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菌的控製在飼料原料、飼料加工和動物生產中的重要性
病原,或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在動物生產中是相當重要的因素。成功控製疾病的程序可使集約化動物生產得以發展。
集約化飼養家禽,其成活率依賴於有效的疾病控製。有效的疾病控製有利於生產出大量優質的、價格合理的食物如雞肉和雞蛋。
在所有農用動物中,沙門氏菌是特別重要的一類病原菌。沙門氏菌汙染可引起食用者嚴重患病。在最近幾年,由沙門氏菌汙染食物引發人類患病的事已受到公眾的重視,這將影響到整個農業從飼料原料生產到飼料加工、動物生產和食物加工。圖1展示了沙門氏菌的感染鏈。
該感染鏈指出飼料原料和成品飼料是引發感染的前奏,最終導致人的沙門氏菌感染。人的食品加工下腳料通常循環成為動物飼料,這一過程明顯維持了感染的循環。家養動物、草食動物和野生動物也通過糞便排泄汙染飼料。
用沙門氏菌汙染了的飼料飼喂動物,是導致人的食品原料汙染的主要路徑。為了生產無沙門氏菌汙染的動物,必須供給動物無沙門氏菌汙染的飼料。沙門氏菌汙染的飼料不可避免地成為新的沙門氏菌感染的起動點。
飼料原料和飼糧的沙門氏菌汙染控製並不容易。首先須要嚴格管理並建立一套優質衛生的防疫程序。
沙門氏菌很容易在自然環境以及動物體內存活和增殖。它們可以在飼料原料、飼料、糞便、灰塵和孵化廢物中存活很長的時間。沙門氏菌在低水分的原料中也可以成活。一般而言,當原料變得幹燥時,沙門氏菌的耐熱性提高。因此飼料原料和幹燥的飼料即使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經過各種熱處理階段後,也可能含有沙門氏菌。在這些幹燥的原料中,沙門氏菌也能成活相當長的時間。
沙門氏菌有幾千種血清型,但對飼料和家禽業最 重要的可能是腸炎沙門氏菌和鼠傷寒沙門氏菌。這兩種沙門氏菌可造成幼齡家禽死亡,但對成年家禽一般不致病。不幸地是,這兩種血清型的沙門氏菌侵襲各種年齡的家禽,增加了雞蛋內部汙染的風險。腸炎沙門氏菌和鼠傷寒沙門氏菌的侵襲特性可使其存在於部分健康或病愈家禽的卵巢和輸卵管。
實驗發現人工接種的沙門氏菌在雞蛋黃內在室溫條件下迅速生長,兩天後沙門氏菌的增長停頓,並存活於蛋黃中,直至被食用。蛋黃是沙門氏菌的保護層,它明顯提高沙門氏菌的耐熱性,並引起人類的健康問題。
除非明顯降低雞群被汙染飼料感染,否則上述問題將持續存在。現分公眾意識和法律已高度重視飼料、動物和人類食品的沙門氏菌汙染。
沙門氏菌的有效控製要求圖1中涉及該感染鏈的所有機構重視和積極參與,其結果是控製飼料原料質量的法規更為嚴格。若未采用正確的管理和預防措施,所有的飼料原料極易被沙門氏菌汙染。這些飼料不僅包括動物蛋白原料如魚粉、肉粉,而且也包括植物蛋白
原料如菜粕、豆粕,決不要僥幸地假設某一特殊原料將不會受沙門氏菌汙染。因此,良好的貯存和分隔飼料原料的操作規程是很重要的。
飼料生產過程中也可被沙門氏菌汙染。這種汙染既可能來自汙染了的飼料原料,也可能由於飼料加工廠自身存在汙染源。如果飼料加工設備已被汙染,即使使用優質的飼料原料仍不能生產出無沙門氏菌的飼料。
由幾種短鏈有機酸加工而成的產品,具有廣泛的抑製沙門氏菌效能。這些有機酸是天然存在的化合物,能夠由家禽代謝,不會殘留於肉或蛋內,因此可以高劑量應用於動物飼料直至屠宰期。應用這些產品可以為飼料原料生產者、飼料加工者和動物生產者帶來很大的靈活性,建立一套有效的沙門氏菌控製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