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大利的自然環境
意大利是古羅馬國家的發祥地。它的地理和自然條件對於古羅馬國家的形成發展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意大利位於歐洲南部地中海中央,它在地形上可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是一個狹長的半島,形狀象一支長統靴,深入地中海。北部是比較寬廣的波河平原,平原以北以高聳的阿爾卑斯山與中歐隔開。
半島部分三麵環海,全長約1000公裏,寬度在150至200公裏之間,全島形狀窄而長,亞平寧山像一條脊椎貫穿全境。山脊兩側有許多橫向的山梁把半島割成很多丘陵和峽穀。半島東側麵向亞德利亞海,山勢陡峭近海,多懸崖峭壁,河流短而急,不利航行。海岸線平直,少港灣。西側麵向第勒尼安海,山勢緩斜,多丘陵,河流較長,便於航行。較大的幾個河的流域如阿諾河、第伯河、伏爾圖諾河和利端斯河等形成了埃特魯利亞、拉丁姆、坎佩尼亞等較大的平原。海岸港灣也比東側為多。附近有西西裏、科西嘉、撒丁三大島嶼及厄爾巴、卡普裏等一些小島,通往西部地中海的航路比較便利。整個意大利半島與希臘半島相比起來,希臘半島是麵朝東背朝西的,而意大利則是麵朝西背朝東的。地理條件上的這種特點很明顯地影響了兩個地區的曆史發展:希臘各國主要以愛琴海為中心,向東方發展,與西亞、埃及等文明古國接觸較多。形成了其特有的燦爛的文明。而意大利半島上的羅馬則由於沒有希臘那樣優越的航海條件,隻能在意大利本土和西部地中海有限的島嶼上發展,接受東部地中海先進文明的機會很少,因此發展較晚。
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由波河衝積而成。平原以南和西南橫亙著亞平寧山,使波河流域與亞平寧半島在一定程度上相隔離。平原以北,氣勢磅礴的阿爾卑斯山脈成扇形伸展,形成意大利對中歐的天然屏障。
意大利海岸線很長,但是島嶼和港灣少,沒有希臘那樣便利的航海條件,遠古以來貿易不甚發達。不過意大利的地形和氣候很適合於農牧業的發展:古代丘陵和河穀到處覆蓋著茂密的植物,有森林,灌木林和草坡。河流水量豐富,氣候比現在濕潤。加以陽光充足,土壤肥沃,特別是半島西部幾個較大的平原,農牧業從很早就得到發展。山坡丘陵地帶都是良好的牧場,繁殖馬、牛、羊等牲畜。平原地區宜於種植穀類和豆類。葡萄、橄欖等經濟作物的栽培也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