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者,長也,白也。言其鹹建五長,功實明白。或曰:霸者,把也,□也。言把持天子政令,糾率同盟也。桓公問管仲:“吾何君也?”對曰:“狄困於衛,複兵不救,須滅乃往存之。仁不純,為霸君也。”蓋三統者,天地人之始,道之大綱也。五行者,品物之宗也。道以三興,德以五成,故三皇、五帝,三王、五伯,至道不遠,三五複反,譬若循連環,順鼎耳,窮則反本,終則複始也。

六國

楚之先出自帝顓頊,其裔孫曰陸終,娶於鬼方氏,是謂女潰。蓋孕而三年不育,啟其左脅,三人出焉,啟其右脅,三人又出焉。其六曰季連,是為羋。其後有鬻熊子為文王師,成王舉文武勤勞,而封熊繹於楚,食子男之采,其十世稱王。懷王佞臣上官、子蘭,斥遠忠臣,屈原作離騷之賦,自投汨羅水。

因為張儀所欺,客死於秦。到王負芻,遂為秦所滅。百姓哀之,為之語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自顓頊至負芻六十四世,凡千六百一十六載。

燕召公□與周同姓,武王滅紂,封召公於燕。成王時入據三公,出為二伯,自陝以西,召公主之。當農桑之時,重為所煩勞,不舍鄉亭,止於棠樹之下,聽訟決獄,百姓各得其所。

壽百九十餘乃卒。後人思其德美,愛其樹而不敢伐,詩甘棠之所作也。九世稱侯,八世稱公,十世稱王,到王喜為秦所滅。

燕外迫蠻、貊,內笮齊、晉,崎嶇強國之間,最為弱小,幾滅者數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載,於姬姓獨後亡,非盛德之遺烈,豈其然乎?

韓之先與周同姓,武子事晉獻公,封於韓原,因以為姓。

韓厥因卜者之繇,陳成季之功,紹趙氏之孤,建程嬰之義,為晉名卿,實天所相。其四代始輿趙、魏俱得列為諸侯矣。五世稱王,到王安為秦所滅。

魏之先,畢公高之後也。畢公輿周同姓,武王滅紂,封高於畢,因以為姓。其裔孫曰畢萬,事晉獻公。獻公伐魏,滅之,以封萬。卜偃曰:“畢萬之後必大。萬,盈數;魏,大名也。

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名之大,以從盈數,以是有眾,不亦宜乎?”其六世稱侯,侯之孫稱王,到王假為秦所滅。

趙之先與秦同祖,其裔孫曰造父,於周穆王為禦驊騮,??耳之乘,西謁西王母,東滅徐偃王,日馳千裏,帝念其功,賜以趙城,因以為姓。子叔帶始去周事晉。其後簡子地過於諸侯,權重於晉侯。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呼□扁鵲視之。

出,董安於問。扁鵲曰:“血脈治也,勿怪。昔秦穆公嚐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吾所以久者,適有學也。帝告我:“晉國且大亂,五世不安。其後將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國男女無別。”’公孫支書而藏之,秦策於是出。夫獻公之亂,文公之霸,而襄公之敗秦師於崤而歸縱淫,此子所聞。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病必間,間必有言也。”居二日半,簡子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心。有一熊欲援我,射之,中熊死。有羆來,我又射之,中羆死。帝甚嘉之,賜我二笥,皆有副。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翟犬曰:‘及汝子之壯也,以賜之。’帝告我:‘晉國且衰,十世而亡,嬴姓將大敗周人於範魁之西,亦不能有也。’”董安於受言而藏之。以扁鵲之言告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

他日,簡子出,有人當道,辟之不去,從者將刃。當道者曰:“吾欲有謁於主君。”從者以聞。簡子召之,曰:“嘻,吾有所見子晰也。”。當道者曰:“屏左右,願有以謁。”簡子屏人。當道者曰:“子君之病,臣在帝側。”簡子曰:“然。

子之見我何為?”當道者曰:“帝令主君射熊羆,皆死。”簡子曰:“是且何也?”當道者曰:“晉國且大難,主君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