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悲觀厭棄讓你失去快樂人生
*悲從心生,厭由悲起
悲從何起,厭從何來,人生在世,悲、歡、喜、憂……風情萬種,或許這就是人生素描吧?
一老僧坐在路邊,雙目緊合,盤著雙腿,兩手交握在衣襟之下。他坐在那裏,一動不動,陷於沉思。
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斷。打斷他的是武士嘶啞而懇求的聲音:“老頭!告訴我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
開始老僧無反應,好像什麼也沒聽到。
漸漸地,他睜開雙眼,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武士站在旁邊,迫不及待,有如熱鍋上的螞蟻。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獄的秘密?”老僧最後說道:
“你這等粗野之人,手腳沾滿汙泥,頭發蓬亂,劍上鏽跡斑斑,一看就沒有好好保管。你這家夥,你娘把你打扮得像個小醜,你還來問我天堂和地獄的秘密?”
武士被惡狠狠地罵了一句。他撥出劍來,舉到老僧頭上,他滿臉血紅的血脈在鼓脹,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拿下老僧脖子上的人頭。
利劍就要落下,老僧忽然輕輕說道:“這就是地獄。”
刹那間,武士驚愕不已,肅然起敬,對眼前這個敢用生命來教育他的瘦弱老僧充滿憐憫和愛意。
他的劍停在半空,他的眼中噙滿感激的淚水。
“這就是天堂。”老僧說道。
人的眼睛其實總在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從一個落點到另一個落點。要是連續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個落點的話,就會因緊張而失明。
有個年輕人被判終身監禁,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在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之前,他回想了活在這世上的20多年,家人、親戚、同學、老師,有誰曾對自己說過一句讚許的。鼓勵的、溫暖的話。
這時他想,隻要能搜索到一句,我就不死,我就要為了這一句話而活下去。最後,他猛地想起了半句,那是中學裏一個美術老師說的。當他將一副惡作劇的烏鴉作品交上去時,老師說:“你畫了些什麼?色彩倒還漂亮些。”
這半句讚美的話成了年輕人搜索過去世界的一個落點,有了這個落點,他活了下來,並成為一名作家。
“給我一個杠杆,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為何能有如此氣魄,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有可供支撐的支點。你的生命支點,就在你的手上。
毛病點撥:許多人一生都執迷於天堂和地獄之間,甚至最終都沒有一個確切的結果,到底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事實上,這是一道不算太難的題,天堂和地獄隻在你的一念之間。
*跌倒了卻爬不起來
英雄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擊敗;英雄的肉體可以被毀滅,可是英雄的精神和鬥誌則永遠在戰鬥。
很多人告訴自己:“我已經嚐試過了,不幸的是我失敗了。”其實他們並沒有搞清楚失敗的真正含義。
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會一帆風順,難免會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敗者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成失敗,從而使每次挫折都能夠深深打擊他勝利的勇氣;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挫折麵前,總是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一個暫時失利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失敗。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輸了!
美國著名電台廣播員莎莉·拉菲爾在她30年職業生涯中,曾經被辭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處,確立更遠大的目標。最初由於美國大部分的無線電台認為女性不能吸引觀眾,沒有一家電台願意雇傭她。她好不容易在紐約的一家電台謀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辭退,說她跟不上時代。莎莉並沒有因此而恢心喪氣。她總結了失敗的教訓之後,又向國家廣播公司電台推銷她的清談節目構想。電台勉強答應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台主持節目。“我對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難成功。”她也一度猶豫,但堅定的信心促使她去大膽地嚐試了。她對廣播早已經輕車熟路了,於是她利用自己的長處和平易近人的作風,大談即將到來的7月4日國慶節對她自己有何種意義,還請觀眾打電話來暢談他們的感受。聽眾立刻對這個節目產生興趣,她也因此而一舉成名了。如今,莎莉·拉菲爾已經成為自辦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曾兩度獲得重要的主持人獎項。她說:“我被人辭退18次,本來可能被這些厄運所嚇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結果相反,我讓它們鞭策我勇往直前。”
如果一個人把眼光拘泥於挫折的痛感之上,他就很難再抽出身來想一想自己下一步如何努力,最後如何成功。一個拳擊運動員說:“當你的左眼被打傷時,右眼還得睜得大大的,才能夠看清敵人,也才能夠有機會還手。如果右眼同時閉上,那麼不但右眼也要挨拳,恐怕連命難保!”拳擊就是這樣,即使麵對對手無比強勁的攻擊,你還是得睜大眼睛麵對受傷的感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一定會失敗得更慘。其實人生又何嚐不是這樣呢?
