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忍讓丟官喪命(1 / 3)

不善忍讓丟官喪命

周厲王不忍,丟失王位

西周晚期,周厲王姬胡特別貪婪,他寵信一個精於搜刮的大臣榮夷公,君臣倆臭味相投,勾結在一起聚斂財物。榮夷公讓周厲王宣布:全國一切山林水泊歸周所有,不準人民無償地到這些地方打柴捕獵。周厲王還派出許多如狼似虎的官吏,去催收賦稅,勒索人民。

大夫芮良夫求見周厲王,規勸他說;“山林水泊是上天賜給萬民的資源,自古以來百姓就利用它們謀生。一個人如果強占了別人的東西,人們會把他當作強盜;大王如今強占了全國的山林水泊,人們又怎樣看待您呢?榮夷公目光短淺,不用仁義的道德輔助大王,一味教唆大王盤剝百姓。這樣的人若加以重用,我周朝的江山就會動搖了。”

而內心貪婪的周厲王,一意孤行。他根本不知道怎麼去對待人民,隻知道盤剝人民,勢必會造成人民對他的反對。周厲王隻知道榮夷公斂財有方,弄來了堆積如山的財寶,哪裏聽得進芮良夫的話,反而把榮夷公提升為卿士。

那時,農民被稱為“野人”,住在都城鏑京中的平民則被稱為“國人”。國人對周厲王的政策十分不滿,都城中到處都能聽見怨憤的聲音。

怨恨之聲已起,而周厲王認為這是老百姓在誹謗朝政,大臣召公虎見此情景,十分擔憂,就進宮規勸周厲王:“城中的百姓似乎已無法再忍受大王的政策了,如不立即改弦易轍,恐怕會發生暴亂。”

周厲王不以為意,說:“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屬於本王所有,我想怎樣就怎樣,誰能奈何我?現在,國人竟敢胡亂議論,我自有辦法讓他們三緘其口。”

召公虎隻好失望地回去了。

隨後,周厲王頒布“止謗”的命令,禁止國人批評朝政。周厲王又從衛國找來一個裝神弄鬼的巫師,不讓他為國家。為收成祈福,而讓他監視城中的國人。周厲王對他說:“誰敢在背後誹謗我,隻要你把他們抓來,我都嚴懲不貸。”

衛巫為了計好周厲王,便派出一大批爪牙到處刺探。這些人狐假虎威,趁機敲榨國人,誰不服,就誣告誰對周厲王不滿。

周厲王偏聽偏信,隻要聽到衛巫的報告,就抓人、殺人,許多國人受了冤枉送了性命。衛巫的爪牙到處都是,幾乎無孔不入,國人們在公開場合不敢貿然議論朝政;熟人相遇,甚至不願開口打招呼,隻是彼此交換一下眼色就匆匆離去。衛巫反而得意洋洋地向周厲王表功說,批評朝政的人已漸漸減少了。周厲王聞言十分滿意。

對此召公虎焦急萬分,他清楚地知道;國人們對周厲王的不滿日益加劇,沉默的表麵下很可能正蘊釀著一場大風暴。他再次去見周厲王。

周厲王看到召公虎憂心忡忡的樣子,感到很好笑,說:“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你看,城中不是沒有人敢議論我了嗎?”

召公虎長歎一聲,說:“防民之中甚於防川!要治水就必須疏通河道,讓河水暢通地流向大海;治國也一樣,要讓人民自由發表意見,再由大王善加引導,吸取其中正確的部分,這樣,人民的不滿就會漸漸平息。如果硬堵住河道,河水會更加凶猛,終究會破堤而出,泛濫成災;強行堵住人民的嘴,人民的不滿隻會越來越熾烈,最後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周厲王不聽勸告。召公虎呆立了一會兒,隻好黯然退出。

3年後,召公虎的預言應驗了。鎬京中的國人忍無可忍,終於引起了大規模的暴動。憤怒的國人們手持武器,攻進王宮,指名要殺禍國殃民的周厲王。周厲王嚇得魂飛魄散,帶著少數親信狼狽逃出王宮,一直逃到黃河邊才擺脫了國人的追擊。

周厲王雖然保住了性命,卻丟了王位,國人們恨他入骨,不但要殺他,事後還要殺他的太子姬靖。都城中的大臣們商議後,決定由召公虎和另一個大臣周公共同主持政務,行使周王的權力,曆史上稱為“周召共和”。從這一年,即共和元年,中國曆史上有了確切的紀年。

召公虎關於統治者不能壓製輿論,要讓人民說話的見解十分高明。曆史證明:它是統治者維持長治久安的基本方法之一,這是作為統治者應該具有的起碼的常識。如果不能忍受別人的批評,阻塞言路,那自己的統治也就岌岌可危了。

隋煬帝不忍,兵敗國亡

凡有雄才大略又霸氣橫溢的封建君主,為了維護國內的統治與威懾鄰邦的騷擾,難免做出向外宣揚聲威,對內粉飾太平的行為。即使國力並不強盛,甚至外強中幹,也不時通過浮誇炫耀,避短說長的辦法,滿足自己的驕侈心。隋煬帝的疑心極重,幾乎竭盡國力來炫耀自己。

隋朝時,為了粉飾太平,每逢盛大節日,隋煬帝都在京城張燈結彩,歌舞升平。他曾在洛陽芳華苑的積翠池畔檢閱百藝散樂,在大街上公演魔術與雜技。鼓樂聲中舍利怪獸跳躍不止,大街上泉水橫流,各種水族搖曳漫舞,忽然鯨魚噴霧遮天蔽日,或忽然又搖身化作黃龍,真是光怪陸離,令人目眩神迷。

