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酶在水產動物中的應用研究(2 / 2)

魚類消化酶酶促反應的動力學等方麵的研究表明,消化道內影響酶活力和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有pH值、溫度、酶激活劑和抑製劑。調控這些因子是提高水產動物對營養物質消化吸收率的手段之一。

天然飼料中消化酶及外派酶在魚類消化過程中的作用。草食性魚類發現有外派性纖維素酶,餌料中含有消化酶對維持孵化後仔魚生長非常重要,同時對幼魚也很重要。

3飼料酶在水產動物中的應用現狀

飼料酶在水產動物營養中的應用報道較少,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十分不夠,積累的資料也不多。李其才等報道,飼料酶可提高羅氏沼蝦產量;劉文斌等報道,複合酶可提高中華鱉的生產性能。另外研究證明,飼料酶不僅能提高水產動物生產性能,而且還可改變魚類魚體組成。綜合一些資料表明,飼料酶在水產動物中的應用,對水產動物生產、品質都有較大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1)促進水產動物的生長,生長速度可提高8%~15%;2)提高對營養成分消化吸收率,提高飼料轉化率;3)提高水產動物抗病能力,提高其成活率,4)提高群體整齊度;5)改變魚體組織成分;6)減輕動物處於惡劣環境條件下,對其生產性能的負麵影響,如缺氧、生病等。

4飼料酶應用於水產動物需注意的問題

4.1適宜添加量問題對水產動物所有飼料酶都有一定適宜添加範圍,隻有在這適宜添加範圍內才能使生長達到最佳狀態。過低過高效果都不好,已有資料表明:飼料酶添加過量,反而會降低水產動物的生產性能,其原因可能有二:1)外源酶添加量過高,可能會抑製內源酶分泌,內源酶分泌減少,影響對飼料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率;2)外源酶添加量過高,降低食糜的粘度,縮短食糜在腸道中的滯留時間,加快營養成分的流失,減少動物對營養物質消化吸收,使其生產性能下降。

4.2飼料酶種類與水產品種及其相應飼料類型匹配問題酶的催化反應有專一性。水產動物品種不同,食性不同,食物組成不一樣,其所需外派消化酶的種類和多少都不一樣。目前針對水產動物營養特點和飼料類型的專用酶製劑還很少,大多為替代產品,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研製適合水產動物的飼料酶勢在必行。

4.3添加方法問題水產動物飼料絕大多數為顆粒飼料,粉狀料很少,並且對顆粒飼料耐水性或粘結性有較高要求,在加工製造過程中調質時間較長,高溫高壓會造成飼料酶活性有很大損失。因此選擇什麼酶種、製粒前添加還是製粒後添加、怎樣才能避免酶的活性損失,都需迸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