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求財有道
發財產品
1、投其所好
經營之道,不僅要“有膽”,更需要“有識”。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時尚、消費觀念、消費方式也必然發生變化。如果你是個有心人,你一定會發現,消費觀念和技術等一樣,也存在引進的過程:發達國家的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我們的明天也可能就是發達國家的今天。現代消費方式有一種相互攀比、相互學習、相互融合的趨勢。經濟發展到某一水準,必然伴隨某一特定的消費心理、方式。作為經營者要敏銳地把握這一切,有的放矢、投其所好地提供有效供給。
進入90年代,花錢買時間,花錢買效率,花錢買舒服已作為一種新的消費觀念被中國部分市民接受。於是,除了七十二行,在廣州市、沈陽市、北京市等地又出現了一種新興行業——社會化家務勞動業。這一行,被社會學家稱為“第七十三行”。
記得1990年元旦鍾聲剛敲過,一塊“大眾搬運公司”招牌的掛出,成了廣州市井裏的新鮮事,當地新聞還稱之為新潮現象;時隔兩年,搬家公司遍地開花。市民搬家找搬家公司,已如同買菜到肉菜市場一樣自然。花上兩三百元,就免除了往日搬家的諸般煩惱。
1992年年初,廣州出現了兩三家幾乎可包攬所有家務的“鍾點公司”。它為服務對象提供“依時打工,按點計酬”的計時鍾點工,其服務包羅萬象,遠遠超出一般保姆的範圍:買菜煮飯、洗衣擦地洗碗、護理病人、護送小孩子上學、家庭教育、禮品速遞、守護家居、籌劃婚禮壽宴等。鍾點工是現代社會較易接受的又一綜合性的計時保姆,它的出現,表明家庭勞動社會化已進入到一個新的層次。
沿海的今天就是內地的明天。隨著內地經濟的發展,“上帝”也會有這樣的有效需求。像類似搬家公司、鍾點計時公司的“七十三行”,也會在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精明的“下海人”也一定會把握這一時機。
2、第一法寶
日本的“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求名得名,求利得利,名利雙收。可是縱觀鬆下的一生,我們卻發現他有許多的不幸與坎坷:他11歲輟學,13歲喪父,17歲差一點淹死;20歲時不但喪母,而且自己得肺病,幾乎要死;34歲,唯一的兒子出生,卻僅6個月就病故;而且他一生受病魔糾纏,40歲之前,有一半的時間因病臥床。然而他有積極的人生觀,認為壞運能變成好運,危機就是轉機,任何逆境都能轉變為順境。據說鬆下是看見鄉下人洗甘薯而領悟到這一點的。
一次,鬆下看見一個鄉下人站在木桶邊,用一根扁平的木棍不停地攪拌著,木桶裏大小不一的甘薯,隨著木棍的攪動忽沉忽現。浮在上麵的甘薯,不會永遠在上麵;沉在下麵的,也不會永遠在下麵。甘薯總是浮浮沉沉,互有輪替。
鬆下說:“這種沉沉浮浮,互有輪替的景象,正是人生的寫照。每個人的一生,就像木桶裏的甘薯一樣,總是浮浮沉沉,不會永遠春風得意,也不會永遠窮困潦倒。這持續不停的一浮一沉,就是對每個人最好的磨煉。”
鬆下就是本著這種積極的人生觀,百折不撓,愈挫愈奮,最後終於成就了他非凡的事業。
3、借勢順勢
偉大的成功者,都是能順應時代潮流之輩,否則,不管多努力,也無法發展。作為有遠見之明、獨具慧眼的經營者,要及時捕捉和把握符合時代的消費潮流,這樣,你才會有大的作為。
在當今中國,紙消費已不知不覺釀成一個潮。如今人們去郊遊,兜兜籃籃中已沒有了手絹的位置。人們更喜歡在野餐時撕開一包包噴香的濕紙巾,擦手擦臉。北京隆福大廈的櫃台小姐說:“我們門前就是夜市,每天晚上都有年輕人在這兒買幾包餐巾紙,再去吃夜市。”副食公司批發部介紹說:眼下,北京市不僅大中商場售紙巾,小型市場甚至副食店也敢於進貨。而且,原來0.2元一包的賣得快,後來0.6元一包的高檔香紙銷得最旺。
不僅紙巾,今天的陽台上、院子裏,恐怕再也看不到一排排的“萬國旗”了。一次性使用的紙尿片、紙內褲,已悄悄進入現代小家庭。有位年輕的父親,每月寧願花近百元買紙尿片,也不願洗成堆的尿布。而幾包紙內褲,一袋“尿不濕”,已成為送給年輕父母的最實惠的禮物。
女士們都親身感受到,近十年來,她們的衛生用品發生了巨大變化。舒適安穩的衛生巾已全麵取代了粗糙不便的大卷紙,還給了她們一個輕鬆自如的新感覺。
現在的年輕人喝“可樂”,可不像老北京人喝大碗茶一樣,粗糙大碗,淺斟慢酌。他們喜歡一杯在手,邊喝邊逛,將喝空的紙杯輕鬆扔掉。百事公司報怨道:“北京沒有一家紙杯廠,我們買紙杯還要去上海、深圳。”
貪嘴的孩子們都會發現:現在冰棍紙比過去“厚實”多了。紫雪糕就是化掉,散了,也不會漏在手裏。知情人透露:那是近年來的新工藝,隻需在五分錢一張的冰棍紙上壓一層薄膜。
還有,還有;很多,很多……台布紙、窗簾紙、牆壁紙,紙衣服、紙床罩、紙枕套、紙圍裙、紙火柴、紙瓶紙罐,還有紙鞋、紙人、紙馬……滿眼的紙!
