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如果一個人缺少關於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的科學知識,缺少關於日常飲食要注意酸堿平衡的科學知識,就很容易造成自己身體的酸堿失衡,長此以往,便會導致自己身體的酸性化。
世界著名醫學博士筱原秀隆指出:人體的酸性化是萬病之源。當酸素在體內愈來愈多,不斷堆積,疾病就會產生。
我們知道,健康人的血液是弱堿性的,pH值約在7.35至7.45之間,但隨著體外環境汙染和不科學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人的體液會逐漸轉為酸性。人體的體液呈酸性時,細胞功能會逐漸轉弱,新陳代謝會減慢,廢物會不易排除,腎髒、肝髒的負擔會加大。研究表明,由於人體的酸性化而引起的疾病有癌症、腎炎、腎結石、動脈硬化、骨質疏鬆、關節炎、痛風、胃潰瘍、便秘等。
身體的酸性化可以通過飲食、運動和改變生活習慣來調節,但讓自己充分放鬆、解除緊張情緒以便減慢酸性物質的形成也很重要。
不科學飲食致大病
人人皆知的“病從口入”這句話是很有科學道理的。目前,臨床上的許多疾病都與飲食有關,被稱為“四大殺手”的心腦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發生、發展也都與飲食密切相關。醫學家指出下述幾個方麵的飲食情況可導致疾病的形成。
一是飲食不潔。攝入被細菌、病毒汙染的食物可形成胃腸疾病、肝炎、腸道寄生蟲病;食用帶病菌的牛羊肉或禽肉可導致瘋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急性傳染病;進食腐敗變質的食物,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誤食有毒食物或被毒性物質汙染的食物可導致食物中毒。
二是飲食不節。飲食不節主要是指暴飲暴食和攝入不足:暴飲暴食、攝入能量過剩可導致肥胖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長期攝入不足或限製飲食,可導致營養缺乏、免疫力下降,形成貧血、維生素不足,從而引起多種疾病。此外,過食生冷油膩食品可導致食道炎、胃腸炎、脂肪肝;常食幹硬食、燙食,或進食快,或生氣後進食可導致食道癌、胃癌、肝癌的發生;大量飲酒可導致胃病、酒精中毒性肝炎。
三是飲食偏嗜。長期高鹽飲食者,可導致鈉水瀦留,形成高血壓、心腦血管硬化,同時高濃度的鹽可以破壞胃黏膜屏障,這會增加胃對於癌物質的易感性;喜吃醃製食品和熏烤食品者,容易患胃癌、肝癌,這是因為亞硝酸化合物和多環烴類化合物可在這兩類食品中形成,而這兩種化合物皆為強致癌物質;喜食動物內髒可致高血脂、高膽固醇;喜吃甜食會影響正餐,使重要的營養得不到補充,也會引發肥胖、齲齒、糖尿病等疾病。
不防風寒致大病
提起風寒致病,往往讓人首先想到的是感冒,其實感受風寒不僅僅會引起感冒,它還是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病的誘發因素。風寒侵入人體後留於肌肉、關節、髒腑,它像異物一樣刺激周圍神經、血管、肌肉等組織,引起氣血運動不暢,出現肌肉、關節的疼痛、酸麻、沉重、無力等一係列表現。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這類疾病危害很大,致殘率很高,會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不太懂醫的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們很有必要了解風寒侵入人體的途徑,以預防風寒的侵入和致病。
風寒侵入人體的途徑主要為:
(1)長期居住潮濕寒冷環境。如房屋帳篷內潮濕或寒冷透風,外出工作時在潮濕寒冷的野外露宿。
