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排毒食藥物(1 / 3)

天然排毒食藥物

祖國醫學對天然食藥物的功用研究很深,認識到許多食藥物具有解毒的功效。現代醫學動用高科技手段,對這些有解毒功用的食藥物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科學論證。

經過無數次實驗證明,微生物毒素、機體自身產生的毒素及其他毒藥、毒氣等會使人體產生許多中毒症狀並對機體組織有所損害,然而許多有解毒功用的食藥物對這些毒素、毒藥、毒氣等均有良好的排泄、拮抗、稀釋等作用,能使人體內毒素的超微結構發生改變從而使其失去毒性。由此可見,隻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這些食藥物,就能避免這些毒素對機體組織細胞的危害,有利於人體的健康。

蔬菜類

1.白菜

白菜,有大白菜、小白菜等品種,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食用蔬菜。祖國醫學認為,白菜性涼、味甘,入胃、大腸後,具有解毒消腫、清熱除煩、通利小便、調理腸胃、除瘴氣等功用,適用於傷風感冒、咳嗽、百日咳、胃潰瘍、習慣性便秘、尿道感染、酒醉、皮膚病、凍瘡等病症。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白菜中所含有的豐富的粗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減少糞便在體內的存留時間,使大便迅速通過結腸,這樣能夠減少大便中各種致癌物質與腸粘膜的接觸時間;同時還能稀釋腸道中的各種毒素,減輕致癌物質和毒素對腸粘膜的刺激強度。所以,多食白菜,既能預防和治療便秘,又能預防痔瘡及結腸癌。

白菜性涼,胃腸虛寒者慎食。腐爛的白菜不能食用,食用後在體內會產生有毒性的亞硝酸鹽,可引起食用中毒。

2.菠菜

菠菜,是一種秋冬季食用的綠葉蔬菜。祖國醫學認為,菠菜性涼,味甘,入肺、腸、胃經,具有解熱毒、酒毒,清熱除煩,斂陰潤燥,養血止血,健脾和中,通利腸胃等功用,適用於貧血、便血、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小便不暢、大便澀滯、酒醉、夜盲症、跌打損傷等病症。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菠菜中含有輔酶Q10,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因而具有抗衰老和增強青春活力的作用。此外,菠菜中所含的物質可以促進胰腺的分泌功能,分泌胰島素,可以幫助消化,亦可用於糖尿病的輔助治療。

菠菜性涼,能刺激胰腺分泌,其內所含鈣質,易形成草酸鈣,因而患腸道虛寒腹瀉者、胰腺炎、泌尿係結石者不宜食用。

3.莧菜

莧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祖國醫學認為,莧菜性涼、味甘,入肝、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明目、解毒殺蟲、消腫去濕、調理腸道、利水通淋、抗炎止血等功用,適用於咽喉炎、扁桃腺炎、急性腸炎、尿血、尿道炎、內痔出血、痔瘡發炎、大便不通,小便不利、皮膚瘙癢、毒蟲咬傷等病症。

莧菜性涼,脾虛便溏者及孕婦不宜食用,且不宜與鱉同食,因兩者同為寒涼食物。

4.芹菜

芹菜,有旱芹、水芹等兩種,其性能相近,但旱芹的藥用性勝於水芹。祖國醫學認為,芹菜性寒涼、味甘微苦,入肺、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健胃平肝、化痰下氣、利水通淋、祛風利濕、鎮靜降壓、減肥降脂等功用。《本草拾遺》認為它能“去小兒暑熱,大人酒後熱毒,鼻塞身熱,利大小腸。”芹菜適用於咳嗽多痰、病毒性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血管硬化、尿道感染、瘡腫、腮腮炎、各種腫毒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芹菜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能促進胃腸蠕動,促進大便排出和降低血中膽固醇,具有明顯的降壓降脂的作用。

芹菜性寒涼,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腎陽不足者不宜食用。此外,芹菜能抑製性功能,故中青年人不宜大量久食。

5.韭菜

韭菜,是我國的古老蔬菜,其栽培曆史至少有3000多年。如今韭菜栽培已遍及我國南北各地。

韭菜,四季常青,終年可供食用。它一生中被反複割剪,也生而不衰。由於栽培方法不同,冬春季用人工避寒方法生產的韭菜,又有蓋韭、冷韭、青韭、黃韭之分。

適量食用韭菜,不僅能增加營養,還能開通腸胃,促進食欲。

韭菜味辣、性溫,入胃、肝、腎經,有溫中行氣、散血解毒的功效。對跌打損傷、噎嗝、反胃、腸炎、吐血、鼻衄血、尿血、胸疼等症有一定的輔助療效。韭菜還可益腎陽暖腰膝,治陽萎遺泄、腰膝冷痛。韭菜一次不宜食之過多,以免上火。陰虛內熱及瘡瘍,目疾者忌食。

