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招:忍讓為懷
不要得理不饒人,在有理的時候,也要學會忍讓,向上司顯示出自己的寬容大度,最能取得上司的信賴和好感。
*抱怨解決不了問題
有些人形成了一種把自己的疑難問題向他人訴說的習慣,總希望別人能幫著想出一個解決辦法。他們這樣做無異於燒毀了自己的橋梁。他們忽視了應該是顯而易見的一個問題:當你燒毀了橋梁的一端,另外一端也就無用了。
采用消極的抱怨方法可能是你首先感到的一種衝動,然而這是一種需要你加以抵製的衝動。在你向他人說出你的想法前,別急著開口,先想一想,對方聽了會是什麼感覺?這是別人的疑難問題,還是你自己的疑難問題?大家共同努力會不會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當你向別人抱怨時應遵守的常規處事準則是:即使你隻是參與其中的一員,也必須為問題的解決盡自己的努力,切勿以為你的工作隻是向別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別人的事。
當你使用消極的抱怨方式時,你也為自己博得了一個你最想避免的名聲。你成了眾人皆知的抱怨家,而不是一個采取切實行動的解決問題者。這一來非但不會鼓舞別人與你合作,相反卻會把人們趕跑。
例如:一位經理形成了向上司、同事和願意聽他說話的人抱怨的習慣。抱怨歸抱怨,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原因何在?毛病就出在方法不對頭,可他沒意識到這一點。盡管有時候他的確想提出一個建設性的意見,但也沒有人願意聽他的,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他的消極模式。
被看作隻會抱怨的經理在企業管理過程中不再有發言權。他們失去了部下、其他經理和高層領導人的尊重。他們變得效率低下。他們還不明白能允許他們加入到團體中去的行為準則——那就是:隻有解決問題的人才能站得住腳,而那些隻會抱怨的人是孤立無援的,最終將被排除在團體紐帶之外。
仔細傾聽你的交際模式。避免消極的陳述方式。想出更具積極性的辦法來表示你的關注。比如,你可以考慮比較一下這些消極的說法及其相應的具有積極意義的替代形式:
消極形式
當……的時候,我真恨不得……
你為什麼不能……?
這樣做太傻了……
這樣做永遠不行,因為……
積極形式
如果……,那不是更好嗎?
如果我們……,那會怎麼樣呢?
換一種形式來做,……如何?
我還有一個想法,你或許願意考慮一下……
用消極的方式講話隻會給人留下你總是以消極的方式看問題的印象。這樣做不會導致合作,而隻會引起人們避免與你共事。
人們對那些用絕對口吻講話的人也感到格格不入。如果你發現自己養成了這一不良習慣,就要努力克服。采用這一口吻是由於你想強調自己的觀點,可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比方說,考慮比較一下下列絕對口吻的表現形式以及它們的替代形式:
絕對口吻非絕對口吻
他總是說……我曾聽他說……
這事兒無法幹成……我們有時會遇到問題……
人人都認為……許多人似乎認為……
我們必須用這種方法做……有一個方法可以考慮……
當你以積極的和非絕對的口吻與人交際時,你會得到你所尋求的反響。那些具有高明交際手段的人或許和其他人一樣抱怨甚多,可不同的是,別人願聽他的,甚至可能對他們的抱怨作出反應。譬如,你可以考慮一下與你一起工作的人們——你的屬下、其他的經理和董事們。當他們采用一種積極向上的口吻與你交談時,你可能會更樂於作出反應。那些隻會對你抱怨並指望你給解決問題的人往往使人反感或不願作出反應。
*從大局出發
當你從兩個著眼點來看問題時,你就獲得了雙倍的信息。理解對方的立場、觀點使你在交談中成為更有效的參與者;隻有自己單方麵的看法會使交流難以進行。
通過仔細傾聽對方的意見,你了解到了另一個觀點。如果你聽到了對方說的話可又不明白為什麼對方會持有這樣的觀點,那麼你需要提出問題以獲取信息。通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你或許會改變你的看法,至少可以拓寬你的理解力。
例如:你準備的月度報告最近3個月每月都誤期,那是因為另一個部門沒有及時給你送來資料。你的第一個衝動就是向那一部門的經理發出抱怨,並要求對方今後要不打折扣地準時把資料送到。然而,你沒和對方形成衝突,而是找到了那位經理,提出問題,然後傾聽他的解釋。結果,你發現問題不是出在那個部門,而是出在其他的地方。資料的遲到是由於那個部門沒有及時收到它所需要的資料。作為這一對話的結果,你和那位經理現在可以共同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