這是中國消費新潮,也是世界潮流。在國外,已形成了有較大利潤的獨立紙品加工業。中國的紙品加工業方興未艾,願你在這個行業大顯神手,財源亨通。
4、“糊塗”經營
台灣台南幫企業集團的領導人吳三連認為,做人要難得糊塗。過分的精打細算,有時仍敵不過天算。錢四腳,人兩腳,錢來找人才行,人去找錢就難。所以要淡泊金錢,而不是去刻意追求,否則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吳三連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報館當記者,因感到租房子的不便,乃決心要買一棟房屋。第一次存滿剛夠買一棟房子的錢,不料太太生病,這筆錢隻好移去當醫藥費,錢花光,太太的病也好了;第二次又存到夠買房子的錢,結果是小孩生病,隻好又是花錢消災;第三次存夠這筆錢時,想不到一位友人需要一筆錢交保,否則要坐牢,隻好又把這筆錢借給友人應急。從此,他就不再刻意去追逐財富了。
吳三連又說:“做人要假糊塗,真聰明。”
什麼是假糊塗呢?他認為,假如有部下興衝衝地向你提供意見時,千萬不可隻聽了一半,就自作聰明地說:“這個構想設計我早就知道了,你不用再講了。”因為這樣會阻礙部下參與表現。因此,縱使你早已知道,也要假裝糊塗,很有耐心地聽完部下的建議。這麼一來,部下才會踴躍進言,許多有價值的構想建議,才會源源不斷地貢獻出來。
吳三連就是依靠這種人生哲學和金錢觀念,才得到了萬貫家財。
5、審視膽量
創業者必須敢冒風險,為此他需要有膽量、力量與肚量,其中最重要的是膽量。因為有膽量的人,才有旺盛的奮鬥野心與拚博吃苦的鬥誌,也才能大膽突破,勇於創新,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1955年,日本三洋電器公司董事長井植歲男家中的一個園藝師傅,因為缺欠膽量,白白喪失了一個成功的機會。
有一天,園藝師傅向井植說:“董事長,我看您的事業愈做愈大,而我就像樹上的蟬,一生都在樹幹上,太沒出息了。你教我一點創業的秘訣吧!”
井植點頭說:“行!我看你比較適合園藝方麵的事業。這樣好啦,在我工廠旁有2萬坪空地,我們合作來種樹苗吧!樹苗1棵多少錢買得到呢?”
“40元。”
井植又說:“好!以1坪種2棵計算,扣除道路,2萬坪大約可種2.5萬棵,樹苗的成本剛好100萬元,3年後,1棵樹可賣多少錢呢?”
