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喜愛賽馬,在休閑日往往是娛樂項目之一,這項體育運動已經日漸成為刺激性極大的賭博了。賭馬在法國是合法的,報刊上亦有不少“馬經”專刊,為買馬票者提供谘詢。僅在巴黎就有9座賽馬場,其中最著名的叫隆尚賽馬場。
賽馬場有一長排階梯看台,坐滿了興奮的人群,賽馬一開始,全場近乎瘋狂地呼喊著,馬到終點分出勝負後,賭贏的觀聲大叫,輸了的,便把馬票撒了一地。這樣接連賽好幾場,一張馬票便宜的隻需一、二十法郎,貴的好幾百法郎,萬一中獎,便可贏得一筆巨款。怪不得全國每星期都吸引了七、八百萬人來到賽馬場。
賭馬的已經不一定要親自到賽馬場,他們也可以到一些咖啡館裏下賭注,邊喝咖啡或啤酒邊看電視轉播賽馬實況。巴黎蒙巴那斯公墓附近的瓦達姆街有一家“賽馬賭館”,幾間不大的簡陋房子,容納了200多人,一邊是賣賭票的櫃台,三麵的長椅上坐滿人,牆上貼著介紹當日賽馬場次及情況的海報。電視機屏幕出現了賽馬場的比賽實況,和在現場一樣,賭客們隨著賽馬的結果緊張地呼叫著。當然,多數人是失望地把馬票撕掉。來到這裏的以老年人居多,有幾位幾乎是常客了,一來是花十幾法郎試試運氣,二來是反正孤獨得沒事幹,來消磨時光。
閱讀連環畫
說到法蘭西人的雅興,不能不談到時今法國流行的一種閱讀連環畫風氣。在法國購買閱讀連環畫的竟有相當數量的成年人。據一項調查表明,25—34歲的法國人中,購買連環畫的高達60%,不僅買,而且津津有味地閱讀,全身心地投入。各大書店也都專門設有連環畫櫃台。就連圖書評論對其也不敢小覷,而要時常連篇累牘地加以評介。更為令人驚異的是在名為《閱讀》的法國雜誌評出的20本最佳圖書中,連環畫也被堂而皇之地金榜提名。調查顯示對連環畫分外垂青的不是工人,也不是農民,而是知識分子和一些中高階層人士,甚至包括法國政界要人。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正在改變著法國人的閱讀習慣,人們已不再欣賞那滿版滿版的黑壓壓的文字,而更加鍾愛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作品,借此求得精神的愉悅和輕鬆。
音樂
令今日法國人著迷的另一種娛樂方式就是音樂。無論古典音樂還是現代音樂,在法國都有著廣泛的聽眾。據統計,1976年時,1/10的法國家庭擁有一套高級組合音響設備;而今天的法國,每三家中就有一家擁有一套。同時,錄音磁帶的銷售量也火箭式直線上升,比10年前增加了20倍。廣播電台音樂節目的固定聽眾一年內就增加了50%。老音樂迷越迷越深;新音樂迷層出不窮。
這種對於音樂的迷戀,在法國已成為一種時尚。但這種迷戀絕非僅僅局限於聽音樂,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自己演奏。統計數字表明,1970年擁有一種樂器的人有300萬,而到1983年,竟一下子變成了500萬。與此同時,合唱之風也在法國悄然盛行,法國人認為合唱不僅是一種享受,而且能夠改善人的情緒,溝通人的思想,增進人的友誼。
巴黎的夜生活
巴黎有“花都”的美稱,巴黎人多是喜歡並追求享樂的,也很懂得享受。入夜了,雖然市街漸漸安靜下來,閃爍著暗淡的路燈,但是幾條主要的繁華大街仍然是燈火通明,電影院、咖啡館和夜總會正熱鬧地接待顧客,夜生活開始了。
夜總會充滿著神秘的色彩,狂歡、狂跳、狂飲。巴黎三大夜總會倒是馳名世界的,而且都有長久的曆史。在第18區蒙馬特高地下克利希大街上有一個顯眼的巨大的磨坊風車模型,這裏就是紅磨坊夜總會。它在1889年10月就開業了,曆經一百多年至今不衰,建築物外表已經陳舊了,但是紅紅綠綠的霓虹燈吸引著不少時髦男女前來。在喬治五世大街上的癲馬夜總會,門麵似乎比前者小些,曆史也淺些,但也是1951年5月創辦的。巴黎最大、最豪華的夜總會要數處於香榭麗舍大街最繁華地段的麗都夜總會,它是後來居上了。這三大夜總會基本情況相似,都是進行舞蹈表演。男女演員都是經過嚴格挑選並用重金聘請來的,主要表演有情節的舞劇,十分講究舞台布景。女演員多是無上裝,男演員們倒是一般著裝整齊,確是有色情成份,但整體還是講究藝術性的,或者說檔次是比較高的。觀眾們多是身著禮服進場,據說法國的一些政要也去欣賞過,某種程度上說,這就是法蘭西文化藝術的一部分。要講麗都夜總會門票可不菲,每位要400多法郎,不過有半瓶香檳酒供應。觀眾座席就是圍在一張張小桌旁,一部分觀眾還可以同時進餐。紅磨坊夜總會要便宜點,不過也是100多法郎,癲馬夜總會則是近100法郎。因此,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去欣賞一回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些夜總會都是晚上9時才開始,兩小時後,便又開始另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