下降到目前的18.6%。法國排名前10位進口貿易夥伴是:德國、美國、意大利、英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日本、中國和瑞士,而前10位出口貿易夥伴是:德國、英國、西班牙、美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瑞士、日本和瑞典。
根據法國海關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在2003年上半年期間,法國的出口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8%,其中工業設備產品的出口額的下降幅度比較大。盡管如此,由於進口額下降了3%,法國方麵繼續維持15億歐元的貿易出超。但是,與2002年上半年期間38億歐元和下半年期間47億歐元的貿易出超額相比,這一順差額顯然是大大地縮小了。
法國的出口主要受到缺乏活力的歐元區經濟、以及國際局勢的不穩定等不利因素所帶來的負麵影響。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法國的設備製造業受損嚴重,出口下降7.3%,進口下降了5.2%。這一統計數字表明企業投資的萎縮。除了設備製造業以外,其它行業均受到影響,尤其是電子和航空領域,而電子和航空領域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法國對美出口的進一步下降。法美關係在伊拉克戰爭以後一直處於緊張狀態,這種狀況是否在貿易上造成影響?盡管法國外貿部長對此一直予以否認,認為美國對法國產品的抵製並沒有產生切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