“大約3000元。”
“100萬元的樹苗成本與肥料費都由我來支付,以後的3年,你負責除草與施肥等工作。3年後,我們就有600多萬元的利潤,到時候我們每人一半。”
不料園藝師傅卻拒絕說:“哇!這麼大的生意,我可不敢做。”
最後,井植隻好以付工資的方式,聘用那個園藝師傅種植樹苗。就這樣,園藝師傅白白喪失了一個成功致富的良機。
一個沒有膽識的人,再好的機會到來,也不敢去掌握與嚐試,固然他有失敗的顧慮,但是也失去成功的機遇。所以說,要賺大錢,非要有點敢輸敢贏的冒險膽量不可。
6、鱷魚精神
——毅力堅韌“鱷魚牌休閑服舉世聞名,風行全球。”《亞洲華爾街日報》曾以“美國人突然愛上了可怕的鱷魚”為題,報道了“鱷魚牌”服裝在美國所造成的衝擊。
“鱷魚牌”服裝是法國儂格仕公司生產的。其創始人叫雷尼·儂格仕(RENE LACOSTE)。1926年,儂格仕在網球場上擊敗了當時的世界冠軍美國選手基爾敦,為法國贏得第一隻網球冠軍杯,並一直稱霸世界網壇達三年之久。儂格仕突出的表現,使他一時聲名大噪,成為法國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
儂格士在球場上能夠打敗強敵,除了依靠熟練的技巧外,主要憑籍他如同鱷魚般咬住不放的堅韌毅力與死纏到底的精神。所以,別人給他取了一個“鱷魚”的綽號。
他自己也為有“鱷魚”的綽號而光榮,他還在自己的網球衫的左胸前繡了一隻小鱷魚。鱷魚身上還有LACOSTE(儂格仕)字樣,當做是自己獨特的標誌。
沒想到這隻象征鬥誌的“鱷魚”繡在網球衫上後,竟受到大眾的青睞,紛紛要求依樣畫葫蘆繡在自己的網球衫上。於是,儂格仕於1933年退出網壇,成立了“儂格仕公司”,專門生產在左前胸繡有“鱷魚”標誌的網球衫,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這就是“鱷魚牌”休閑服——LACOSTE的由來。儂格仕不論在球場還是在商場上,憑籍著鱷魚般堅韌毅力與死纏到底的精神,取得了重大成功。
7、善聽逆耳之言
中國有句“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的古訓。豈不知,逆耳的忠言對企業家來說,卻是進步的機會。
一般商人對挑剔的顧客都很厭煩,對那些抱怨的顧客視同瘟神,避之唯恐不及。可是,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卻對這兩類顧客反倒非常感謝。
鬆下說:“人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可是顧客光說好聽的話,一味地縱容,會使我們懈怠。沒有挑剔的顧客,哪有更精良的產品。所以麵對挑剔的顧客,要虛心求教,這樣才不會喪失進步的機會。”他又說:“顧客的抱怨,經常是我們反敗為勝的良機。我們常常在誠懇地處理顧客的抱怨中,與顧客建立了更深一層的關係,因而意外地獲得了新的生意。所以,對於抱怨的顧客,我實在非常感謝。”
部屬的諫諍是忠言的另一種。
美國企業家小華特森(Thomas Watson Jr.)認為,光是與你喜歡的部屬在一起,很容易跌入失敗的陷阱裏。因為隻有那些你不喜歡的部屬,才會告訴你事情的真相。所以,小華特森對那些他不喜歡的部屬,仍給予他們升遷的機會,並特意安排接近的機會。
小華特森說:“我非常注意那些刻薄、粗暴、令人不愉快的家夥,他們才會勇於諫言,直話直說。如果你能找到足夠的這種人,讓他們時刻跟在你身旁,然後耐心地聽他們說話,你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8、不做錢財的奴隸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John D. Rockfeller)生於1839年,他不到50歲就成為億萬富豪。不過,他自認自己隻是財富的保管人,所以樂於捐錢給社會大眾。
