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共生——自然之道(2 / 2)

研究人員觀察的榕樹是雞嗉子榕,它擁有隱頭花序,在開放期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氣味來吸引榕小蜂。經過檢測發現,雞嗉子榕在開放期的隱頭花序釋放的是4-甲基苯甲醚。這一物質在隱頭花序授粉4天後完全消失,而且4-甲基苯甲醚在雞嗉子榕的開放期隱頭花序揮發物中占94%~98%,是吸引榕小蜂的主要物質。

其他榕樹的花序揮發物不存在4-甲基苯甲醚。這也意味著雞嗉子榕釋放的4-甲基苯甲醚有唯一性,它隻對雞嗉子榕小蜂具有吸引作用。其他不含4-甲基苯甲醚的榕樹則對榕小蜂不具吸引作用。

4-甲基苯甲醚是一種罕見的榕樹揮發性化合物,正因為其稀有性和唯一性,才確立了對雞嗉子榕傳粉者榕小蜂的專一性吸引,也建立了一種獨特的榕樹-榕小蜂專一性共生關係。

榕樹與榕小蜂之間形成的專一性共生關係並不意味著隻有榕樹獲利,相反,榕小蜂也會依賴這種專一性共生關係而安身立命。因為,榕小蜂為雞嗉子榕傳粉的同時,雞嗉子榕也為榕小蜂提供繁衍後代的場所,並能為榕小蜂提供豐富的食物。

冒死也要共生

生物的共生既然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兩種共生物種之間就不應當有傷害。但是,有時候,一些物種拚死也要與那些可能危害自己的物種產生共生關係,這就需要共生的物種具有更高超的生存智慧和方式。例如,豬籠草一般是食肉性植物,它會吃掉一些昆蟲和小動物,即便如此,一些小動物也要與之結成共生的戰略夥伴關係。

豬籠草獵殺動物是因為它一般生長於營養元素稀缺的土壤環境中,需要捕食昆蟲和小動物來獲取成長和生存所需的足夠的氮元素。世界上最大的豬籠草之一也是最美麗的豬籠草當屬馬來王豬籠草。雖然這種豬籠草的嘴大得足以吞下一整隻樹鼩,但是在多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卻從未在馬來王豬籠草中找到一具樹鼩的屍體,而樹鼩這種含有更多肉的動物應當是馬來王豬籠草的美味獵物,因此這種情況令研究人員十分困惑。

現在,研究人員終於明白了樹鼩與豬籠草有特殊的共生關係。研究人員對馬來王豬籠草內部物質檢測時發現了一些剛剛排泄的糞便,這些糞便的主人就是住在豬籠草旁邊的樹鼩。樹鼩是靈長類動物的小近親,它們是把豬籠草的捕蟲囊當作馬桶來使用,而樹鼩的糞便則可以營養豬籠草,因為任何動物的排泄物都含有豐富的氮,這正是植物所需要的。

盡管樹鼩把豬籠草的捕蟲囊當作馬桶,但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不慎掉入其中,就會成為豬籠草的美味大餐。但樹鼩擁有高超的借豬籠草的捕蟲囊當廁所的本領。樹鼩的冒險隻不過是在排便之時。

比較起來,豬籠草與動物更為親密的共生關係不是樹鼩把豬籠草當作排便器,而是另一種動物蝙蝠,它是把豬籠草當做自己的棲息地或臥室,長期地與殺手豬籠草共存。蝙蝠藏匿於豬籠草的捕蟲囊中以便捕捉蟲類食物,而蝙蝠排出的糞便又成為豬籠草很好的營養素。

但是,蝙蝠把豬籠草的捕蟲囊當作臥室冒的是長期的風險,甚至是終生風險,那麼蝙蝠是如何躲過被豬籠草的捕蟲囊吞食的危險呢?

文萊大學的烏爾曼·格拉夫副教授及其研究小組在婆羅洲的泥沼地中發現的蝙蝠和豬籠草都各具特點。前者是小型哈氏長毛蝙蝠,後者是萊佛士豬籠草,擁有超長的捕蟲囊。此前的研究發現,萊佛士豬籠草所捕食的昆蟲數量,隻有其他婆羅洲食肉植物的1/7,因此,不算是厲害的豬籠草。

格拉夫等人是在研究萊佛士豬籠草是如何補充氮元素攝入的時候,發現了小型哈氏長毛蝙蝠寄居在豬籠草的捕蟲囊中,而且,小型哈氏長毛蝙蝠生活在萊佛士豬籠草捕蟲囊中部,甚至萊佛士豬籠草的側麵還有個圍擋給蝙蝠當床用,讓長毛蝙蝠避開了豬籠草捕蟲囊底部的消化液,從而使長毛蝙蝠免遭萊佛士豬籠草吞食消化。

由於有了萊佛士豬籠草提供居所和隱蔽處,長毛蝙蝠就能更好地捕食獵物,如蚊子、夜蛾、金龜子、尼姑蟲等。當然,長毛蝙蝠排出的糞便也能滋養萊佛士豬籠草。這既是一種危險的,但也是一種典型的植物與動物的共生。

【責任編輯】張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