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士卒大部分是當年馬隆麾下的百戰老兵或是老兵子侄,經過戰陣廝殺的洗禮,接受過主帥馬隆的訓誡教導,操練行進間,隊列顯得很有章法,且不時的齊聲呼喝,士氣旺盛。
韓雍操演之間,張弛有度,講究實戰,追求戰陣的整齊劃一,強調士卒最關鍵的功能,就是跟著大家一起走一起衝殺,即便死也要保持隊形整齊,不能亂了手腳。
高嶽不禁頷首。此頗有古大將堂堂正正之遺風。用兵之道,有正有奇,此時管中窺豹,韓雍顯然是用兵唯正唯謹。
練了一會,韓雍手中旗幟搖動,用旗語示意大家暫時休息。他操練之時專心致誌,現見到高嶽在場邊觀看,連忙下了台子,向高嶽大步走來。
“高司馬,你可要來操演一番?”
高嶽現在麾下,除了新丁,就是銳氣全無的漢兵。讓這些人操演,結果可想而知。
高嶽略想了想,把頭一點,將韓雍大弓借來背上,挎了箭筒,又在場邊拿了一根木槍,轉身上了木台。
見他上台,場上倒是安靜下來。老兵卒悶不吭聲,對這個突然冒出來的高司馬,甚至有些不屑。新丁們懵懵懂懂,也不曉得接下來要做什麼,隻是沉默以待。
“集合!”
歸他麾下的場上新丁和村中青壯,聞言都站到台下。點點人數,共有二百零四人。倒也沒有嬉笑打鬧,但是陣列之間,手足無措,雜亂無章,絕談不上整齊劃一。
場邊冷眼旁觀的老兵,哄然大笑,譏誚不已。韓雍口中連聲呼喝,彈壓阻止屬下的無禮之舉。李虎馮亮等人,在人群中麵紅耳赤,怒目相視。
高嶽麵無表情,這在他的預料之中。他不動聲色,做個手勢,示意場上安靜下來後,突的身姿下沉,馬步紮穩,手中長槍橫起,虎目圓睜,整個人立馬氣勢陡變。
場上鴉雀無聲,近千隻眼睛緊緊盯著他。
隻見高嶽掣起手中長槍,槍花一抖,槍便舞了起來。大槍前紮後攔,左點右刺,槍勢虛實奇正,進銳退速。
到得後來,連周圍的空氣都被席卷得撕裂開來,發出刺耳的呼嘯聲,卻隻見槍影如瑞雪飛舞、梨花紛飄,不見槍中人影。
眾人看得發呆。高嶽一番槍舞畢,麵色如常,不紅不喘,大喝一聲“著”,又將手中槍刷的投出,那槍呼嘯飛出,竟如電閃,破空而行,飛出八十餘步外,狠狠地紮進校場地中,兀自震顫不已。
不待眾人反應,高嶽忽又掣弓在手,左手似托泰山,右手如抱嬰兒,弓開如滿月在懷,箭射似流星飛天,霹靂錚鳴,刷刷刷三聲,三支連珠箭,射日般的向天上疾射而去。
須臾,一個黑影從天掉落在眾人麵前,大家忙抬眼去瞧,竟是一隻大鷹,脖喉之間,三支箭醒目地攢射一處。
韓雍在內,場上所有人皆是瞠目結舌。個個如那半截木頭般愣愣地戳在原地,動彈不得。
新丁自不必說,隻欲要五體投地;連那一眾老兵,都是震撼不已,極其敬服,將那原先的輕視和敵意,收拾的無影無蹤。
韓雍震驚地無以複加。高嶽武技超群,他曾聽說過,見識過。而槍術精妙絕倫,適才他也一下開了眼界。
最關鍵在於弓術這一道上。當年河西鮮卑首領禿發樹機能作亂,西北大震。馬隆向晉武帝毛遂自薦,自行招募三千勇士前往討伐。
他招募士卒,條件就是兩點,能靠腰部力量拉起三十六鈞(約250公斤)的弩,能靠肩臂力量拉開十二鈞(約80公斤)的弓。開滿弓要一百六七十斤,當年在軍中也是號稱硬弓。
韓雍父親當年投軍,能拉開十四鈞的強弓,且射術精良,被馬隆拔擢為親將。後來他父親戰死,所持的弓就被馬隆賞給了他。
韓雍昔年隻能開此弓大半,如今正當盛年,恰恰可以開滿,且在射術一道上,也是曾得父親指點,自恃不弱。
但是看高嶽方才用弓,輕鬆拉滿毫不費力,又且動作行雲流水,絕無滯待。引弓向天時,那大鷹以目視去,也隻不過幾個銅錢般大小,可見距離極遠,他竟射而落之,兼且三箭連環,更又同中一處,這是何等身手?
此等弓術,絕不在自己之下。韓雍又驚又喜。亂世倚強主,他對高嶽的信心,登時又多了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