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澱粉的過瘤胃技術
飼料澱粉大部分在痛胃降解,主要以VFA的格式吸收,所提供的能量占攝入可消化能的70%~80%,VFA轉化為體脂肪的效率較低。僅5%左右的澱粉進入小腸,稱為過瘤胃澱粉(馮仰廉,1995)。正常情況下,穀實類飼料中90%以上的澱粉在瘤胃內發酵,玉米澱粉的70%在瘤胃發酵(Orskov,1986)。澱粉在瘤胃過度發酵,提高瘤胃的丙酸濃度,改變瘤胃內環境,影響營養物質的利用效率,降低產奶量,甚至引起代謝疾病。真胃灌注葡萄糖其能量利用效率高於瘤胃灌注(Armstrong,1960)。澱粉在小腸吸收為機體提供更多的葡萄糖(Herrera,1989),能量利用率更高(Rust,1983),比瘤胃降解高42%(Owens,1996),促進瘤胃微生物的合成,增加小腸可吸收氨基酸數量,節約體內的生糖氨基酸,增加氮的沉積。節約機體代謝所需的內源性葡萄糖,使更多的葡萄糖用於乳的合成(Nocek等,1991),改善乳的組成(James,1991)。
提高過瘤胃澱粉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
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加熱、製粒和包被等。加熱對澱粉瘤胃降解率的影響,意見不一。Panly(1992)認為,加熱對澱粉的瘤胃降解率沒有影響,McNiven(1995)也持相同的觀點,但認為能降低蛋白質的降解率。Tamminga(1994)則認為,加熱時澱粉與蛋白質發生美拉德反應,可以降低澱粉在瘤胃的降解率。高壓烘烤是提高過瘤胃澱粉的有效方法(Yll-P,1999)。烘幹玉米的降解率低於新鮮或冷凍幹燥的玉米(Matthe等,1999)。
製粒能夠降低瘤胃微生物對澱粉的降解率(Malcalm,1993)。幹式碾壓也能降低玉米澱粉的降解率,但不影響泌乳(Crocker等,1998)。擠壓玉米與粉碎玉米相比,能降低瘤胃氨氮和血漿尿素氮濃度,澱粉的過痛胃消化加強,提高乳糖和蛋白質在乳腺的合成效率(Shabi等,1999)。
澱粉包被可提高過瘤胃澱粉水平,促進瘤胃微生物的合成,提高小腸葡萄糖和氨基酸水平,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李福昌等,2000)。降低VFA總量和丙酸含量,提高乙酸濃度,明顯提高於物質(DM)、有機物質(OM)、中性洗滌纖維(NDF)和酸性洗滌纖維(ADF)的消化率,但澱粉的消化率沒有變化,蛋白質和脂肪的沉積顯著增加。包被劑既要保證足夠的澱粉在癌胃中不被降解,又要保證進入小腸的過瘤胃澱粉被有效地消化和利用。李愛科等(1990)用10%、20%、30%、40、和50%的鮮血包被玉米,澱粉的痛胃的降解率明顯下降,包被效果與鮮血用量有關,用10%的鮮血包被後烘幹,幹物質在瘤胃的降解率大幅度下降,能量和氛的沉積效果最好,蛋白質和脂肪沉積分別增加63.78g/d和130.15g/d。幹噴過瘤胃微膠囊可以抵禦瘤胃對澱粉的降,微膠囊在模擬瘤胃PH的中性溶液中較穩定。在瘤胃微生物中培養,約65%的微膠囊能抵禦瘤胃液的消化,真胃30min釋放率為85%(Yoshimaru等,1999)。
2化學方法
化學方法主要包括氫氧化鈉和甲醛處理。氫氧化鈉處理大麥可以降低澱粉的瘤胃降解率和全腸道消化率及奶牛的采食量和產奶量。燕麥粉碎後用氫氧化鈉處理也能降低降解率(Panly等,1992)。
甲醛處理可以提高大麥澱粉和蛋白質的過瘤胃水平,但小腸的微生物蛋白水平沒有變化(Orteag等,1999)。0.11%甲醛處理降低大麥的消化能,但不能提高生長速度(McAllister等,1992)。1%甲醛處理可降低幹物質(DM)和澱粉在瘤胃的消失速度,但不影響總的消化率,過瘤胃消化加強(Mehta等,1998。提高血漿葡萄糖和胰島素水平,其濃度與飼喂量直接相關(Russell等,1992)。甲醛浸泡和噴灑高梁都能降低澱粉的瘤胃降解率,浸泡的效果最好(Ortega等,1998)。提高甲醛濃度能夠降低瘤胃VFA總量、氨氮、和微生物數量。但是甲醛的適宜用量不易掌握,存在保護效果不佳和過保護的矛盾,甲醛用量不足,達不到期望的保護效果,用量過多,過瘤胃澱粉在小腸不能被消化。
由於降低飼料澱粉瘤胃降解率的現有方法還不成熟,尚未用於反芻動物的生產。為了提高反芻動物的生產力,有必要研究降低澱粉瘤胃降解率的經濟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