(2)出汗後受風寒濕邪侵襲。如出汗後遭受雨淋、出汗時下水遊泳、長時間在冷水中作業、勞動後汗出當風(包括這種情況下的風扇吹風或空調吹風)、出汗後停在對流的風口或開窗睡覺等。
(3)高寒地區的寒冷季節在野外勞動。這種季節人們穿衣較多,野外勞動或行路時往往內熱出汗,如不注意增減衣服,最易感受風寒。
(4)產後受風。婦女產後身體虛弱,抗病能力低下,如不注意增減衣服或用冷水洗物,便容易被風寒侵犯發病。此病人們稱之為“產後受風”或“月子病”。
(5)長期使用野外廁所。高寒地區廁所多在野外或是高樓廁所。這些廁所或是糞坑無蓋或是離地很高。由於透風,冬季時非常寒冷,長期使用這些廁所可引起宮寒、腎寒。
(6)室內外溫差懸殊的情況下如不注意增減衣服,機體便難以適應,容易造成風寒侵入人體而發病。
(7)長期過食冷食冷飲,容易引起胃寒、腸寒。
(8)風寒感冒未及時治療或治療方法不當,尚有部分風寒存於體內時會遺留關節病、頭痛、咳喘等。
不良姿勢致大病
不太容易治療的頸椎病、腰背痛每年都以驚人速度遞增,並呈現年輕化趨勢。這類病最初表現為頭痛、頭暈、頸肩酸痛、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精神不集中、腰背酸痛不適等症狀,去醫院檢查時又不會出現陽性結果,這便往往使患者和醫生不太重視,久而久之,便發展為嚴重的頸椎病、腰椎病及脊柱相關性疾病。
不良姿勢是形成脊柱及脊柱相關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頸、肩、背、腰腿痛的致病原因之一,所以,糾正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在預防脊柱病變和加快疾病愈合中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1)睡姿 有關問題是:首先,要提倡睡硬板床,它可使人體在床麵上受力均勻。其次,要選擇枕頭。枕頭的高低不能以個人喜好和習慣為標準(枕頭的高低應當以人體睡在枕頭上不會使頸部產生扭曲為佳),枕頭的形狀原則上應以中間低、兩邊高的元寶形為佳,枕芯宜采用北方人常用的蕎麥皮。再次,睡姿最好以仰臥位為主、側臥位為輔,不可采用俯臥位(人體在俯臥位下睡眠,會使脊柱尤其是頸椎長時間處於扭曲狀態,會因此產生脊柱的失衡錯位甚至發生猝死結果)。另外,人在臥床時如果讀書、寫字、看電視等,會使人體處於強迫性體位,相關脊柱周圍肌肉、肌腱群易損拉傷,進而造成脊柱側彎扭曲,最終導致脊柱病變。
(2)站姿 站姿原則上要求中正直立、兩目平視、下頜微收、含胸拔背、脊柱始終呈垂直位置、重心始終在中軸線上。這樣的站姿才會使脊柱周圍的軟組織的損傷較少。
人們除臥、站外,就是坐或因工作、生活所需要的特殊姿勢或強迫體位。采用坐姿時,脊柱下部承受的壓力很大,所以坐下一個小時左右就應該起身活動活動。坐時更不宜蹺起二郎腿。在強迫體位下工作的人,應該懂得以保證脊柱固有的生理曲度為準則的姿勢要領。
不良心理致大病
不良心理因素導致疾病的形成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醫學專家研究發現,現有疾病的50%—80%與心理、精神因素有關,不良心理、精神因素可以導致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支氣管哮喘、消化性潰瘍、痛經、糖尿病、神經性厭食、甲亢、失眠、陽痿、早泄、慢性蕁麻疹、惡性腫瘤等疾病的發生。聯合國國際勞動組織在一份調查報告中也曾指出:“心理壓抑是20世紀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消除不良心理、保持心理平衡是每個人都麵臨的重要課題。美國心理衛生學會提出的心理平衡的十條要訣,是人們應該了解並注意做到的:①對自己不苛求;②對親人期望不要過高;③不要處處與人爭鬥;④暫離困境;⑤適當讓步;⑥對人表示善意;⑦向友人傾訴煩惱;⑧幫助別人做事;⑨積極娛樂;⑩知足常樂。
室內裝修有致病危險
