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兵力薄弱,又加猝不及防,駭然不知所措。同時,姑臧城內,一直蟄伏的內衙斥候、密探緊密配合,利用各種破壞煽動暗殺手段,瓦解開始惶然的民心和鬥誌。
關鍵時候,張茂極為沉鷙,不僅親自登上城頭,指揮防守,竭力抵禦;同時,他竟然傳令前線的竇濤所部,不要以姑臧為念,更不可回師救援,以防中了秦軍之計,當務之急乃是迅速擊敗高嶽,才好沒有後顧之憂。
竇濤接令,也是深以為然。但是軍心這種東西,是肉眼看不見的微妙所在。往往高級將領決意死戰到底的時候,中下層官兵的意識卻已悄然發生了變化。得知相對空虛的姑臧城被激烈圍攻,擔心一旦城破,王公貴族們多有辦法或者投降賄賂自保,但普通民眾包括兵卒們的親人,便難免會遭到忿怒的秦軍屠戮,前線涼兵的心理,不知不覺開始急躁,很多人要求應該立即回師姑臧,不應在此徒然消耗戰機。
高嶽麾下此時剛剛大換血,立時便重新有了近三萬戰意高昂、康健勇銳的生力軍。在得知夏州軍深入敵境正猛攻姑臧時,高嶽當機立斷,在如此這般安排之後,開始傳令撤退!
接到秦軍主力有條不紊開始緩緩撤退的消息,涼軍主將竇濤頓時覺得進退兩難。若是追擊高嶽,那麼便會裏京師姑臧城越來越遠,屆時姑臧遲遲等不來大軍回援,隨時都有陷落的可能;若是不理會高嶽,立即回援姑臧,那麼可以肯定,秦軍主力必然會掉過頭來,緊隨身後不斷襲擾,從而找到機會擊敗涼軍。
這樣典型的以退為進的方法,狠狠地將了竇濤一軍。竇濤召集眾將,緊急商議,最後多數人都提議,若是追擊高嶽,便會深入秦國境內,屆時對本軍的危險性就會越來越大;不如眼下放棄與他交戰,速回姑臧援救根本,至少可保證國土無虞。唯一要注意的是,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嚴密注意防止身後被秦軍尾隨反擊就是了。
於是涼軍心憂姑臧,再不延遲,拔營便就回師。預料之中的是,秦軍果然又回轉身,反過來追擊涼軍。竇濤仗著早已有備,將秦軍擊退,殊不知此乃高嶽特地安排。隨後數日內,秦軍一連三撥攻勢,都被防禦嚴密的涼軍打敗,似乎不得已隻好又掉頭跑了。但實際上,秦軍以三千求死軍為中堅,複挑選一萬精銳,在高嶽親自率領下,迅速回返,開始繞道,以和涼軍平行方向,始終在十裏外屏息緊隨,其餘兵馬仍舊大張旗鼓,做足聲勢頭也不回的往秦州撤退。
得報後,竇濤以為秦軍一去不返,終於放下心來,下令全軍加速前行,時間緊迫務必要回報姑臧,於是全軍歸心似箭,一門心思狂奔往回。撫戎將軍張閬,奉令斷後,總道秦軍一敗再敗,今朝遁去無有能力再來追擊,但縱騎遊獵,沒有設備。
秦軍在高嶽親領下,人馬噤聲,晝夜兼行,到了姑臧之西百十裏之外的烏鞘嶺。因奉高嶽密令,姑臧城下的夏州軍,早先已然分出三千悍卒,掩人耳目的潛行,提前埋伏在了嶺上,以和主力形成前後夾擊之勢,但涼軍至此尚未察覺。
俄而清晨天降白霧,蒼穹無光。涼軍夜宿方醒,正擬整軍啟行,哪知山上已鼓角亂鳴,震動幽穀。駭然開營仰望,見不知何處的秦軍正從山腰殺下來,好似泰山壓卵一般。涼兵早起,人人皆還帶些昏沉,又腹中饑餓尚未進食,這番倉猝遇敵,登時便起慌亂。
主將竇濤,還算知兵,忙調弩手繞出陣前,欲以箭雨抵住陣腳,爭取時間;一麵急令全軍結陣,準備反擊。孰料高嶽主力,早就在旁覷得真切,突然從身後猛烈殺出,正如風掃殘葉,所過皆靡。前後夾擊短兵交接之下,涼軍鐵騎又急切間施展不開,於是四萬多涼軍或死或傷,連逃帶降,悉數崩潰。數千將佐,護著主帥竇濤,拚死殺出一條血路,踉蹌走脫,副將田齊被生俘,張閬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