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國庫改革見聞

財政金融

作者:睢書珍

摘要:近年來,財政部門不斷強化和推進財政管理改革,並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中,國庫管理改革是近幾年來財政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市場經濟國家普遍實行的現代國庫管理製度,由財政部門對所有政府性收支實行集中收繳和支付。邱縣財政集中支付中心在改革之初采用會計集中核算與集中支付相結合的方式,但隨著財政管理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發展,逐步演變到現在的財政集中支付。本文就自身實際工作,談談對國庫管理改革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國庫管理 集中支付 改革 問題 建議

一、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必要性

積極推行財政國庫管理製度改革,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有利於規範財政收支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有利於加強預算監督,增強預算執行的透明度;有利於有效監管財政資金,從製度上防範違紀違規現象的發生。我從事財政工作十八年來身有體會。

自1992年參加工作至2007年12月國庫科成立,我在預算科工作了十六年,在預算科工作期間,負責全縣財力測算、指標管理、預決算編製及鄉鎮、縣直行政事業單位經費撥付、財務處理、財務製度製定及管理工作,承擔了繁重的工作任務。縣財政局的科室設置相對較少,預算科在隻有3名工作人員的情況下,還要對接市局預算處、預算編審中心、國庫處、行政政法處、教科文處、社保處等處室。特別是近年以來,市局各處室要求提供的數據和報表很多,而且非常細致嚴格,這對縣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預算科承擔的工作壓力就更大了。

二、國庫改革進展情況

我縣2000年成立會計核算中心,對縣直預算單位實行集中核算。2004年底,根據省、市財政部門要求和外縣經驗,結合我縣情況,將會計核算中心改為財政集中支付中心。2006年,為加強基層預算單位財務管理,在教育係統成立了教育集中支付分中心,在衛生局成立了衛生集中支付分中心。全縣預算單位,全部執行財政集中支付製度,覆蓋率達到100%。縣本級2008年在所有預算單位全部推行了國庫集中收付改革,在縣本級所有一二級單位全部推行了規範的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覆蓋率達到100%。按照中央、省、市文件要求和外縣經驗,結合我縣實際,經縣政府批準,我局自2007年12月份成立國庫科,各科室帳戶統一由國庫管理。2008年國庫集中支付零餘額帳戶模式正式運行。2009年1月進一步擴大零餘額帳戶模式試點範圍,在全市縣級較早推行了國庫製度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機構建設情況

國庫集中收付製度改革綜合性、政策性、業務性很強,要求國庫管理的組織機構和人員配置必須與之相適應。為此,經縣政府2007年9月份批準,我局自2007年12月份正式掛牌成立國庫科,現配備人員4人,其中高級會計師1人,會計師2人。國庫科為股級規格,行政編製5人,設股級職務2人。

(二)財政國庫單一賬戶體係建設

國庫科成立後,將所有財政專戶、預算內、外資金等局內科室所有資金賬戶歸入國庫科統一管理,根據專戶資金管理要求,把在管理上有共同點的資金帳戶進行了合並,共取消帳戶5個。

縣級版軟件運行情況我局領導高度重視國庫改革情況,我局信息中心和國庫科相關人員在涉縣參加政府財政管理信息係統(縣級版)軟件培訓班後,及時向局領導彙報,我局立即召開了局領導班坐談會,重新修訂了《邱縣財政局財政資金局內操作規程(試行)》、《邱縣財政局各科室職責範圍暫行規定》,按照市局要求對科室職責進行了重新劃分,對資金的撥付程序進一步規範,做好縣級版軟件應用的基礎工作。經與各相關科室溝通後,於2008年10月6日在我縣開始正式運行,從運行情況看,各項指標的核算及款項的撥付工作已全部通過軟件進行操作,軟件運行穩定。11月份起,我縣與人民銀行國庫(代理國庫)、商業銀行(代理銀行)聯係,確定農業局、林業局、水務局為授權零餘額帳戶試點單位,並開設了零餘額帳戶;財政集中支付中心開設了直接支付零餘額帳戶,完成了縣級國庫改革軟件運行前期準備工作。12月份起,國庫集中支付零餘額帳戶模式正式運行。2009年,進一步擴大零餘額帳試點範圍,將19個縣級預算單位納入試點範圍,占總預算單位的18.1%。2010年9月20日前確定代理銀行,12月份全麵實行零餘額模式。

三、取得成效

我局國庫科成立以來,認真學習省市有關國庫集中支付製度改革精神,結合我縣實際,製定了《財政資金內部管理暫行辦法》、《國庫科工作職責》、《國庫科崗位職責》、《國庫科工作流程》相關製度,對局內資金撥付程序、科內工作流程、人員崗位分工提出了具體要求,強化了局內各科室、各崗位相互製約、相互牽製、相互監督的內控意識,轉變了財政資金撥付方式,減少資金申請和撥付環節,加快了支出進度,保證了社會保障、農業、科技、教育、計劃生育等民生資金、重點項目資金支出,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的穩定、推動了各項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