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氣溶膠與畜禽和人體健康(1 / 3)

大氣氣溶膠與畜禽和人體健康

氣溶膠(aerosol)是指固體或\和液體微粒穩定地懸浮於氣體介質中形成的分散體係。其中的氣體介質稱為連續相,通常為空氣;微粒(Particle)稱為分散相,其成分複雜,大小不一,其粒徑一般為0001-100μm,是氣溶膠研究的對象。微粒為液體的稱為液體氣溶膠,即氣象學上的霧;微粒為固體的稱為固體氣溶膠,常簡稱為氣溶膠。團體微粒按大小分有三個界點,分別是1μm、2.5μm和10μm。粒徑小於lμm的稱為煙;粒徑大於lμm的稱為塵;粒徑小於2.5μm的稱為細顆粒;粒徑大於25μm的稱為粗顆粒;粒徑小於10μm的由於能被人和動物呼吸係統吸入稱為可吸入顆粒,又由於其重量輕,在空氣中的飄浮時間長而稱為飄塵;粒徑大於10μm的因其重力作用可迅速下沉而稱為降塵。大氣氣溶膠粒子的組成既有生物物質,也有有機(POM)和無機的化學物質。微粒中含有微生物或生物大分子等生物物質的稱為生物氣溶膠(bioaeroso),其中含有微生物的稱為微生物氣溶膠(ndcrobialaerosol)。在動物集中的地方,由於動物打噴嚏、賅嗽、鳴叫等產生的以唾液、粘液等為主要成分的氣溶膠特稱為飛沫,飛沫中的水分蒸發後剩餘的粘液蛋白、微生物等,稱為飛沫核。飛沫有90%以上的直徑小於5μm,飛沫核的直徑一般為1~20m,均能長期飄浮在空氣中,是引起動物疾病傳播的重要途徑。一般情況下,動物舍內的氣溶膠顆粒含有微生物及飼料碎屑、毛屑等生物物質相對較多。

1氣溶膠的來源

自然源氣溶膠主要是海洋、土壤和生物圈以及火山等,人為源氣溶膠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工農業生產活動等。自然源氣溶膠粒子以礦物成分為主,直接影響大氣環境和氣候;人工源氣溶膠粒子多為汙染所致,因含有毒、有害成分較多而對動物健康影響較大,其中影響最大、與動物關係最密切的是生物氣溶膠中的微生物氣溶膠。

生物氣溶膠中的生物粒子種類非常多,包括微生物如病毒、細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物的產生較多。支原體、衣原體、真菌等,其它生物和生物性物質等如獸藥、蕨類孢子、藻、花粉、昆蟲及其碎片和分泌物。動植物源性蛋白、酶、各種菌類毒素等。

微生物氣溶膠可來源於動物、植物、人體、生產活動及土壤和江、河、湖、海等水體組成的自然界,其集中產生的場所主要有:

1.1動物養殖場

現代化動物養殖場動物高度密集,舍內空氣流動性較差,特別是由於飼喂、清掃和動物活動等產生大量的有機粒子,舍內空氣濕度大,缺乏直射陽光,有利於微生物的存活和繁殖,是微生物氣溶膠種類多、含量高、難控製的重點場所。有報道,某一地麵平養雞舍,日消毒3次,其舍內空氣微生物分析結果為,需氧菌含量3.12×104-9.01×105CFU/m3,金黃色葡萄球菌含量波動於20×103-3.3×104cfu/m3。某犢牛舍舍內及環境空氣細菌含量,需氧菌總數分別為8536~46691CFU/m3和2649-24775CFU/m3,厭氧菌分別為3017~24775CFU/m3和661—4122CFU/m3,距離犢牛舍100m下風處,需氧菌高達650~839CFU/m3,厭氧菌160~1034CFU/m3各項均超過正常值10-15倍。某場乳牛舍舍內空氣中厭氧菌總數達到2098~4295個/m3,需氧菌總數為2050~18094個/m3;在舍鄰近(4m處)的環境空氣中厭氧菌總數為239~2282個/m3,結果證明舍內環境的細菌能向舍外環境傳播。

1.2醫院

醫院是人員特別是病人高度集中的地方,微生物的產生較多一個正常人在靜止條件下每分鍾可排放500~1500個粒子,在活動時每分鍾向空氣中排放菌粒達到數千至數萬,每次咳嗽或打噴嚏可排放104-106個帶菌粒子。王亞平(1987)報道,某醫院燒傷病房空氣中細菌濃度高達2032CFU/m3,金黃色葡萄球菌最高濃度為155CFU/m3。另有報道,某醫院掛號廳空氣細菌濃度為3508CFU/m3。

1.3垃圾糞便處理場

生活垃圾和動物糞便都含有大量的細菌、寄生蟲及其卵甚至病毒,垃圾處理過程能殺死其中的絕大部分微生物和寄生蟲及其卵,但在暴露、翻動、分散和集中等過程中都可能產生微生物氣溶膠。柴同傑(2000)報道,某生物垃圾加工廠供料廳空氣微生物需氧菌總數浮動於4.62×103-9.55×105CFU/m3,厭氧菌為3.07×103~2.14×104CFU/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