然而,找他捐錢的人太多:無論早晨或夜晚,還是上班與用餐時刻,都有人請他捐錢。有一個月請求他捐助的人數竟超過5萬人。由於洛克菲勒要求每一筆捐款都必須有效地使用,所以每一件申請案均須經仔細調查。麵對眾多的請求捐助者,他叫助手蓋茨成立了一個辦事處,專門負責調查申請捐助者的用途。於是,1901年,設立了“洛克菲勒醫藥研究所”;1903年,設立了“教育普及會”;1913年,設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1918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紀念基金會”。他一生之中共捐了5.5億美元。他的捐助,不是為了虛榮,而是出自至誠;不是出於驕傲,而是出自謙卑。
洛克菲勒認為,財富像雪球般愈滾愈大,到一定的時候就必須趕緊散掉它,否則會毀己也毀子孫。他相信,金錢就是自由,但是大量的財富卻是桎梏。
洛克菲勒一生不做錢財的奴隸,他喜愛滑冰、騎自行車與打高爾夫球。到了90歲,依舊身心健康,耳聰目明,日子過得很愉快。他逝世於1937年,享年98歲。他死時,隻剩下一張標準石油公司的股票(因為那是第一號)以及許多神奇的傳說。
“巧”道經營
日本的糖果公司早先生產的巧克力糖,全部以兒童為銷售對象。森永糖果公司為了開拓新市場,製作出一種叫“高王冠”的大塊巧克力糖,定價70日元,向成人市場推銷。明治糖果公司卻更技高一籌,它以“阿爾發巧克力”為名也製作出兩種大塊巧克力糖,一種定價為60日元,另一種定價為40日元。這是一種巧妙的作戰策略,一方麵對抗森永公司生產的每片70日元的“高王冠”巧克力,另一方麵同時開拓了三種類型的新市場:即每塊40日元的目標顧客,這是十二三歲的初中生市場;60日元一塊的目標顧客則是十六七歲的高中生市場;大人市場呢?則是兩塊一起吃(60+40=100日元)。可見,定價的不同也包含有巧妙的市場目標爭奪的策略。
1、引“魚”上鉤
美國布蘭希保險公司在招攬保險業務之前,先寄上各種保險證明書和簡單的調查表給對方,同時附上一張優待券,說:“請您把調查表的幾欄空白填好寄還給我們,我們將贈送兩枚中國、希臘等國的仿古硬幣。這是感謝您的協助,並非一定請您參加我們的保險。”這樣寄出去3萬多封信,沒多久就收到2.3萬封回信。
根據這些回信,公司派員攜帶古色古香的仿古硬幣按地址拜訪。當推銷員讓顧客在五光十色的各式仿古幣中挑選兩枚時,雙方關係變得很融洽。接著,推銷員一般都可得到加入保險的承諾。結果,該公司在2.3萬多人中競招攬了6000多份保險。
日本鹿耳島首屈一指的有元觀光飯店旁邊,有座光禿禿的土山。老板一直想廣植樹草來美化禿山,以廣招徠。但苦於工人難雇,工資又高,因而遲遲沒有動手。
一天,經理西村想出了一條植樹與發財的妙計。於是依計刊出如下廣告:親愛的旅客,你如有意留下永久的紀念,請來有元觀光飯店,並請在我們的山上種植一株新婚或旅遊紀念樹。每植一株樹,本飯店隻收300日元植樹成本,並豎立木牌,讓植樹旅客寫上大名地址,以示紀念。
來這兒觀光的旅客大多是平時為公害所苦,為生活而奔波的都市人。他們對於綠草花木特別喜愛,誰都樂意在這兒留下一點紀念。因此,看到這個廣告後,他們都感到此事很有意義,認為今日在這兒栽下一棵樹苗,以後長成參天大樹,還可重來觀賞回味一番,於是紛紛慕名而來,使飯店名聲大振。更有意思的是,有的人一來就要上山栽樹,竟然一口氣栽上幾十棵樹。不到一年功夫,廣達二三萬坪的禿山,就變成了一片萬紫千紅、花香撲鼻的綠山。飯店的生意自然也十分紅火。據統計,飯店在植樹上就收到紀念植樹費共1000多萬日元,扣除花樹的種苗成本400多萬日元,淨賺了600多萬日元。其他好處更難以統計,真是:旅遊植樹,一舉數得。
2、並非贈送
美國有位油漆商史密斯為推銷他的油漆,首先給500個顧客郵寄刷子的木柄,剩下的一半即刷子部分就請顧客憑信函前來店裏領取,結果隻有100來位顧客前來店裏領刷子,油漆並未立即暢銷。因為效果不顯著,史密斯又想了一個辦法,他給1000位顧客郵寄完整的刷子並附上一紙信函,裏麵寫道:“您是不是需要油漆您的房子、家俱並讓它們重新煥然一新?為此,我店特地贈送您一把油漆用刷子,從今天起三個月內為優惠期,凡是拿這張信函前來我店的顧客,油漆一律以九折優惠。敬請別失去良機。”