室內裝修會造成室內空氣的汙染。造成室內空氣汙染的主要原因是裝修材料中含有有害揮發物甲醛、苯、氡等。甲醛主要來源於人造板、夾心板等板材。甲醛可以致癌,也可以導致胎兒畸形。甲醛釋放可長達3至5年,甚至15年。苯主要存在於油漆、膠水、塗料中。苯是致癌物,還可引發血液病等。氡是一種放射性物質,存在於建築水泥和裝修石材中。氡對人體的危害是導致肺癌,它是除吸煙之外的第二大肺癌致癌因素。
家用電器有致病危險
冰箱的冷藏層隻能抑製細菌的繁殖,但不能殺死致病菌。若食用了長久放置於冷藏層中而被細菌汙染了的食物照樣可以引起胃腸炎或食物中毒。冷凍層中放置的葷菜若反複冷凍,可以產生出致癌物質。
使用空調時間過長,會因空調房間封閉性強、空氣流動性差、陽光不足等原因而形成室內各種微生物大量繁殖,再加上室內外溫差較大,就容易引發各種疾病。
使用電扇時間過長,風速太快,尤其是出汗後的直對吹風和睡著時的吹風,容易引起風濕病、麵神經麻痹或舊病複發。
看電視時間過久、距離太近或姿勢不當,嚴重時可導致近視、神經及骨骼係統疾病。
長期在電腦屏幕前工作的人員,容易引起視物模糊、眼睛幹澀、頭暈、心慌、頸背酸痛等一係列綜合征,也易患腕管綜合征即所謂的“鼠標手”,更重要的是引發電磁波輻射病。
使用微波爐時,要特別警惕微波爐的電磁波輻射,孕婦尤要注意。要注意與正在工作的微波爐保持兩米以上的距離。醫學調查表明,在2毫高斯電磁波磁場中,人群患白血病的為正常環境的2.93倍,患肌肉腫瘤的為正常環境的3.26倍。
小小感冒的致病與致命
雖說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我們習慣上皆以感冒統稱之。
所謂感冒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果上呼吸道感染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感染就會擴散到下呼吸道引起支氣管炎、肺炎;感冒病毒還會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炎;鏈球菌還會侵入血液,造成風濕病;感冒後細菌很容易通過咽鼓管感染中耳,引起中耳炎;感冒後很多人出現鼻塞,若鼻塞經久不愈,就會引起鼻竇引流不暢,從而引起副鼻竇發炎。
人們根據流行性感冒的病情輕重和有無並發症,把它分為四種類型:單純型、肺炎型、胃腸型和中毒型。其中的肺炎型和中毒型皆較為凶險,患者若得不到及時妥善治療,會發生生命危險。
可見,小小感冒能引起很多其他疾病。這些疾病,有的很難治愈,有的後果嚴重,因此,患上感冒一定不要認為無所謂,應該及時治療,以免引起其他疾病。
小小傷口的致病與致命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口腔裏或體外皮膚上有個小傷小口在所難免。可別小看這些個小傷小口,搞不好也會致病甚至致人死命。由於受傷後人的防禦屏障被破壞,病菌、病毒等有毒物質便可乘虛而入引發全身感染。有一種細菌叫破傷風杆菌,若侵入人體便會引發破傷風,而人一旦得了破傷風就有很高的死亡率。所以,一旦受了傷,一定找外科醫生處理,尤其是被生鏽的鐵器損傷皮膚,或在有動物糞便、汙物汙水處損傷皮膚時,更要及時就醫。
麵部三角區須知
人的麵部三角區域為等腰三角形狀,由眉心靠下的鼻根部與嘴角兩側的連線構成。
麵部三角區域血管豐富,我們知道,麵部靜脈的血液是可以直接流動到顱內的,這樣,如果麵部三角區域內的皮膚受傷,就很容易使細菌、灰塵從傷口處進入血液,這種情況發生後不僅很容易造成眼睛和鼻子等器官的感染,嚴重者還會引發顱內感染而危及生命。
因此,麵部三角區域內的“青春痘”,不要輕易用手去摳和擠,以免引起感染;因其他原因而出現傷口時,要迅速去醫院處理。
有損腸胃的八大因素
(1)食物粗糙、質硬、難以消化。
(2)進食過快、過燙損傷食道、胃黏膜。
(3)飲用鐵劑、氯化鉀口服液可刺激胃黏膜引起淺表損傷。
(4)飲酒:乙醇由於其親脂性和溶脂性能,能夠破壞黏膜屏障,引起上皮細胞破壞、黏膜內出血或水腫。
(5)攝食辣椒、蒜、醋等刺激性食物。
