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綠色動物是曆史的必然(2 / 2)

綜上所述,綠色動物是保證人類健康的需要,是發展國民經濟、開拓國際市場的需要,是我們所處時代的召喚和需要。

6我國綠色食品事業的長期發展戰略目標

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的世界潮流,在吸收現代科學技術和中國傳統農業精華的基礎上,用綠色科技在中國造就一個新型綠色食品產業;通過綠色食品的開發,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使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通過綠色食品的開發,促進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並為國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提供食品衛生安全保障,達到服務人民、造福人類的總目標。其總的思想是給消費者一個安全線,生產者一要增加食品的產量,確保食物安全,二要持續合理利用資源,改善與保護生態環境,在滿足當代人生存需要的同時,又不至於破壞後代人賴以生存的資源基礎,三是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實現良性發展,增加勞動者收入。

7綠色食品工作麵臨的有利形勢

農業可持續發展趨勢不可逆轉。目前,全球農業發展模式大體分為三種類型:一種類型是大量便用農藥、化肥等化學合成物的常規農業,這一模式追求的主要是經濟目標,是當前的主流形式;另一種是拒絕使用化學合成物的有機農業(有人稱其為自然農業),主要追求的是生態目標;第三種類型是有限度科學地使用化學合成物的可持續農業,追求的是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結合的雙重目標。從全球農業發展的趨勢看,綠色食品遵循的恰恰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是可持續農業在中國的具體實踐,具有廣闊的前景。

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入WTO組織等,都為綠色食品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末有的機遇,1999年,國務院《2001~2010年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提出,大力發展無汙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加快綠色食品產業建設,為發展綠色食品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8綠色動物的生產

選擇抗汙染能力強的飼料作物種子。

選擇適宜的土地種植優質飼料。重金屬是作物的重要汙染源之一,所以最好選擇無重金屬汙染的土地。在耕作上要注意改善土壤結構,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

選擇無大氣汙染、動物飲水質量和周邊環境質量均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地區作為養殖業的生產基地。

嚴格控製疫病發生。降低獸藥的使用率。在選用預防性藥物時,也必須考慮某些藥物的殘留量。

開發利用化學益生素和益生素。化學益生素又稱前生素、益生元;益生素又稱益生菌、促生素、利生素。化學益生素通過調控腸道微生物平衡,增殖有益菌,抑製有害菌。益生素本身是一種有益活菌製劑,使動物腸道微生物調整為平衡狀態。

利用動物基因組分析加快動物良種的培育,利用胚胎生物技術加快良種擴繁,在短時間內提高動物的產量與質量。動物克隆技術雖然處在研究階段,但這種無性繁殖技術一旦普及運用,將為人類克隆出各種品質最好的動物。

發展有機動物飼養業。有機動物飼養業就是在動物的飼養過程中,禁止用化學飼料或含有化肥、農藥成分的飼料。

用生物學方法淘汰化學藥品和抗生素。因為綠色動物要求在整個飼養期內不用化學藥品或藥物添加劑(不包括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而又要保證動物健康生長,這就意味著對畜禽所有病毒性、細菌性、真菌性、寄生蟲性疫病,均要有成套有效的生物學防製方法,包括預防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