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蘇醒的中二日常(1 / 2)

陽光順著天空的階梯向下傾瀉,流淌在每個人的臉龐上,在《神話》裏,這個有些微冷的冬季,這一縷溫暖的陽光變得有些奢侈,人人都忍不住仰起頭來,奢求陽光能停滯在自己身上久一些。

蘭燼城,是眼前這座城市的名字。坐落在一片連續的山穀之中,像一個安詳的老人坐在躺椅上那樣。這座城很大,四麵城牆被好好地設計過後,長度差不多都在17.6-17.8公裏之間,總麵積大概300平方公裏,是天竇國中,甚至可以說在蘇黎省中的一座相對較小的小城。

蘭燼這個詞出自皇甫嵩的《夢江南》,意為蠟燭的餘燼。在這裏有什麼深意尚未可知。乍聽上來講,是個很有詩意的名字。事實上也的確是出自一首詩,但是在一些人聽起來,總會覺得有點傷感,仿佛這是個會帶來不好預兆的詞彙。

然而不論如何,這座城最終還是以這個名字命名下來了。盡管在冒險者們進入這個世界之前,這座城的名字就爭議不斷,但爭議歸爭議,要說真正動搖到改城名那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城的南麵擁有一個南城門。城門分為左右兩扇,關閉的時候下半部分是一個矩形,寬度是10.4米;上半部分是半個橢圓,城門通道的頂壁最低點離地5.2米,最高點離地5.9米。城門的成分是鐵,不是很純粹,但大概80%左右是鐵的樣子。

這樣高大的城門開關有點麻煩,又大又重又沒有可以使力氣的地方,每次開關城門士卒都要抱怨半天。但是這麼大的城門也是有好處的,首先是人流的暢通程度,這裏至今為止還未發生過什麼堵塞的事件,就算是偶爾有大商客驅趕數十輛馬車,載著如小山般高的貨物,也都能進出自如。

而現在,朝陽升起,城內雞鳴不斷,自破曉的那一刻起,城門邊的守衛士卒也像平常一樣得到了開城門的命令,幾人一齊在城門內用力往後拉,比他們重自身數倍的城門也經受不住幾人的拉扯,慢慢打開了內外交流的通道,於是新的一天開始了。

士卒紛紛到各自的崗位上站好,一邊用審視的眼光打量著過往行人的包裹,一邊用鼻孔朝天的麵龐對著往來貌美的女性,盡量顯示自己孔武有力,健壯挺拔的樣子。可惜似乎這並沒有什麼用。

原本這就是士卒們的日常,無論風吹雨打都穩定在城門口站上一天,到了傍晚日落的時候關上城門,回頭幾個人聚在一起一邊聊著城裏的漂亮妹紙一邊喝得伶仃大醉。活著,就是等待自己慢慢老去的過程。等到他們退伍之後,國家給予一份足夠他們娶媳婦並安穩過完下半生的錢,他們似乎生來就是為了老去做準備。

然而平靜的生活似乎到今天就結束了,剛開城門,幾個非常紮眼的身影就迅速掠了進來。士卒連喝住他們都來不及。

“都給我站住,你們,哪裏來的?”

還好後麵還有自己人,幾個士卒慢慢包圍了這群看起來沒什麼實力的冒險者。盡管他們憑借感覺清晰的明白眼前這些冒險者似乎不值得他們如此重視,但是身為帝國軍隊勢力的底層小蝦米,他們時時刻刻保持著充足的危機感,因為曆史上數不勝數的事件都說明了一個問題:一旦發生什麼事情,死的一般都是小蝦米而並非大魚。

這也就使得他們人人自危,看似平靜的每一天之下,實則為時刻緊繃的神經。

待到幾個冒險者將推薦信拿出來,前麵幾個士卒的臉色才好看了一些,驗查一番沒有問題之後,再次嗬斥了幾句,才放了幾個冒險者進城。

這樣的情況在今天時常發生,不懂事的冒險者們大部分隻會像隻沒頭蒼蠅一樣亂竄,直到被士卒擒下,才不情不願交出各個村子鎮子的推薦信,一開始士卒們的麵部表情還是十分豐富的,到最後也被折磨得隻剩下“哦”“啊”“好”之類單調枯萎的應答。

距離蘭燼城還有2公裏之外的某個山穀內,一個冒險者正提著一把滿是缺口的鐵劍慢慢行走在野草枯萎的荒野上,他的表情有些疲憊,但若是仔細看看就會發現其實他很亢奮,眼睛裏那莫名的光彩仿佛在期待什麼一樣,走沒幾步,他抬頭看了一眼天空中盤旋著的雄鷹。

孤獨的背景,孤獨的山穀,孤獨的冒險者,還有孤獨的雄鷹。距離冒險者五米開外,白色的骷髏以一個詭異的姿勢靠在一塊巨石邊上,正舉著一隻白骨手掌,綜合方向,角度,還有動作來看,似乎在和蘇醒打招呼一樣。

蘇醒也向他揮了揮手,隨後想了想,轉過頭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