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消息傳回了雷神要塞,幾個行會的會長都倍受鼓舞。
自從《縱橫》之後,我們就勢單力薄,什麼國家都能過來踩上一腳。好像中國就是一塊大蛋糕似的,誰都能來咬一口。
已經很久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和我們結盟了,不要說結盟了,就是能保持中立不來踩上一腳都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像北境聯盟這麼強大的聯盟那個時候因為疲於應付歐美聯盟無瑕東顧了,所以才沒有插手。
他們也不是什麼好貨,這次趁國戰剛剛開始,利用地利之便他們果然就來了。
要不是我們堅守的這麼完美,恐怕現在有半壁江山就是北境聯盟的了。
相對於大陸的格局來說,整個東亞聯盟就相當於北境聯盟的後花園一樣。整個東亞聯盟隻有和北境聯盟相接壤,因此,北境聯盟一直想要做的就是完全地吞並這塊地區。
當然想要完全地吞並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至少不要在他們對付歐美聯盟的時候來搗亂就行。
從我角度來講要想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一個就是找到一個足夠強大的盟友牽製這些國家,另一個就是將這些國家都打殘,讓他們失去鬧事的能力。
如果塔諾耶夫不叫我去進攻韓國的話,我想他會選擇第一種,但是他現在卻叫我這麼做了,於是我就不得不擔心了,他這招是想借此機會故意削弱我們的實力。
這其實正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明了他還賊心不死!
我能怎麼說呢,或許這是塔諾耶夫一個友好的表示。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他實在是太友好的話,我們可能不會這麼容易地相信他。
反而,他有點野心,這才是正常的。
戰爭這種東西,虛虛實實,講不清楚的。
所以能做的就是盡力地做好自己的防禦措施,盡可能有各種應對突發事件的緊急預案。
不管怎麼說,既然北境聯盟的問題已經解決了,那麼接下來就應該要開始解決韓日的問題了。
荒島一戰之後,日本的兵力不足的弊端其實也已經暴露出來了。
南峰要塞的那場泥石流到底讓他們死了多少人,恐怕現在也隻有他們自己心中有數。
但顯然,他們已經不具備出兵的條件了。
如果再強行出兵的話,那就是釜底抽薪,隻能從本國的防衛力量進行抽調了。
這樣的後果就是本國出兵的同時,國內兵力極為空虛。
為了以示誠意,當天晚上,北境聯盟就開始大規模地調遣軍隊開往東部的北境聯盟和韓國的交界處。
而我這裏收到的消息就是,韓國已經第一時間向自己的盟友日本求助了,並且申請東亞聯軍的幫助。
以前的東亞聯軍因為有中國在中間充當橋梁的作用,所以曾經有過一段鼎盛的時期。
但是現在這種事情已經不複存在了。被中國的領土從中隔斷之後,使得東亞聯盟的南北兩部就分開了。
位於中國東北角的韓國可以說是孤零零的,隻能求救於位於海島之上的日本了。
而日本這個時候就相當於在東亞聯盟的中轉站。
如果像印度、越南還有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無法從中國打通一條通道的話,那麼他們想要調兵就隻能通過海路從日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