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死寂般的環境中,人會有什麼感覺呢?人一般是通過走路時聽見的聲音來確定方位的,但在無聲密室中,你沒有任何線索,你失去了所有讓你保持平衡和行動的知覺線索。那是一種讓人感到極度迷失的體驗,你會覺得倉皇失措,甚至感到無法站立。安靜到極致,像回到遠古未開化的時代,各種幻覺會模糊你的神智。
“無聲密室”還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訓練基地之一。太空就如同是一個絕對寂靜的“無聲密室”,宇航員能否在這種環境中保持專注力至關重要。隻有在“無聲密室”接受過訓練後,將來才能保證宇航員能夠忍受外太空那種死一般的寂靜。
為什麼有些聲音使人難以忍受?
科學家在一個聽力測試中,讓聽眾劃分聲音的等級。在一係列的錄音中,指甲劃玻璃黑板的聲音最令人討厭。當聽眾聽到不愉快的聲音時,他們的皮膚電導率會發生明顯改變。可見令人不安的聲音可引起人明顯的生理反應。
有科學家認為,這種聲音與某類猴子在察覺到危險情況時發出的聲音相仿,所以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殘留下來的回避險情的條件反射之一。美國西北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對這種淒厲的聲音的研究工作始於1988年。科學家把這種聲音與自然界的聲音進行了比較,結果意外地發現,一種猴子在察覺情況危急時發出的尖叫聲與這種玻璃黑板的劃聲極為相似。科學家推測,我們在聽到這種聲音以後出現的毛骨悚然的不自在感覺,也許是我們祖先剛剛學會用兩條腿走路時的“遠古記憶”,即喚醒了我們沉睡已久的“附近有險情存在”的遠古記憶。也就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依然殘留著這麼一種條件反射。
最近,科學家又對其有了新的解釋。在近期的《神經科學學報》上發表的報告說,指甲刮玻璃黑板的音頻、尖叫聲、新生兒的哭聲均處於2000赫茲至5000赫茲之間。新生兒的哭聲讓父母無所適從,很可能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生成的古老生存本能,以確保新生兒不被忽視。研究發現,人類對尖銳的高音特別厭惡,是因為大腦的杏仁體對上述音頻難以忍受,傳達出痛苦信息給聽覺皮層,進而讓人感到頭皮發麻,甚至全身起雞皮疙瘩,排斥這類刺耳聲音。
科學家分析人們看到電影中恐怖鏡頭的時候發出的尖叫聲,據說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其尖叫聲都極為相近。看來這種不快的感覺是相通的,這裏也許潛在著一個與我們人類的起源交織在一起的重大課題。
【責任編輯】蒲 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