(6)吸煙:煙葉中的尼古丁能輕度損傷胃黏膜,並降低幽門括約肌張力,使膽汁容易返流入胃並抑製胰腺分泌HCO3,因而削弱十二指腸腔內對胃酸的中和能力。吸煙是消化性潰瘍的致病因素之一。
(7)非甾體消炎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常引起胃炎。
(8)急性應激、缺血可致胃黏膜缺血和胃酸反彌散進入黏膜而導致急性胃炎。
藥源性疾病
藥物是防治疾病的物質基礎,但在用藥的過程中,也可因用藥不當而導致一係列與治療無關的異常反應,使人體的某些組織或器官受損,引起新的疾病。我們把這類疾病稱之為藥源性疾病。
藥源性疾病常見的有藥物疹、藥物熱、藥物性肝炎、貧血、聽力損傷、過敏性休克、四環素牙、乳腺癌和腎損傷。
一般患者要防止藥源性疾病的發生,最根本的一條是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
藥源性聽力損傷
大家都知道有了炎症要消炎。平常我們所說的消炎就是應用抗菌素治療感染。有了炎症用消炎藥這誰都會,可是,消炎藥的副作用就沒人知道的那麼多了。常聽說本來活潑可愛的孩子打針後忽然變得呆了,後來檢查才知道是由藥物導致的耳聾。能致聾的常見藥物有: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卡那黴素等。藥物有副作用但用藥得當並不一定發生。很多副作用的發生是由於盲目追求療效用藥量過大導致的,所以,當你有病後應當找正規醫院的專科醫生,千萬不要胡亂就診,以免後悔莫及。
藥物性腎損傷
藥物對腎髒的損傷包括兩個方麵:一是急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二是西藥或中藥引起的急性腎小管壞死。能夠引起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的藥物主要是內酰胺類(頭孢類、青黴素類),其次是西米替丁非固醇類抗炎藥、利尿藥、抗結核藥、磺胺類藥等;導致急性腎小管壞死的藥物是西藥中的氨基糖甙類、多黏菌素β、頭孢菌素、環孢黴素A、汞、鎘、砷等,中藥裏的含有關木通的製劑,主要有龍膽瀉肝丸、分清丸、耳聾丸、八正散等,另外,還有烏頭、附子等。
藥物性腎損傷一旦發生要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藥物,進行抗炎抗過敏治療;若發生腎小管壞死,要及時保護並改善腎功能,以防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發生。
白血病的誘因
多種化學物質可以誘發白血病:抗癌藥中的烷化劑可引起繼發性白血病,特別在淋巴瘤或免疫係統缺陷的腫瘤中多見;乙雙嗎啉致白血病作用近年來報道甚多,該藥是亞乙胺的衍生物,具有極強的致染色體畸形作用;氯黴素、保泰鬆亦可能有致白血病作用。化學物質所致的白血病,多為急非淋白血病。
皮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經肯定。患者多有長期的高濃度的革接觸史,例如早年的製鞋工人,因接觸溶革膠水,他們的白血病發病率要高於正常人群的3—20倍。
哮喘病的藥物誘因
(1)解熱鎮痛藥 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甲滅酸、撲熱息痛、氨基比林、安乃近等。
(2)心血管藥物 心得安、心得平等可阻斷β-腎上腺素能受體而引起哮喘。
(3)呋喃妥因 可引起支氣管痙攣。停藥後可緩解。
(4)噴霧吸入劑 大多數噴霧吸入劑可因刺激咽喉而引起反向性支氣管痙攣,如色甘酸鈉、痰易淨、多黏菌素β、異丙腎上腺素氣霧劑等。
(5)碘油造影劑 碘油造影劑也可引起哮喘發作,但一般症狀較輕微。
(6)添加劑 食品、飼料及藥物製劑的添加劑都可引起哮喘,如酒石黃、氯化苯甲烴銨、次亞硫酸氫鹽等。
(7)其他 碘胺類、降血糖藥和青黴素都可引起哮喘。一些生物製品如丙種球蛋白、乙腦疫苗、牛痘疫苗等,過敏體質的兒童應慎用。此外,馬力蘭、抗代謝藥氨甲喋呤、治療腫瘤的博萊黴素都能在用藥數月或數年後出現哮喘。
