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秦州刺史 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1 / 2)

“……胸前和背後的鐵質護胸,像塊板一樣,若打磨光滑當可反光,所以叫做明光甲。我這麼一說,你是不是就更加明白了,沙老伯?”

襄武城東,距離府衙不到一裏處,新修了一處占地頗廣的建築,便是新建的軍械司。這一日,高嶽正在司裏,指著麵前案上的幾張圖紙,正在和麵前一個五十來歲的鐵匠,邊比劃邊講說。身邊,韓雍、楊軻帶著雷七指骨思朵和彭俊,默默觀瞧,周圍有更多的工匠圍攏著,或是凝神細聽,或是伸長脖子,望著圖紙皺眉思索。

和高嶽麵對麵的,正是阿池口中在西和城同街而住的沙鐵匠。當日,高嶽經過一番醞釀籌措,征求了部下眾人的意見後,便正式在西和城貼出了招募匠人的告示。城中八十來戶匠人,本來生活清貧,靠著手藝已經難以度日,見襄武竟然開了豐厚條件來專門招募,並且允許將一家老小都接到襄武去定居,這可是從小地方直接搬到了首府去,所以一時間,絕大部分匠人戶,都踴躍報名,招募一事順順當當。

沙鐵匠家傳的手藝,自幼便隨著父祖在火爐前打轉,如今已經四十年,鍛造技術愈發的爐火純青。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他精湛純熟的技術和豐富的火候經驗,贏得了軍械司內新老一大批同行的讚服,加上此外他又是太守夫人的相熟長輩,後台強硬,於是軍械司司官,名正言順的被三百名匠人公推落在了沙鐵匠的頭上。

高嶽便按著心中所想,將前世流行的明光甲、步人甲、環鎖甲和神臂弩等,都連描帶寫畫在了紙上。奈何他筆上丹青功夫實在有些欠缺,圖例畫的並不是很一目了然,再加上一眾匠人對此等更加精良先進的甲胄裝備等等不了解,所以高嶽便隻有一張張一件件的親自解釋,力求將其中的道理講述出來。

不過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這些匠人都是經驗豐富,多年和匠鋪火爐打交道的人,不管有沒有見過這些更加精良的裝備,但鍛造打製的原理總沒改變,隻不過是製作工藝和流程變複雜了而已。所以在高嶽的解釋講述下,或快或慢基本都能夠明了,明了之後,對於這樣先進的裝備鍛造,紛紛歎道是奇思妙想。匠人們皆以為是高嶽獨自琢磨出來的,心中驚奇佩服不已。

“……這環鎖甲,等於是用很小的鐵環,互相套扣,每個環上都上下左右的嵌著四個同樣的環,這些環綴合成衣狀,穿在身上便就是一副鎧甲了,想想看?”高嶽有些口幹舌燥,奈何他要是不說,光憑著圖紙,沒人能夠看得明白,是以隻有不厭其煩的一一講解,隻求能使這些匠人盡快的掌握,早日能做出成品來。

“啊,依明府老爺的意思,這甲與方才講的步人甲又截然不同,步人甲講究的是厚實沉重,遮護嚴密;這環鎖甲,真要做出來,就像網鎖一樣,透氣性好,重量又輕些,穿在身上行動還自如的很,好主意,好主意!”

沙鐵匠一聽便聽出門道來,咂巴著嘴,滿麵的恍然之色,還帶著三分驚奇。雖然來襄武時,受到了阿池的親自迎接和熱情款待,但畢竟如今身份懸殊,作為大半輩子的小民,陡然和牧守將軍這些高官打交道,沙鐵匠還是拘謹緊張的很。他堅持稱呼高嶽為明府老爺,高嶽讓他將老爺二字略去,沙鐵匠死活不肯,說道老爺大度客氣,自己卻不能不懂事壞了規矩,高嶽也隻好作罷。

有幾個匠人,有些擔憂的疑惑道:“輕歸輕了,柔韌也柔韌了,可是這環子套起來的鎧甲,防護性上怎麼辦?敵人一箭射來,要是正中環心,豈不是?”

不待高嶽說話,沙鐵匠便已經待他作了解釋,他舉起手來比劃著,“誰讓你打海碗大小的環,怎麼這樣轉不過彎來!這鐵環可以做成很小很小,再彼此相扣,或者一層不行再多套幾層,這樣在防禦上不就沒有問題了嗎?”

高嶽點點頭,很有種一下說通了的釋然感覺。他精神一振道:“對,沙司官說得對,做得好的環鎖甲,箭矢根本都射不透。”他依著前世的親身體驗又道:“一套環鎖甲做出來後,為了更好的加大防禦,咱們還可以在外麵再嵌一層細鐵甲葉,這樣重量沒有增加許多,但防護性卻又大大的提升了一層,你們再想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