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天下爭衡 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1 / 2)

石堪一麵大口吞咽著魚湯,一麵警惕地四下掃視。這間簡陋的鄉野酒肆,地處西河郡圜陰縣北三十裏外的葭蘆寨子。其實這根本算不上酒肆,乃是當地漁民老夫婦二人,早年間在黃河邊搭了個窩棚,便靠水吃水在黃河中捕上魚蝦。大的販賣給城中富貴人家,剩下小的死的,便自己簡單烹飪,不僅自己食用,也可給南來北往之人,略作果腹,也能賺取幾點碎銀。久而久之,窩棚修成了三件土石瓦房,菜式也從當年單一的煮魚湯,好歹多出些煎烤的花樣來,但主食材仍然僅限於魚蝦。

深秋以至,邊塞地帶格外寒冷,朔風一過,迅速將人體的熱氣全都帶走,吹得人麵色煞白瑟縮發抖。兩大碗熱騰騰的魚湯灌了下去,雖然口中明顯品出了腥味,但好在身上恢複了不少暖意,麵上也又重上了幾分人色。

自從當初晉陽被秦軍大舉圍攻前夕,石堪當機立斷,趁夜從地道中遁出城外,逃之夭夭。為了掩人耳目縮小目標,不至於功虧一簣,石堪臨逃前,除了曾精挑細選絕對可靠的十名死忠部下,他誰都沒有告訴,連他的正室及七名側妃,全都蒙在鼓裏,所有的一切,都被他狠心的悉數拋棄,此生不再相見亦無所謂。

唯一例外乃是,那夜臨行前,他帶走了世子石通。其實石通雖是世子,但並不是石堪的嫡長子。隻是因為麵貌俊秀,又且活潑,眉宇間酷肖石堪,深得石堪的喜愛。故而他廢黜了嫡長子,將石通立為了世子。石堪清楚,此次逃離,將來可能就是浪跡天涯,不知何時才能有安定之所。能保住性命固然是無比重要,但若是身後無人香火斷絕,活著怕也是沒有多大意思。將愛子石通帶在身邊,也算是吃了顆定心丸。

想法固然是好的,但從晉陽逃出後,沒過幾日,最初的新鮮刺激感過去,十一歲的石通,頑劣的孩童性子動輒發作,各種吵鬧攪擾,讓時時提心吊膽的石堪頭大不已,竟然有些暗自後悔帶了這個不懂事的娃子在身邊,徒添累贅。

這些時日來,對於最終逃往何處,石堪也曾反複思考過。往東絕不能行,段部鮮卑雖然與石虎成仇,但其自身難保,哪有餘力來庇護失勢之人,甚至將他綁縛了送給石虎來做緩暇也未可知,畢竟人心難測麼。更不要提再往東去燕國的地盤了,據說那些大大小小的慕容們,沒一個是誠實良善之輩,俱是心眼兒比天上的星鬥還要多。

往南,河北之地不用說了,若是被石虎抓住,絕對會死得淒慘無比,能求一個斬首示眾,那就簡直是最好的恩賜了。此外往南便是秦國地盤。石堪暗忖,高嶽雖然號稱寬宏英主,但肯定也要有所區分對待,自己曾那般在背後捅過他一刀,使秦軍一度吃了大虧,真要落在高嶽手裏,怕是最多不會死得那麼慘而已。

往北茫茫瀚海,草場伴著大漠,人煙愈發稀少,石堪也不願去受那份苦罪。思來想去,還是往西最靠譜。當年劉趙嗣帝劉胤,不也是逃去了西域麼。要不是太過心急,主動作死和涼州起了衝突,說不定現在還當真割據自立,關上門做起了土皇帝了呢。說明去遙遠的西域安身,對於亡國逃命之人,乃是正確的選擇,石堪很有信心,他這一行人,連主帶仆,也不過就十二個人,目標相對較小不容易被人發現,且隨身還帶著兩皮囊珍寶,將來做個一方富家翁,綽綽有餘了。

為了掩藏蹤跡抹掉嫌疑,他一會往東,一會北上,再複西行,流下了輾轉曲折的足跡。但若是有張大地圖,不難發現,總體上石堪的行走路線,還是不斷地一路往西。眼下,石堪一行,趕了大半天的路,來到黃河岸邊的葭蘆寨子,人人凍餓交加,便決定先填填肚子,休息片刻再作計較。

饑餓、寒冷被驅散後,人的味覺便開始變得敏感起來。這鄉野間的魚湯,少了各種珍貴調料,便明顯發腥乃至發苦,且那缺了口的粗瓷碗中,還漂著許多煙灰,愈發令人不喜。這種食物,從前石堪連豢養的狗,都不願意拿去喂食,沒想到時過境遷,自己竟然連喝了兩大碗,真是有苦自知,隻往肚裏咽。

“我不要喝這魚尿!都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