影響性欲的藥物
影響性欲的藥物主要有:降壓藥、減肥藥、抗潰瘍藥、鎮靜止痛藥、抗抑鬱藥、避孕藥。含有女性激素孕酮的任何藥物都有影響性欲的可能。
影響女性病人健美的藥物
(1)雄性激素 女性病人長期使用雄性激素,可發生男性化改變,如痤瘡、聲音變粗以及性欲改變、體重增加。
(2)糖皮質激素 女性病人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可改變內分泌功能,可出現滿月臉、水牛背、體型體重改變。
食源性寄生蟲汙染
食源性寄生蟲病主要包括華支睾吸蟲(肝吸蟲)、帶絛蟲及囊蟲、肺吸蟲等。食源性寄生蟲寄生在腸道內的,多引起腸道黏膜損傷,患者會出現腹瀉、腹痛和營養不良等症狀;寄生在膽管係統的多損傷肝、膽組織,引起上腹部隱痛、肝腫大,並發膽管炎出現結石等症狀;有的甚至侵害患者全身髒器,危及生命。
食用燒烤食品以及魚、蝦等海產品,是食源性寄生蟲病傳播的主要途徑。
誘發疾病之物——發物
所謂發物,是指可能誘發疾病的食物。傳統中醫理論認為,這類食物能生風熱、動血氣,從而誘發舊病、加重新病。
傳統認識中的發物主要有:
(1)肉類 羊肉、牛肉、豬頭肉、老公雞、雞頭、動物內髒等。
(2)水產類 魚、蝦、蟹、蛤蜊、海蛤等。
(3)蔬菜類 芫荽、薺菜、辣椒、香椿、蘑菇等。
(4)瓜果類 番瓜、李子、芒果、杏等。
狂犬病的傳染源
狂犬病又叫恐水病,它是狂犬病毒侵入人體後引發的惡性疾病。狂犬病患者發病時,常出現低熱、周身不適、恐水、恐光、恐風等症狀。狂犬病患者從發病到死亡一般在6天之內,死亡率幾乎是100%。
人類感染狂犬病毒的途徑主要是被帶有狂犬病毒的病獸咬傷、抓傷,或者傷口被病獸的唾液、血液、尿液甚至乳汁所汙染。病犬(俗稱“瘋狗”)是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但不是唯一的傳染源,研究證明,狗之外的貓、兔、鼠、豬、牛等都可以攜帶狂犬病毒,蝙蝠、猴、獾、狼、狐狸、浣熊等也可以攜帶狂犬病毒,它們都能使人患上狂犬病。
經期要注意些什麼
月經期間不但全身抵抗力較差,容易感染疾病,並且由於子宮口微張,子宮內膜剝落和陰道酸性分泌物被經血衝淡而喪失自然防禦細菌的作用,一旦細菌入侵,也極易引起生殖器官發炎等病,因此,經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衛生,預防感染。經常保持陰部清潔並禁房事。經期不要盆浴。
(2)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避免用冷水洗澡、洗腳、洗頭和過河、下水田。
(3)心情舒暢,情緒穩定。過度的情緒變動有可能影響月經的正常來潮,並且加重月經期間的不適。
(4)不做重體力勞動,避免激烈運動。過重的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都會使盆腔血流過速,引起經血過多或不易幹淨等異常現象。
(5)飲食適當,睡眠充足。飲食應避免辛、辣等刺激食品,多飲開水,以保持大便通暢,減少盆腔充血,同時,注意適當的休息和保持充足的睡眠。
餐後沐浴的弊端
人體的血液是隨著身體處於不同狀態來分布的:當你運動時血液就會大量循環於四肢,安靜思考時大腦的血液就會增加,吃過飯後為了消化食物消化道的血流會明顯增加,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後,下麵就可以講講餐後沐浴之弊了。
當你飽餐之後,消化道需要大量血液來消化食物,而沐浴多在一個較高溫度的場所進行,高溫會使你身體周圍的血管擴張,使血液大量循環於體表。由於人體循環血量是相對恒定的,循環於體表的血液多了,循環於大腦、消化道及其他部位的血液就會減少,從而引起大腦缺血導致暈倒,消化道缺血導致消化不良,甚至會因為心髒既要為體表供應大量的血液,又要為消化道供應較多的血液,而負荷過度引發心髒病。因此,沐浴既不要在空腹時進行,也不要在餐後立即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