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必需脂肪酸營養研究現狀
脂類不僅是生物的能量儲存庫,而且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質,與細胞識別和組織免疫有密切關係;此外,脂類物質參與激素和維生素代謝,在機體內具有重要的生物學作用和生理學調控功能。魚體中含有豐富的脂肪酸,有的脂肪酸魚體本身可以生物合成,有的則不能或合成量很少,遠不能滿足魚類生長發育各階段的需要,必須由外源供給補充。那些為魚類生長發育所必需,但魚體本身不能合成,必須由飼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稱為必需脂肪酸(EFA),如亞油酸。亞麻酸、EPA、DHA等。通常認為,必需脂肪酸必須符合下列特定的分子構型:①在脂肪酸分子結構中的二乙烯基甲烷鏈結構中,至少有2個或2個以上雙鍵;②雙鍵必須是順式構型;③距離羧基最遠的雙鍵,應在由末端-CH3數起的第六與第七碳原子之間。必需脂肪酸對於維持正常的細胞功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大多不能由動物自己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須由飼料中提供。魚蝦不能合成必需脂肪酸,必須從飼料中吸收,但魚蝦具有將亞油酸和亞麻酸轉化為同係列更長鏈不飽和脂肪酸的能力。
1? 魚類必需脂肪酸的種類
大多動物體內能夠合成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但不能合成亞油酸(C18∶2)和亞麻酸(C18∶3)。一般魚體本身隻能合成 n-7、n-9係列不飽和脂肪酸,而不能合成n-3、n-6係列不飽和脂肪酸,因此,n-3、n-6係列不飽和脂肪酸被認為是魚類的必需脂肪酸。魚類生存和生長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因種類而異。不同脂肪酸對魚類生長的影響很大程度上與不飽和脂肪酸,尤其與高度本飽和脂肪酸的差異有關。溫水性魚類對必需脂肪酸需求與冷水性魚類差別很大,冷水性魚類需要的n-3序列數量>n-6序列的數量。虹鱒餌料中添加 C18∶3n-6或 C18∶3n-3,會有明顯的促生長效果。而且同時使用這兩種脂肪酸比單獨使用促生長效果更好。鯉魚對這兩種脂肪酸的需求量均為飼料的1%。鰻鱺與虹鱔和鯉魚一樣需要必需脂肪酸。鰻鱺添加 C18∶ 3n-3後生長顯著改善,這與虹鱒相似。添加 C18∶3n-6和 C18∶3n-3有相加效果,這與鯉魚相似。對這兩種脂肪酸的需求量,均為餌料的5%左右。德國柏林淡水生態和內陸漁業研究所對虹鱒幼魚投喂富含十八碳三烯酸( 18∶3n-3)、十八碳四烯酸主要是廿二碳六烯酸(22∶6n- 3)的商品飼料,證實廿二碳六烯酸是虹鱒生長發育必需的脂肪酸。劉瑋等認為團頭魴必需脂肪酸除n-3HUFA之外,還應包括18∶ 2n-6和8∶ 3n-3;團頭鯨的18∶2n-6的需要量比18∶3n-3的量要大;在18∶2n-6和 18∶ 3n-3之間還可能存在複雜的相互作用。
2? 必需脂肪酸對魚類生長發育的影響
魚類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脂肪酸的需要不同。真鯛等海產魚仔、稚魚必須直接攝取含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的餌料才能生長發育。劉鏡烙等發現n-3不飽和脂肪酸對黑鯛仔魚和稚魚的生長和存活都有重要影響。高淳仁等認為,n-3HUFA為海水魚類的必需脂肪酸,而其中EPA和DHA對海水魚類生長、存活、發育的影響尤為重要;同時不同種類的海水魚類對n-3HUFA的需求量略有不同,而餌料中EPA與DHA的比例也是影響海水仔、稚、幼魚生長和存活的重要因素;海水魚類對不同脂型的脂類的吸收和同化作用不同。在魚類繁殖期間,魚類需要n-3係列不飽和脂肪酸數量大於n-6係列的數量,尤其是雌魚。
3? 魚類對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
魚類對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依魚的種類而不同。溫水性的鯉魚,對必需脂肪酸的需求比冷水性魚類低,但也會出現必需脂肪酸缺乏症。給斑點叉尾(魚回)投喂含7.6%的魚粉並添加 0,1.5%,3%或 6%的魚油餌料:當油炸魚油添加量達3%時,魚的增重明顯增加;當魚的餌料含有6%魚油時,魚的增重下降。隨著油鯡魚油含量的增加,魚的總幹物質重量和脂肪治加,蛋白質量下降。從全身組織極性脂質的脂肪酸成分看,基於20∶3n-9和22∶6n-3脂肪酸的比率,添加 1.5%的油鮞魚油足以滿足斑點叉尾? 魚苗對需脂肪酸的需要。從研究結果看,沒有魚油含有魚粉的餌料不能滿足斑點叉尾 魚苗對n-3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餌料中必須有含n-3脂肪酸的物質以滿足對必需脂肪的需要。含有魚粉但不添加魚油的實用餌料不能保證魚的增重最大,而且從全身極性脂中脂肪酸成分看也不能滿足斑點叉尾? 魚苗對n-3必需脂肪酸的需要。研究人員發現,鮭科魚類的大麻哈魚、銀大麻哈魚、紅大麻哈魚、大鱗大麻哈魚對18∶3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為1%,9.5%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可滿足其最佳生長所需。加利福尼亞群對20∶5ω3和22∶6ω3的需要量高於其它魚類。歐洲鰻鱺和日本鰻鱺、鯉和斑點叉尾鮰均需1%~2%的脂肪酸,0.5%~1%的必需脂肪酸也能滿足其生長需要。尼羅羅非魚和齊氏羅非魚需要1%的18∶2ω-6或20∶4ω-6脂肪酸。海水魚類的巨歐洲鮃的最佳生長需要2%的必需脂肪酸。劉瑋等認為草魚稚魚飼料中的適宜脂肪含量為8.8%,此時,草魚的相對生長率,蛋白質效率和蛋白質換率最高而飼料係數最低,與毛永慶等報道的 8%比較相近。但與嶽文雍報道的3.6%最適含量相差較大。季文娟等認為在飼料中添加 0.6%-2.4%的 n-3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可有? 效提高牙鮃幼魚的日增重率和餌料效率。曹俊明等發現向飼料中添加1%的亞麻酸( 18∶ 2n- 6)和1%亞油酸(18∶ 3n-3)或1%(18∶2n-6)和 0.5%的(n-3)係列高度不飽和脂肪酸能明顯降低草魚肝胰髒的脂肪含量和升高內髒的脂質水平。趙振山等認為魚類需要的EFA占飼料的0.5%-2%之間。周景祥等綜合國內外對魚類必需脂肪酸研究的結果,認為魚類對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占餌料的0.5%-5%之間。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魚類對脂肪的需求有一定的範圍,適量的脂肪能促進魚類的生長,脂肪過多則會造成浪費,甚至還會導致脂肪肝等一係列營養性疾病。同時,肉食性魚類對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要大於其它食性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