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罷官歸來遇怪人(1 / 2)

嘉慶二十四年秋,直隸省正定府安祿縣柳樹村。

黃昏時分,紅彤彤的夕陽懸在西山邊,如畫;她又將一條絳色的紗巾圍在項上,似火。從西山頂上到半空中,色彩雜陳,先是深紅,後是橙黃,再是深藍,各色銜接處,相互滲透,五彩斑斕,壯麗無比。

一個四十多歲神情黯然的男子,穿藍地小團花緞一字襟馬褂長袍,半歪在胡同口一扇小磨盤上,這是剛罷官歸來的衣傳廣,他久久凝視著瑰麗的晚霞,內心感到一絲溫暖。回想往事,猶曆曆在目,不由心中感歎:“這世界上最可寶貴的,就是別人的真心和自己的時間啊。”

地裏的莊稼被鄉下人陸陸續續收割回來了,一垛垛的玉米秸稈、穀子秸稈、高粱秫秸堆滿房前屋後,村中彌漫著穀子成熟了的香氣,縷縷青煙嫋嫋纏繞房簷瓦上,比山水潑墨畫更美些,那是農婦巧手煮飯的伴生品。

村裏不時有莊稼人背著一包袱一包袱的糧食走過,衣傳廣一個都不認識。每一個經過的人都好奇地瞅瞅他,同時又麵帶驚訝地瞅瞅他坐的石磨盤。

他以為自己坐的石磨盤上有什麼髒東西,站起來左看右看,前前後後看了一圈也沒看出有什麼毛病,複回身坐下。

忽然幾個四五歲穿開襠褲的小孩跑到街口,蹦著跳著說唱:“小辮子,一歪歪,賣糖哩,你過來。什麼糖,芝麻糖,掰給俺點俺嚐嚐。”

一隻調皮的小黃狗湊熱鬧似的,在他們中間穿來穿去。

衣傳廣聽著這熟悉的童謠,臉上浮起一絲久違的笑。

“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啼哭嘛呼要媳婦兒!”幾個女娃娃異口同聲。

“小閨女兒,搬梯子兒,老鴰喯了眼珠子兒……”兩個男娃娃回應。

當這些童謠再次入耳,衣傳廣眯起眼睛,陷入沉思,仿佛回到了自己無憂無慮、錦衣玉食的童年。那時祖父在京城為官,一度官至殿閣大學士正一品。每逢祖父回家探親,門前車水馬龍,何等榮耀輝煌。父親短壽,隻做到知府,四十五歲上就歿了。自己做到通政使司左侍郎,所到之處,前呼後擁。大兒子衣世琦做光祿寺卿,二兒子世珍進士及第,封翰林院編修,誰知時乖運蹇,受儀親王永璿刺探政事之牽連,自己和兩個兒子世琦、世珍都丟官罷職,一家人能保住性命已是意外驚喜,多虧同僚拚死力保,皇上格外開恩。現在一介布衣,寂寥無比,閑坐街頭誰人識?人生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

忽然幾個小孩子不聲不響,一起圍在衣傳廣身旁,好奇地瞅瞅他,又瞅瞅石磨盤。

衣傳廣意識到這個石磨盤有什麼忌諱,他和善地問:“孩子們,有什麼事嗎?”

幾個小孩子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點點頭,又搖搖頭。

衣傳廣心裏越發奇怪:“孩子們,有什麼事,能告訴我嗎?”

終於一個年齡大些的男孩子指了指那個石磨盤說:“這個是不能坐的。”

“為什麼?”

“不知道,大人告訴的。坐了會挨打。”

衣傳廣更納悶了,難道這個石磨盤是祭祀用的?不對啊,不管是祭神還是祭祖宗,都不會擺在這裏,擺在這裏的磨盤,很明顯就是給人坐的。

“挨你們家大人的打嗎?”

幾個孩子搖搖頭。

“那是誰?”

“不被歪嘟泥錢兒看到是沒事兒的,我見過順子前幾天站在這裏撒尿,也沒有挨打。”一個梳著“望天錐”發式的小姑娘怯怯地說。

“歪嘟泥錢兒是誰?”

小孩子們剛要說,一個小男孩眼尖,說了聲:“來了!”這幫小孩子呼喇一下子全跑光了,連剛才那隻小黃狗也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