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深思的綠色生產係統(2 / 2)

不必擔心GM的兩個基本理由是:l)微量基因修飾物被轉移到肉、蛋或奶中的可能僅萬分之一。對於家禽來說,飼料的GM成分到達卵之前早已在消化道中被降解。引任何蛋白質在進入循環係統之前都已極消化酶所分解。GM的支持者認為,一些人排斥GM是由於非科學地推測和宣傳的誤導。

4飼用抗生素的替代品

長期使用抗生素所帶來的細菌耐藥性問題早已被人們熟知。關於飼用抗生素的利弊問題,也引起越來越多的爭論。但迄今尚未發現由於飼用抗生素導致的細菌耐藥性問題對人類健康造成損害的確鑿證據。歐洲國家可能是出於防患於未然的考慮,對飼用抗生素進行嚴格的控製,抗生素的替代品也因之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飼用抗生素具有防病促生長的雙重功效,目前所渭的飼用抗生素替代品,都尚未達到完全可以取代飼用抗生素的作用。丹麥和瑞典是飼用抗生素替代品使用得最為成功的典型代表,但仍未找到彌補由於完全停用抗生素所造成的經濟損朱的良方。

4.1植物添加劑尋找飼用抗生素替代品的出發點是,篩選既有抗菌作用,義不引起細菌耐藥性的"天然"物質。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中草藥和植物香精。在青黴素發現之前,中草藥製品是防腐、收斂及止血首選藥物之一。植物提取物在中醫中應用已有幾個世紀的曆史,據報道,歐洲市場上的商品飼料添加劑"牛至油"含有30餘種抗菌物質,對肉用仔雞的飼養效果與飼用抗生素相似。牛至油的兩種主要活性成分都屬於酚類化合物,其作用機理主要在於提高微生物細胞膜的通透性,細胞內外滲透壓改變後致使細菌死亡。植物提取物添加劑(植物油)在抑製或殺滅病原微生物的同時,具有促進來食和消化酶的產生以及提高機體免疫機能之功效。

4.2益生素一般意義上的益生素,包括活的微生物製劑和有益菌的促進物。近20年來,益生素的研究和應用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隨著反對飼用抗生素呼聲的增高,益生素日益顯出其優越性。益生素的作用機理在於,與有害菌競爭養分和腸絨毛上的吸附位點;消化動物本身不能利用的粗纖維,從而提高飼料養分的消化利用率;對於幼齡畜禽而言,益生素使消化道正常菌群健全的時間提前。

4,3酸化劑及酶製劑飼料中使用有機酸化劑早已是仔豬(尤其是斷奶仔豬)日糧配製的常規做法。主要作用是預防腹瀉和促進生長。傳統的酸化劑有檸檬酸、延胡素酸和蘋果酸等有機酸及其複合物。據說,新出現的甲酸鹽,有更好的效果。乳糖用於幼齡家禽日糧效果好,因為家禽不能消化乳糖,部分乳糖在胃中轉化成乳酸使pH值降低,保進消化和抑製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大部分乳糖在後腸發酵產酸,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而抑製有害微生物的生長,達到"淨化"腸道的作用。

飼用酶製劑的應用也有十餘年的曆史,酶製劑的作用特點是其高度的專一性。飼用酶製劑的選擇和使用必須有很強的針對性,目前成功利用飼用酶製劑的領域,包括植酸酶和非澱粉多糖酶等底物針對性很強的單純酶或針對幼齡動物(尤其是乳豬)的複合酶。其主要功能是提高養分利用率,增強機體免疫抗病力。

5"綠色"生產係統

美國傳統的養豬中心(IOWA)的新聞廣告提出"你想使你的豬肉升值嗎?請按有益於環保的方式生產。"IOWA.大學的經濟學家認為,消費者寧願多花一美元來購買一包在環保條件下生產出來的豬排。歐洲有更嚴格的環保飼料控製,要求生產的畜產品要更綠色、更天然。

可能會有人認為飼料工業綠色生產係統離中國還很遠,在中國個別地方還在飼料中使用"興奮劑"、"鎮定劑"、"增色劑"等直接對人體造成危害(甚至是巨大危害)的違禁藥品。我們與歐洲等發達國家為什麼會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是源於經濟問題?或是文化問題?這是值得中國飼料工業工作者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