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後,肅親王善耆離開北京前往撫順居住,1922年病死在撫順,終年57歲。北新橋南船板胡同內的新睿王府也於1947年被善耆第19子憲容和善耆長子憲章一起出麵賣給了法國天主教作為神學院使用。
中間易主的王府——莊親王府
莊親王碩塞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五子,莊親王爵位曆經11代,碩塞子孫在清代顯赫者也不乏其人。
根據《乾隆京城全圖》上描繪的王府規模看,莊親王府中軸線和其他王府一樣,東路偏北為莊親王家族祠堂,西路為花園。莊親王府的位置,各類書籍記載得比較清楚,《嘯亭雜錄》中說:“承澤親王府在太平倉。”《乾隆京城全圖》中有其府,在太平倉以北,直到麻狀元胡同,其府規模為正門5間、大殿7間、東西配殿5間、後殿5間、後寢7間、後罩正屋9間,並有花園一座。這座王府的建築規模基本上體現了清代王府的建築特點。
莊親王府雖然位於太平倉胡同,但莊親王家族卻並不太平。莊親王府分大府與小府,大府在1900年被八國聯軍焚毀後蕩然無存,遺址上後改建了平安裏。小府位於毛家灣附近,民國年間幾次易主,最早是中孚銀行,後為輔仁女中,解放後為領導住宅,今為中央機關及部隊駐地。
與曹雪芹有關的王府
——克勤郡王府
克勤郡王嶽托是禮親王代善的第一子,克勤郡王在整個清代可能是封襲人數最多的王爵,從清初到清末共封襲了17位王。克勤郡王府的地址在整個清代沒有什麼變化,在“石駙馬大街”。
平郡王府(克勤郡王府)是清廷封給嶽托後人的三處府邸之一,規模是最大的,東與平郡王羅科鐸第三子諾尼的貝勒府相鄰。克勤郡王的後代習慣把西邊的平郡王府稱為“西府”,把東邊諾尼的貝勒府稱為“東府”。曹雪芹和平郡王福彭(入關後的第一位克勤郡王慶恒養父)是親戚關係,曹雪芹定居北京時就經常在東西二府走動。
西府麵積不大,但布局緊湊合理,建築精致。中軸線上建有大影壁、府門、銀安殿、東西翼樓、後罩樓等建築;西路前後還有三進院落;東路則由5個大小院落組成,有茶房、大小書房、祠堂、花房,還有護衛、太監、奶媽居住的房屋等。
克勤郡王府在民國初年就賣給了以興辦慈善事業而著稱的熊希齡,而末代克勤郡王晏森則搬到了宗帽胡同居住,因為沒有什麼本事,一直過著很清貧的日子。
克勤郡王府今為新文化街小學,原王府外的影壁至今保存完好,府內僅存東翼樓。王府後部的內門、寢房、後罩房至今仍保存完好。2003年11月還進行了修繕,恢複了昔日風貌。
異地複建的王府
——順承郡王府
順承郡王府原來位於西城區太平橋大街路西。順承郡王始王為勒克德渾,係禮親王代善第三子薩哈林第二子,以平定南明政權、招降李自成餘部的功績晉封順承郡王。
順承郡王府占地麵積約3000平方米,分東、中、西三路。中路與其他王府規格相同,依次是府門、二門、翼樓、銀安殿、寢殿、後罩樓等;西路和東路分別由不同的大小院落組成。順承郡王府院內種植有4株高大的楸樹最為著名。
順承郡王在民間被稱為“打磨蘇王”、“達磨憎王”等。據順承郡王後代介紹,打磨蘇王即順承郡王勒爾錦,康熙十九年(1680年)討伐吳三桂時坐失戰機被削爵,其子襲爵,後又被革爵,勒爾錦的哥哥諾羅布襲順承郡王爵位。
順承郡王府在民國年間曾一度為張作霖的大帥府,解放後為全國政協辦公地。順承郡王府一直保存完好,20世紀末,全國政協禮堂修建新樓,將順承郡王府異地搬遷,複建到了朝陽區朝陽公園東側,這也是北京的鐵帽子王府第一次整體異地複建。
【責任編輯】王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