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人說:“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盡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濤聲依舊,隻要我們消除執念,便可寂靜安然。”是的,如果我們心靜了,就無須真正遠離喧囂,無須真正遠離紛擾,不管身在何處,都能尋得桃源入口,頭枕清風,盡享人生美麗風景。
都說生命是一場旅行,一路上,我們會聽見花開的聲音,會看見花綻的容顏,也會看見花落花謝的慘景,如果我們能時時擁有溫暖快樂的心情,擁有從容淡定的心境,一路經曆著、感悟著、懂得著、感恩著,如此,我們的生命就會開出美麗的花朵,永綻不敗。
無論在山水之間,還是在廣袤荒野,我們都需要讓我們的心如山澗溪水,清澈透明。人間種種煩惱大多皆是庸人自擾,若我們能盈一份博愛與豁達於心靈深處,不好高騖遠,不妄自菲薄,是雲就在天空中逍遙飄遊,是水就在江湖裏安逸自在,是風就去吹開百媚千紅,是雨就去默默潤物無聲,這樣,相信我們的人生就能風清日朗、四季如畫、美不勝收。
自古以來,很多名人墨客歸隱山林、幽居田野,他們絕不是自甘墮落,或是消極頹廢,那是他們閱盡滄桑後的一種了悟,也是對世事名利的一種釋然。當我們漸漸領悟了生命的真諦,懂得了生活的涵義,知曉了活著的意義,擁有了超脫的心境,不再為名利而勞累,不再為成敗而悲喜,懷著一顆悠然的心,在春天播種,在夏天耕耘,在秋天收獲,在冬天歡喜,將一份素雅、一份充實寫進生命的詩行,那樣我們的人生該有多麼的瀟灑和愜意。
誰說當局者一定會迷?隻要我們燃一盞心燈就不會迷失,隻要我們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糾纏於過去,不束縛於現實,不糾結於得失,在喧囂中能覓得一份寧靜、在風雨中能覓得一份坦然、在靜謐中能覓得一份幽逸,不管山重水複、不管柳暗花明,我們都能笑談風雲、坐看雲起,這又何嚐不是精彩的人生?
紅塵漫漫,讓我們積點滴成大川,積跬步致千裏,把舊的一頁翻過去,在喧囂紛擾的人世間,保持一份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非凡境界,走出人生迷局,不去隨波逐流,不為流言蜚語所左右,在繁華中沉澱一份穩重,在單調裏營造一片斑斕,風骨凜然,淡然麵世,以休閑的心去采菊東籬,賦詩清風,給生命贏得更多的明媚和亮色。
風雨人生,禍福相依,笑淚交織,有淡定,人生就不寂寞;有知足,人生就不空白。有超脫,人生就更豐富;有付出人生就更精彩。若我們擁有了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縱然繁華都落盡,縱然一切成煙雲,我們的心中一定仍有花開的聲音和美麗的原風景。
雖說世事滄桑、風雨更替,但花開不止一季,美麗的風景一直在路上。錯過了春天的百花風情,我們還會迎來夏天的蛙叫蟬鳴;錯過了秋天的落葉靜美,我們還會迎來冬天的雪花搖曳。隻要我們守住一顆寧靜的心,我們就可以在滾滾紅塵中,悠然自得地聽高山流水、弄花香滿衣。
紅塵紛擾,需要心靜。心靜,那應該是繁複後的至簡,波瀾起伏中的淡定,麵對人情的冷暖,麵對紅塵的誘惑,心靜之人通常會比一般人更能夠懂得感悟、懂得取舍。人生自古難兩全,有一得,必有一失。隻有心靜了,我們才會有幸福快樂的種子在心田裏生根、發芽,花香四溢。
佛說:“人生如處荊棘叢中,心不動,則身不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動則傷其身痛其骨。”當我們心靜了,我們就會發現,我們隨時可以感悟“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自然意境,我們隨時可以擁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優雅閑趣,我們隨時可以達到“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超然心境;當我們心靜了,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我們可以在風雨中迎難而上,我們可以在痛苦中堅強,我們可以在煩惱中了悟;當我們心靜了,我們就會發現幸福其實唾手可得,快樂其實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