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天下爭衡 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1 / 2)

秦軍大帳中,高嶽披著軟甲,外罩龍袍,正襟危坐。在得到皇帝首肯之後,侍立身側的周盤龍高聲令道:“傳降將石生覲見!”

帳外兩列迎風飄揚的玄色秦旗下,雙排全副武裝的赳赳武卒,掣刀挺矛,虎視眈眈,厲聲應和。中間甬道上,早被搜身去刃、剝去甲胄的白衣石生,低頭趨步,快速來到帳裏,不待周盤龍喝止,石生便已在七步之外停住,繼而立時下拜頓首。

“罪臣石生,拜見大秦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高嶽坐著一動未動,聲音沉冷:“石生,你到了走投無路的窘境,才想到來投朕,莫不是將朕當做你的孤注不成?”

石生應聲道:“正因為是無路可走,罪臣才想到歸順明主,方為正道。罪臣從前雖然屢有冒犯,但而今願意將功贖罪,陛下乃是氣度恢弘的聖君,當能體諒罪臣的苦衷。”

繼而石生痛訴起石虎的種種暴行惡端,表示與這種篡國的逆賊不共戴天,隻要高嶽能留他性命,他從此便將與石虎死鬥到底。石生說著說著,又不免想起自己如今被迫縮在從前對手的屋簷下,低三下四的哀求乞憐,自己也是堂堂藩王,曾縱橫天下睥睨四方的豪雄,卻落到眼下這般淒涼境地,觸景生情感觸頗多,竟至聲淚俱下泣不成聲。

對這個從前屢次作對、曾造過不少麻煩的宿敵大將,高嶽心中仍然沒有釋去疑慮和警惕。不過時機使然,於今而論,不管厭不厭惡、提不提防,接納石生的請降,結果利益肯定遠遠大過於弊端。

當前聽他說的都是實話,又見他滿臉沉痛憤懣,被石虎逼迫到有國難歸,連石勒的喪都奔不成,也確實有幾分可憐。

高嶽不禁略緩了緩口氣,道:“你勢窮來投朕,朕也能理解。從前的事便就罷了,而今你既然歸順,朕便當既往不咎的待你,你也當誠心誠意的謹守臣節。若是再首鼠兩端甚至心懷歹意,上天也不會容你,朕更有的是辦法要你性命,可知道麼?”

石生重重叩首,含著眼淚顫聲道:“陛下但請寬心!罪臣走投無路,幸而有陛下寬宥收容,若再心生反複,豈不是禽獸麼?罪臣定當竭盡全力,敬效犬馬,早日剿除石虎,上助陛下坐擁中原,下也能報得國恨家仇於萬一了。”

隨後,高嶽便仍留石生河東王的名號,駐兵滎陽,充當攻打石虎的頂頭先鋒。同時特許他立石勒神主,私下祭祀,以保石氏宗廟不絕。到這地步,石生如何還不感激涕零,同時因為後顧無憂,便大力搜羅聚集舊部,並向趙國內屢屢煽風點火招降納叛,一門心思對付石虎。

隨著石生的倒戈,秦國兵不血刃的占領了虎牢關及滎陽郡,將兵鋒推至了趙國的兗州邊境。而且除了強大善戰的秦軍,此番又多了個急欲報仇的石生,直欲將石虎食肉啖血而後快,更是不遺餘力的要反攻趙國而後快。另外,並州的趙國彭城王石堪,聽聞石生降秦而得到厚待,心中很是意動,但終究心存猶疑沒有付諸行動。不過他也向高嶽上表稱藩,使自己不至於兩麵受敵,並與石生再度取得聯係,相約無論將來如何,總之首先要將石虎除掉才是共同目標。

金秋一至,塞外糧穀大熟。秦軍後備無憂,開始大張旗鼓的秣馬厲兵,開展軍事戰備,為即將到來的征伐做足充分準備。而與此同時,石虎一麵忙著鎮壓殺戮內外反對勢力,一麵亦是鼓足勁部署兵力,同樣準備進攻秦國。

洛陽,左丞相府。

天光仍然未明,不過是五更時分。清幽的別室內,楊軻披著寬大的裾袍,隨意的挽著個發髻,不加修飾的正盤腿打坐在蒲團上,閉著雙目,呼吸吐納。乍眼望去,他神色平靜安寧,雖然紋絲不動宛如石像,呼吸之間也微不可聞,但細細觀察,卻綿延悠長,富有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