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中藥生產加工技術落後,雖然中藥超微粉碎工藝能達到300-500目之間,平均粒度0.5-10μg的技術可行,但加工資高達5-2萬元/t(5-20元/kg)(還不包括材料成本、包裝費、運輸、科研等費用)。而且,中藥物質核尚未確定100%破壁。因此納米技術在中藥上的應用可以解決目前超微粉碎在技術和工藝上存在的問題,使中藥療效達到超級效果而降低用量及成本。
缺點是:(1)工藝要求複雜;(2)技術設備昂貴;(3)研製成本投入大。
二、納米技術在中藥上需要解決的問題
1.解決單一中藥物質在納米技術作用下,如何測定使其微碎粒度藥物的物質核已100%破壁。
2.解決中藥纖維棒在微碎處理中滲浮、漂浮及氣浮等問題。
3.解決不同中藥在納米技術下破壁時不同粒度的問題,如花粉隻要達道細度500目以下,平均粒度1~5μm就開始100%破壁;而西洋參、紅參在550目以下,平均粒度0.1~3μm的狀態下也未100%破壁。
4.由於中藥生產的品種、時間、氣候、土質、水質等不同,采用納米超微加工方法和程度也不同,其有效成分的電解、化學成分等藥性不穩定,應製定中藥標準。
5.中藥中藥物殘留和毒性控製。
納米技術在中藥上的應用的先進性,在於解決了物質核100%破壁,使中藥物質核完全釋放,取得最佳使用效果。目前,單一的中藥提取和臨界中藥粉碎及超細粉碎等技術的最大誤區,是在中藥提取過程中提取了單一的有效成分而忽略了其它有效成分的藥用性,使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在中藥超細粉碎中認為將中藥粉碎成越細越好,其實不然,有的中藥太細了適得其反,降低了藥物療效。我國中藥材的使用和加工仍處在原始階段,利用先進技術開發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中藥資源豐富且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國家,特別反應在畜禽養豬藥用方麵缺口較大。傳統的中藥學研究已經經曆了幾千年的曆史,如何開發和利用中國中醫中藥的寶庫,使古老的傳統醫療技術和藥物使用轉化為現代醫學,是一項重大而複雜的綜合課題,有待於我們努力挖掘利用使之服務於人類,以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