大哲學家尼采說過:“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已經受苦了,為什麼還要被剝奪悲觀的權利呢?因為受苦的人,必須要克服困境,悲傷和哭泣隻能加重傷痛,所以不但不能悲觀,而且要比別人更積極。在冰天雪地中曆險的人都知道,凡是在途中說:“我撐不下去了,讓我躺下來喘口氣”的同伴,很快就會死亡,因為當他不再走、不再動時,他的體溫就會迅速地降低,接著很快就會被凍死。可不是嗎?在人生在戰場上,如果失去了跌倒以後再爬起來的勇氣,我們就隻能得到徹底的失敗。
在矛盾麵前,應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古人尚且知道這樣的道理,你應該如何麵對呢?
戰國時,梁國與楚國相臨。兩國頗有敵意,在邊境上各設界亭(哨所)。兩邊的亭年在各自的地界裏都種了西瓜。梁國的亭卒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勢很好;楚國的亭卒懶惰,不鋤不澆,瓜秧又瘦又弱,目不忍睹。
人比人,氣死人。楚亭的人覺得失了麵於,在一天晚上,乘月黑風高,偷跑過去把梁亭的瓜秧全都拉斷。梁亭的人第二天發現後,非常氣憤,報告縣令宋就,說我們要以牙還牙地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扯斷!
楚亭的人這種行為當然不對。別人不對,我們再跟著學就更不對,那樣未免太狹隘、太小器了。你們照我的吩咐去做,從市開始,每晚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也長得好。而且,這樣做一定不要讓他們知道。”
梁亭的人聽後覺得有理,就照辦了。
楚亭的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仔細觀察,發現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澆過,而且是梁亭的人在夜裏悄悄為他們澆的。
楚國的縣令聽到亭卒的報告後,感到十分慚愧又十分敬佩,於是上報楚王。楚王深感梁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送梁正以示歉意。結果這一對敵國成了友好鄰邦。
不要抱怨別人對你好不好,因為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對待別人,別人就用什麼樣的心態對待你。不能友好示人的人,也終究隻有敵人,你的錯已經無可挽回了。
毛病點撥:成功是指最終實現了目標,但並不意味著從不受到挫折。成功是贏得了整場戰爭,而不是贏得每一場戰鬥。
*苛求迷失自我,迷失人生
遇事量力而行,不要做無謂的犧牲,過於沉醉其中而無法自撥時,也往往是迷失人生,丟夫自我的時候。
古希臘有一則關於金床的故事,說一位精通數學的國王,按照全體市民的身高平均數。非常精確地計算和設計了一張金床。實際上,平均值是根據小孩、年輕人、老人、株儒、巨人等身高而得出的,整個城市沒有一個真正合乎平均值的人。每當賓客來臨,國王都有這張床招待他們,而且有一個特殊的規定:客人必須適合這張床,床是無價之寶,不能有任何改動。於是,客人太矮就要被拉成與床一樣長,客人太高就要鋸掉一些適應床。那國王也許是帶著世界上最好的意圖做每一件事的,但是苛刻的標準使他適得其反。
在一間很破的屋於裏,有一個窮人,他窮得連床也沒有,隻好躺在一張長凳上。
窮人自言自語地說:“我真想發財呀,如果我發了財,決不做吝嗇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