隋煬帝派裴矩引誘西域諸國的使者與商人進入洛陽,沿途郡縣必須招待迎送,安排食宿,並且不收費用。僅此一項,在隋煬帝當政的十幾年中就耗費國庫大量銀兩。公元610年隋煬帝在洛陽召開元宵慶典,皇城端門外的大街上演出雜耍百戲,專門招待西域人,百戲場周圍的演出人員達18000人,鼓樂喧騰之聲,遠播數十裏。洛陽城裏,燈火通明,各種花燈交相輝映,照耀得如同白晝。這種徹夜狂歡,從元宵佳節一直持續到正月底。

隋煬帝在洛陽市場設立與西域人的外貿專處,先令市場上的商人裝飾門麵,商場內積滿了各種貨物,商人必須穿上綾羅綢緞做的衣服,連賣菜的也必須鋪上精美的龍須席,目的是讓西域人看看,中原人豐衣足食,幸福得很。西域人經過風味小吃或豪華飯店,店主人必須主動邀請入內,讓西域人酒足飯飽,遍嚐美味,不但不準收費,還必須認真地向客人聲明,中原因為十分富饒,飯店的酒席一律不收錢,隻求為客人服務,隋煬帝命令管理市場的官吏,把街道兩旁的樹木都用彩帛纏飾,還要向西域商人說明,中原盛產絲綢,連草木都得到了浩蕩的皇恩。為了不讓西域人看到洛陽街頭還有許多衣不蔽體的乞丐,隋煬帝派人將他們盡行驅走。與鄰國貿易本來互通有無,對雙方均有利才行,隋煬帝卻隻算政治帳,不算經濟帳,打腫了臉充胖子,把外貿活動變成了純粹對已有害的行為。西域人到洛陽來得到了不少便宜,臨走時個個掩麵冷笑,嘲弄中原人這種自欺欺人的愚蠢。

為了使異族畏服,隋煬帝不斷向他們耀武揚威,並對其酋長慷慨賞賜。公無607年隋斷帝到榆林巡幸,令宇文愷做遮天大帳,睡下能坐幾千人,還擺滿了各種珍貴的器皿,設盛大宴會招待突厥、契丹、奚等部落的酋長,看到遊牧民族頭目們又驚又喜的表情,隋煬帝心滿意足,並送給突厥啟民可汗錦緞2000萬段。在榆林寨外,隋煬帝命令宇文愷製作觀風行殿和行軍城,一夜之間平地豎起了一座宮殿與一座大城,遊牧人以為是神功,望而生畏,十裏之外即跪伏叩頭。隋煬帝利用未開化民族經濟技術不發達的弱點,借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可謂不惜工本。

國力強盛又有霸氣的君王除安定海內之外,都有開拓疆土以求留名青史的傾向。

台灣在三國時代稱為夷州。公元230年孫吳的大將衛溫與諸葛直率兵萬名到達台灣。隋煬帝於公元607年和公元608年派大將朱寬兩次前往台灣。公無610年又派陳積、張鎮州率兵10000餘人,自廣東渡海東征台灣,從此以後台灣與大陸的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內地遷往台灣的人也逐年增多。在隋煬帝的統治下,隋朝形成了東西9300裏,南北14815裏的統一大帝國。

在東北方麵,朝鮮半島上的高麗、百濟與新羅三國,以高麗最強盛,其首都平壤變稱長安城。隋煬帝三次發兵侵略高麗,給廣大民眾帶來的災難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由此導致全國農民大起義,終於使隋朝覆滅。隋煬帝本來就坐在火藥桶上,但他野心勃勃,認為高麗是過去的舊疆土,不予以征服,難以雪先帝之恥。為此,隋煬帝開永濟渠以運輸糧草輜重。下詔征集江淮以南水手10000人,弩手30000人,長矛兵30000人,共計113380人,號稱二百萬雄師。公元612年2月9日,遠征軍陸續出發,每日發一軍,連續40天才出發完畢。水陸兩路大軍,首尾銜接,遙相呼應,戰陣長達960裏。《隋書》記述說:“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這次出兵弄得千萬戶家破人亡,無數家庭妻離子散,促成了隋王朝徹底的大崩潰。隋煬帝完全不顧這一切後果,滿以為大兵一到,高麗國王就會束手就擒。

隋煬帝按照高麗國會主動投降的戰略親自指揮這次戰爭,他嚴令諸將一切進止都必須奏報並等待命令,不得擅自決定,這就犯了兵家大忌。又命令諸將凡高麗請降,一律撫慰,不得繼續進攻,結果高麗守軍不斷以假投降來耍弄隋軍。隋煬帝將用兵視為兒戲,結果大敗而歸。

慘敗引起隋煬帝大怒,大怒之後又第二次出兵。隋煬帝氣衝衝對群臣說:“憑我的力量,海可以平,山可以移,高麗算得了什麼?”當時農民起義的烽火已燃遍全國,隋煬帝渾然不顧。公元613年,他親率大軍渡遼河,派宇文述與楊義臣攻平壤,派來護兒從東萊渡海。戰爭曠日持久,雙方傷亡慘重,正在這時傳來農民起義軍圍攻洛陽的消息,隋煬帝這才手足無措,下令連夜撤兵,高麗乘機追襲,使第二次進攻再次失敗。

農民起義軍在客觀上援助了高麗守軍,已對隋朝政權形成內外夾擊之勢。在這種危險的情況下,隋煬帝仍一意孤行,於公元614年又發動了第三次進攻。這次侵略高麗自然仍以失敗而告終。

隋煬帝三次發兵侵略高麗,是引發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導火線。《隋書》總結說:“內恃富強,外思廣地,以驕取怨,以怒興師,若此而不亡,自古未聞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