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蛋白氮的概述和檢測方法(1 / 3)

非蛋白氮的概述和檢測方法

1非蛋白氮的概述

非蛋白氮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①尿素及其衍生物類,如縮二脲、羥甲基尿素等;②氨態氮類,如液氨、氨水等;③銨類,如硫酸銨、氯化銨等;④肽類及其衍生物,包括氨基酸、酰胺、胺等;⑤動物糞便及其它廢棄物類。以下是幾種常見的非蛋白氮的介紹:

1.l雙縮脲

又稱縮二脲,是一種尿素縮合產品,其含氮量在35%上,蛋白質當量為219%。縮二脲難溶於水,一般的定量檢驗方法為紫紅色配位化合物比色法(原理:魚粉中的雙縮脲經抽提後,在酒石酸鈉的堿性溶液中與硫酸銅生成紫紅色配位化合物,在550nm波長下比色從而測出其含量)。

1.2尿素

是氮和二氧化碳在高溫高壓下化合而成。純尿素的含氮量為47%,折合蛋白當量為293.75%。易潮解,易溶於水,一般的定量檢驗方法有二種:一種為二甲基氨基苯甲醛顯色法;另一種為二嗪衍生物顯色法。但以上兩種方法隻能測定遊離性尿素而不能測定其衍生物。

1.3尿素甲醛聚合物

是由尿素和甲醛聚合而成,其含氮量為38.89%,折合蛋白當量為243.06%。該聚合物難溶於水。

1.4硫酸銨

俗稱肥田粉,其含氮量為20%左右,折合蛋白當量為125%。硫酸銨的工業品一般為白色或微帶黃色的結晶,易溶於水,其分子式為(NH4)2SO4。

1.5異亞丁基二脲

又名二脲異丁烷,簡稱IBDU,為尿素和異丁醛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綜合反應生成。IBDU為一種子的白色粉末或顆粒,總含氮量為32.18%,折合蛋白當量為201.13%,吸濕度遠低於尿素。

以上是比較常見的非蛋白氮物質。隨著科技的發展,還會有越來越多的非蛋白氮物質被合成出來,從而使反芻動物所用的非蛋白氮使用廣泛,而摻假者很容易將此物質摻入飼料原料中以提高原料的粗蛋白質。

2非蛋白氮的檢驗

2.l非蛋白氮的定性檢驗

在對原料樣品的檢測中,一般有定性檢測和定量檢測。在定性檢測中,使用的比較多的為顯微鏡檢,包括直接鏡檢、分層鏡檢(用四氯化碳或三氯甲烷分層)、反應劑鏡檢(用化學物質和樣品中的某些物質反應而在顯微下區分)、染色鏡檢等。在使用的過程中,往往使用一項或多項鏡檢方法對樣品中的物質進行判定。

對於非蛋白氮的檢驗,顯微鏡檢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在對樣品的檢測中,一般使用的是生物顯微鏡,其放大的倍數在36~400倍之間,為了獲得更好的顯微效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具體的調整。以下是鏡檢使用過程中的一些技巧:

2.1.l直接鏡檢

直接鏡檢一般所用的倍數比較小,通過對樣品不同的物理特征,如顏色、透明度、表麵組織、形狀等物理性狀進行判定。特別的要與典型的樣品進行比較,以便能夠更好區分樣品與雜質的不同。在直接鏡檢中,用不同的濾光片有時可以起到比較明顯的效果。雖然直接鏡檢比較方便和直觀,但有時對於樣品中的物質很難區分時,可以用其它的檢驗方法。

2.1.2分層鏡檢

將樣品用四氯化碳進行脫脂和比重分離之後,樣品與其它物質的區分會更加容易。對樣品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分層之後,需在常溫下幹燥後再進行鏡檢。非蛋白氮一類的物質與原料的很多外觀性質很不一樣,通過兩者的特異性之間的觀察,可以對樣品中是否摻有非蛋白氮一類的物質作出一個大概的判斷。

2.1.3反應劑鏡檢

用反應劑和樣品進行反應,非蛋白氮一類的物質的化學性質和樣品不一樣,通過此種方法可以對樣品中的非蛋白氮進行鑒別。經過四氯化碳分層之後,再與反應劑反應是比較好的一種方法。而鏡檢時在樣品中加一滴或數滴濃硫酸,觀察樣品與濃硫酸反應的情況是一種比較直觀的鑒別方法。因為無論動物蛋白還是植物蛋白,其與濃硫酸的反應速度和產生的現象比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