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必為乒乓球的未來擔心(1 / 1)

幾乎每一次奧運會結束之後,都會有來源可疑、甚至是不明出處的消息說,由於中國的壟斷,乒乓球麵臨著離開奧運會的危險。然後各種意見蜂擁而至,仿佛隻有中國隊主動送出兩塊金牌,才能保住乒乓球在奧運會上的生存權利。

如果乒乓球運動的奧運會命運隻能靠中國隊的輸球才能維係,那實在是一個悖論,實在是太低估國際奧委會的對於現代體育的理解了。

奧林匹克精神雖然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但一些基本原則是保持不變的,按照《奧林匹克憲章》第一章第六條的說法:“奧運會是在個人項目或者團體項目中運動員之間的比賽,而不是國家之間的比賽(The Olympic Games are competitions between athletes in individual or team events and not between countries)。”

換句話說,一個國家在某個運動項目上的絕對優勢,乃至於對金牌的壟斷,與這個項目的奧運會資格沒有直接關係。

那麼什麼樣的項目會被國際奧委會放棄呢?從過去幾十年的情形看,隻有棒球和壘球受到了這樣的“虐待”,這兩個項目在北京奧運會上完成了告別演出,向奧運會說了“拜拜”。

至於原因,我們來看看北京奧運會棒球半決賽後,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接受美國職棒聯盟官網記者采訪時說的話,“一個項目要想進入奧運會,需要最大限度地擁有普及性。這個項目應該滿足以下條件,要有最優秀的球員參與,要嚴格遵守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的規定。而這隻是基本要求,當你擁有這些之後,你需要贏得人們的心。僅僅贏得關注是不夠的,你必須贏得人們的心。”

實際上,作為世界棒球水平最高的美國,他們的頂尖職業選手是從來不參加奧運會的,他們也不以參加奧運會、獲得奧運會金牌為榮,那麼國際奧委會當然不願意看到一個由二三流球員參與的奧運會棒球比賽。而這從來不是乒乓球項目所擔心的問題。

本期雜誌裏,作為倫敦奧運會乒乓球項目技術代表的前中國隊領隊姚振緒提供了一些數據,“悉尼奧運會時,當地電視台沒有1分鍾是用於轉播乒乓球的。而在倫敦奧運會中,當地電視台對半決賽和決賽都進行了直播。北京奧運會有56個乒乓球協會派隊員參賽,而倫敦奧運會增加至57個。在進入男單比賽前16名的運動員所屬協會的分布中,北京奧運會為11個,倫敦奧運會為13個。國際乒聯目前共有217個協會成員,在所有運動項目中排名世界第二,第一是國際排聯。” 也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姚振緒一點也不擔心乒乓球在奧運會上的生存問題。

當然,乒乓球作為一個整體,並非沒有進步的空間。比如,男單決賽的最後一局,張繼科與王皓一度出現爭議的那個擦邊球,是否可以通過電視手段進行裁決,而不是依靠裁判的肉眼以及參賽者的覺悟;比如女單決賽中丁寧屢屢受罰的發球,既然網球比賽可以挑戰鷹眼,台球比賽裁判可以借助電視的畫麵進行判罰,那麼乒乓球的發球標準也應該可以通過視頻手段進行量化。這些,都可以使乒乓球變得更具欣賞性。

更進一步的可能性是,通過技術手段,將球速、轉速、球的飛行距離、球員的跑動距離、甚至是球與膠皮碰撞摩擦的過程,呈現在轉播畫麵中,從而使電視觀眾獲得更大的視覺滿足感,也使乒乓球本身成為一個蘊含著科技含量的現代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