人們都有貪小便宜的弱點,對一點點小贈送也會產生相當大的好感。同時認為有一支刷子不好好利用它太可惜。結果,有750人拿著信函前來購買他的油漆。自此以後,這些人都成了史密斯的主顧。第二年的銷售量就比前一年多出5倍之多。
這種以小魚釣大魚的方法陳舊而平庸,但卻屢試不敗。有時,這種贈送小東西吸引顧客的經商方法不僅能使生意興隆,還能得到意料不到的好處。
日本江戶時代,佐渡盛產金礦。有個叫佐藤右衛門的老頭在當地開了一家小茶室。茶室主要賣茶和一些餅幹,可他一有空就編製草鞋,做好後贈送給常來光顧的顧客們。因為有贈送品,這家茶室門庭若市,生意十分興隆。茶與餅幹是“相輔組成”的,很多人吃餅幹後口渴,就要買茶喝,自然生意很好。佐藤還結交了不少朋友。
不久佐藤就成了佐渡的大富翁。為何開一家小茶室能發達如此神速呢?原來佐藤不是靠賣茶和餅幹發財,而是靠收集礦工扔掉的舊草鞋而發財的。礦工穿上新草鞋後,就把舊草鞋扔在小茶室裏,而佐藤則把舊草鞋收集起來,用水洗出附在鞋底的砂金,積少成多,佐藤得到了不少的金子。
3、以名釣利
在聖誕節購物達到熱潮的時候,美國曼哈頓第五大街上的大多數商店都擁擠不堪。但有一家叫做“畢堅”的商店,卻重門深鎖,裏麵隻有一位顧客。在這家商店裏,一套衣服至少要賣22000美元,一瓶香水達1500美元,大部分商品都標價數萬美元以上。所以,一次隻要有一位顧客光顧就夠了。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富豪、王公貴族曾把他們的錢花在畢堅的商品上。像美國前總統裏根、西班牙國王卡洛斯、約旦國王侯賽因和一些著名富豪都曾光顧此店。
畢堅商店是以極為富有的大亨作為消費對象來塑造自己的企業形象的。去該店購買商品要預先約定,並對顧客身份保密,這樣就越加抬高了該店的地位和身份。
4、拍賣宣傳
在香港經營百貨業,即使是大集團開的百貨公司,出現關閉也是屢見不鮮的。然而,柴灣邵某經營的小百貨,卻充滿了生氣。
柴灣區實非理想之消費場所。雖有14萬人口,但消費階層屬中下,加之坐落於港島東區末段,“山客”居多,人口流動少,因而消費不高。
有經商頭腦的邵某,卻抓住了中下階層喜購便宜貨的心理,獨資經營一間附設拍賣場的以玩具雜貨為主的小百貨店。邵還實行會員製,把百貨以低於市麵貨價10%的價格售給會員,達到薄利多銷的宣傳效果。
然後,邵某用800元領取拍賣執照,再教柴灣居民如何拍賣。拍賣貨品均陳列貨場,標上市麵貨價,附說明書、保用證等,以示貨真價實。拍賣商品由數元的膠貼紙至千餘元的電視機不等。拍賣時一般以1元作底價,較昂貴的物品如電視機、洗衣機則以5元單位叫價。顧客眼見千元貨物竟以數元為底價,競投氣氛自然熱烈。為製造氣氛,當叫價接近市價時,便把叫價單位減至2元半,讓有興趣人士拚個“你死我活”,令旁觀者也為他們緊張才算熱鬧。
邵某以遊戲形式售賣商品作為他的推銷噱頭。雖然貨品以1元或數元作底價,但叫價往往也接近市價。即使偶爾有偏差,邵某也把它當作宣傳費,因為顧客會把其營業方式傳為佳話,這實際上是以便宜的費用贏得最好的宣傳。
5、機不可失
在商業競爭中,能否快速獲取信息往往決定競爭的成敗,因而搶奪時間在競爭中具有特殊的意義。
我國著名實業家王光英先生任董事長的光大實業公司,有一次獲得了一個有一批二手汽車出賣的信息。但這個信息非常撲朔迷離:不知這批汽車是在中東還是在歐洲,也不知是什麼型號,數量多少,價格如何。但是王光英先生認為這是個非常重要的信息,立即部署安排。經過幾天的順藤摸瓜和跟蹤查訪後,得知是南美智利的一家銅礦最近倒閉,礦主事前訂購了美國“道濟”、西德“奔馳”牌各種型號大噸位載重車、翻鬥車共計1500輛,全部是新車;但為了償還債務,礦主決定將這批新車折舊拍賣。此時,此信息幾乎已是公開的秘密了。王光英先生知道時間就是金錢,於是決定授予赴現場驗貨采購的人員拍板成交的權力。經過討價還價,礦主同意以原價的38%全部售給光大公司。僅此一項,他們為國家節約了2500萬美元的外彙。機會抓住了閃電戰成功了。
