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經濟人生意識的培養
高中生已經從政治課上了解到商品、貨幣、資本等經濟學概念。隨著市場經濟體製在我國的逐步確立,人力資本變得越來越重要。知識經濟的到來,人的價值將得到更加充分的實現。正處於花季的高中生,該如何去經營自己的人生,實現作為獨特個體的價值呢?首先需要做的是樹立經濟人生意識。
經濟人生意識概述
一、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
樹立經濟人生意識,首先要樹立時間是人生最寶貴的資源的意識。在現代社會,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時間是神奇的和令人神往的。當我們談論時間時,誰也拿不出來,也提不出抽象的叫作時間的東西,時間問題包含著十分深奧的學問。那麼,在複雜的時間裏,人們能不能把握其特點而加以運籌呢?能。時間本身除了有限性和一維性、均等性及流逝性外,它還有永恒性和無限的連續性、順序性及不可逆性、間斷性、瞬逝性。我們既要用時間的永恒性不斷激勵自己,也要用時間的瞬逝性和不可逆性約束自己,不白白放過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鍾……
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之所以寶貴,這是因為:
首先時間一去不複返,如果你想回到童年故鄉小溪邊采花的年代,那隻能通過夢想,現實生活中時間是不可倒流的,你在語文課本中一定學過這樣一句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時間的寶貴,還在於它既是一個常數,公平地給人們以每天24小時;又是一個變數,善用則多,妄用則少。對於珍惜它的人,一分鍾勞動,就有一分鍾成果。對他們來說,贏得時間就是有了變宏圖為現實的橋梁,有了變理想為成功的通途;對於不愛惜它的人,所得到的報酬則很少很少,甚至是零,有時還是負數。偉大詩人和戲劇家莎士比亞有句名言:“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
1955年,76歲的愛因斯坦病重時,感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一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麼,他說:“我隻希望還有若幹小時的時間,讓我能夠把一些稿子整理好。”在去世的前幾天,他還在改寫一篇論文。臨終前的幾小時,他還讓身邊陪伴他的親人去休息,他說:“我還要在這裏做我的事。”
翻開愛因斯坦的傳記,你會看到他在學校刻苦求知,“把其他的一切統統拋掉”;會看到他在專利局當小職員時,擠出與別人聊天的時間鑽研相對論;會看到他在花甲之年,拒絕了幾位老物理學家的看戲邀請而珍惜每“一個鍾頭”。至於他在推嬰兒車、等人,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惜時如金的事例,更是不勝枚舉。縱覽古今,橫觀東西,凡有所作為者都有極強的時間觀念。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人們通過電腦與世界聯係,通過手機與世界溝通。與那個靠馬車傳遞信息的年代相比,今天,人類生活的節奏變得越來越快了。但是,人們依然在埋怨時間不夠用。當代著名的法國未來學家貝爾特朗·德·茹維涅裏提出,在未來的社會,人感到最主要的不是能用於買到一切的錢,也不是商品,而是業餘時間——這種時間可給人們以知識和文化。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是高度講究時效的時代,時間的觀念越來越強,時間的精確度越來越高,時間的效能關係到社會的進程。據載,這幾年,美國有越來越多的經理人員向“支配時間的專家”請教,學習怎樣安排處理他們繁重的工作,妥善利用他們的時間。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之類的大企業也派出經理人員去學習這種支配時間的課程。於是,時間專家們的辦公處一時間門庭若市,生意興隆。十幾年前,一次課程向顧客收費一百美元,至今已提高到幾千美元了。有的支配時間專家著書立說,論述如何支配時間,書籍出版,不脛而走,頓時成為最暢銷的熱門貨。
二、學會時間運籌
研究未來學的學者曾預言:當人們有更多的時間由個人支配時,必須設立如何安排、利用空餘時間的課程;必須導致空餘時間大型工業和娛樂業的大發展。國外的學者提出了“餘暇消費”的命題,對餘暇的合理利用和創造性利用作了多種分析。1970年在日內瓦舉行的歐洲娛樂會議通過了一個《餘暇憲章》。可見時間和業餘時間的利用被人們重視到什麼程度!所以,在曆史要求我們對時間有更高要求的時代,我們必須學會時間運籌。
時間運籌是知識爆炸時代對成功者提出的要求。人類前進的步伐有個“加速度”。據統計,本世紀以來,世界上開拓、創造新知識的科研人員的人數,每15年翻一番;近10年的發明創造,比以往2000年的總和還多,研究周期也大大縮短。例如,為了推廣紙曆時1000年,而蒸汽機曆時80年,電話曆時50年,飛機曆時20年,激光曆時隻有2年。1980年,美國“先驅者”號探測土星的結果,使一位美國科學家感慨地說:“在上兩周裏,我們對土星的認識,至少猛增了1000倍!”據有人統計,人類知識的總和,每7~8年就翻一番。一方麵是知識的爆炸,另一方麵是知識老化。發達國家4年間的大學畢業生,已有50%的知識失效,再過5~6年,100%失效。總的看,現在知識的失效率,比40年代加快一倍。據有人估計,現在出生的人,等他到大學畢業後,世界知識量將增為目前的3倍。到他50歲時新的知識又將增加到2~30倍。那麼,在這個形勢麵前,為了不被時代拋棄,研究一下成功的時間運籌問題,就成了勢在必行的事情。
時間運籌,是掌握時間節約規律的要求。“時間學”是一門亟待開拓的新興學科。古代的哲學家是最先理解時間的價值的,他們就試著想個什麼法子去給時間戴上籠頭,使它馴服,了解它的本質。從古到今,又有多少科學家和哲學家為研究時間付出了巨大的勞動。恩格斯說:“利用時間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我們研究利用時間的規律,就是為了進一步揭開時間的奧秘,研究和掌握時間有哪些特性,更好地挖掘時間潛力,合理地分配時間,科學地使用時間,不斷提高時間利用率,高效能地進行富有創造性的勞動。
時間運籌,是實現現代化的迫切需要。據載,1957年,前蘇聯把第一顆人造衛星推進軌道,美國人大吃一驚!查找原因,為什麼蘇聯超過我們?認識到軍備競賽的背後是科技競賽,科技競賽的背後又是人才的競爭。現代化不但需要現代化設備,更需要建設現代化的人才。現代化,反應在時間上的明顯特點:一是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更新快;二是由於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處理大量信息,效率高;三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準確性強。所有這些都對成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時間觀念與高度講究時效的要求還有很大的矛盾。所以,要實現現代化,就要求在我們每個人的頭腦裏首先確立現代化的時間觀念,即時間運籌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