又比如,一年中總有若幹時期人們集中購買商品。商人們從不放過這些時機來推銷時令商品,處理積壓物資。在爭奪市場方麵,商人們奉行“先下手為強”的原則。誰能夠爭得時間,誰就能占便宜;誰哪怕是稍稍走慢了一步,就可能吃大虧。搞股票、期貨、房地產等,則是看準時機下賭注,弄得好可以一夜之間變為富豪,弄不好也可能頃刻破產變成窮光蛋。
1920年武昌某紗廠建廠時,向英商安利洋行訂購紗機2萬錠,價值20萬英鎊,按當時英鎊對白銀1:2.5的兌換比例,約值50萬兩白銀。英商估計英鎊要升值,就借故拖延不予結彙交貨。到1921年底,世界金融市場行情驟變,英鎊升值,對白銀的兌換比例為1:7,此時,英商趁機催促紗廠結彙收貨。50萬兩白銀的訂價,一下子變成了140萬兩,使該廠蒙受巨大的損失。在資本主義社會裏,不少資本家善於把握時機投機取巧,牟取暴利。為此,他們甚至不惜違約犯紀,製造糾紛,撕毀協議,背信棄義。因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在時機問題上絕不含糊,針鋒相對。
6、得寸進尺
在菜市場上常可看到這樣的家庭主婦:她們每買一樣菜,都堅持要賣主搭上一點找頭。而她們幾乎每次都會如願以償。究其原因,是因為許多人都缺乏耐心,他們都希望盡快結束這筆生意,好再去進行其他的交易。還有,出於愛麵子的心理,人們總想表現自己的慷慨大度,情願作出某種讓步以贏得買方的好感,以便和對方建立長久的關係。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讓步和整個交易比起來,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眼看整筆生意就要做成,唯一的障礙隻是一點搭頭而已,“假如不滿足買方的願望,對方就可能掉頭而去,使整筆生意告吹。”商人在暗自權衡利弊之後,是寧願作一點讓步也不願意冒生意失敗這個險的。
利用以上賣方心理特點,買方還可在下列方麵作進一步的爭取:打點價格折扣,延遲付款,特別的送貨或服務方式等等。
7、舍零取整
商人都很懂得整數的奧妙:整數具有一種簡單利落的性質,而簡單利落的事物容易解釋容易把握,能很快取得人們的歡心。這種心理往往在不為人知地促使生意成交。所以,賣方為了避免花費過多的時間和顧客討價還價,一般都喜歡在整數後麵加上一個零頭。如一件衣服他想賣到8元,就會標上8.6元的價格,那6角錢就是準備在和顧客談判時讓掉的。而顧客用8元錢買到了衣服就會感到很滿意,盡管他實際上已經吃了虧。
因此,一筆開價10.24萬元的貨物,如果買方善於控製“焦點力量”,很可能以10萬元的出價使生意成交。事實上,多於10萬元買方不幹,少於這個數賣方也未必肯幹,恰恰是這個整數使雙方都樂於接受。這就是整數的奧妙所在。
8、因巧致富
美國“石油大王”阿曼·哈默曾於20年代初期,在前蘇聯經營租賃企業業務。在他結束這段經營,準備回國時,意外地發現:在美國隻售二三美分的鉛筆,在前蘇聯卻賣26美分,而且相當難買。他聯想到前蘇聯正在搞的“掃盲”運動,立即意識到這是個賺錢良機。他征得政府許可後,日夜兼程地趕到德國紐倫堡,設法雇請技師,弄到設備,在前蘇聯辦起了一個年產量高達一億支的鉛筆廠,不僅滿足了蘇聯市場的需要,還向外出口。無巧不成戲,因巧而成奇。這個本來對鉛筆製造一竅不通的人,竟成了轟動一時的“鉛筆大王”。
9、透過表麵看深層
在大宗買賣麵前,購買者往往在付每一筆錢時都顯得謹小慎微。如果賣方巧妙地變換一下貨幣交換的表麵形式,如運用貨幣代用券、信用卡、分期付款等形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買方舍不得花錢的緊張心理,並使買方產生一種似乎沒花多少錢的錯覺,而把錢大把大把地花出去。
美國內華達州的賭場老板深知人們的這種心理狀態:一個手裏拿著100元塑料籌碼的人,比手中握著100元現鈔的人更能毫不猶豫地放到賭台上去押注。一個土地開發商也知道要出賣一大塊土地,與其以2.5萬元一次賣斷,不如以每月1000元的分期付款方式更容易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