中醫還把韭菜稱為“起陽草”。認為它具有溫補肝腎,助陽固精的作用,可治療因腎陽虛衰引起的陽痿、遺精、遺尿、白帶、白濁、腰膝酸軟等症。民間用韭菜治病的方法也很多。

噎膈反胃、胸脘隱痛,可把韭菜用開水浸泡,然後搗爛了取汁,每日三次,每次100毫升。

患慢性便秘,可用韭菜根搗汁一杯,用溫開水加少許酒衝服。

誤吞金屬器物,可用250克韭菜,裹成小團,用開水燙後吞下。然後再服用適量熟植物油。這樣可使韭菜裹挾金屬隨大便排出。

6.油菜

油菜,原產於我國,南北廣為栽培,冬春上市,品種很多,主要有大油菜、小油菜、油菜心。春天抽的薹叫做油菜薹,滋味更為鮮美,色如翡翠。在烹製菜肴中配些油菜,可使菜肴清雅生輝。

油菜營養豐富,油菜含鈣、鐵十分豐富,嬰、幼兒多食用可預防軟骨病和白色素低。另外,油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極高,可防止牙齦出血。

7.生菜

生菜,又名葉用萵苣、千金菜等,屬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原產地中海沿岸,西漢時由西方傳入我國,現全國均有栽培,尤以兩廣等省區出產為多。其性喜冷涼,莖部不發達,葉寬大、脆嫩,為主要供食部分。

生菜營養豐富,中醫認為,生菜性涼味苦甘,入腸、胃經,更適宜小便不利、尿血、乳汁不通者食用。

8.茼蒿(蒿子杆)

茼蒿,又名蓬蒿、蒿子杆,原產我國,是草本植物。它有蒿之清氣,菊之甘香。因其花形似菊,又稱菊花菜。

茼蒿營養比較全麵。茼蒿性平味甘辛,入脾、胃經,具有利脾胃、消食開胃、化痰通便等功效。可輔助治療脾胃虛弱,脘腹脹滿,消化不良,食欲減退以及熱咳痰濃、高血壓、頭昏腦脹、睡眠不安、二便不通等病症。

9.蓴菜

蓴菜,又名水葵、馬蹄草等。屬睡蓮科,水生宿根草本植物。葉片橢圓,顏色深綠,浮在水麵。嫩莖和葉背有膠狀透明物質,夏天抽生花莖,花小,呈暗紅色,是珍貴的水生蔬菜。

蓴菜營養豐富。蓴菜性寒、味甘,入肝、脾經,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止嘔等作用。對熱痢、黃疸、癰腫、疔瘡等有輔助療效。蓴菜含有的粘液質,在動物試驗中有抗癌及降血壓作用。蓴菜與鯽魚製成鯽魚蓴菜湯,既是江浙民間的食療方,也是一道名菜。

10.空心菜

空心菜,是夏季的主要綠葉蔬菜之一。祖國醫學認為,空心菜性寒、味甘,入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健脾利濕、潤腸通便等功用,適用於食物中毒、小兒胎毒、疔瘡癰毒、丹毒、便秘 、尿血、痢疾、毒蟲咬傷等症狀。

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空心菜中含有果膠,能使體內有毒的有機物質加速排泄,其所含的木質素可將巨噬細胞吞噬細菌的活力提高2~4倍,故空心菜還有通便、降脂、抗炎的作用。

空心菜性寒,因而脾胃虛寒、腹瀉者不宜食用。

11.香菜

香菜,是一種調味蔬菜。祖國醫學認為,香菜性微溫,味辛、氣香,入肺、胃經,具有驅風解毒、芳香健胃、消食下氣、發汗透疹等功用。適用於食物積滯、風熱頭痛、麻疹透發不暢、魚肉中毒等病症。香菜所含的沉香油酸、蘋果酸鉀等能促進血液循環,並有改善心肌收縮能力及利尿作用。

因香菜多食損目,故不可多食,兒童麻疹已透者,或胃潰瘍患者也不宜食用。另外,服白術、牡丹皮及一切補藥者,也不宜食用。

12.洋蔥

洋蔥,是一種鱗莖類蔬菜。祖國醫學認為,洋蔥性平、味甘辛,具有清熱化痰、解毒殺蟲、平肝潤腸等功用,適用於咳嗽、糖尿病、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症、維生素缺乏症、婦女滴蟲性陰道炎等病症,洋蔥有良好的降血脂的作用。

另又發現,洋蔥中含有的前列腺素A1有降血壓作用,因此,高血壓伴有高脂血症的病人可多食洋蔥。洋蔥頭中還含有蟲草素,是一種抗癌性物質。

洋蔥多食易致視物不清,發熱、熱病及痔瘡患者也不宜食用。

13.大蒜

大蒜,是一種鱗莖類蔬菜。祖國醫學認為,大蒜性溫、味辛,入脾、胃、肺經,具有解毒殺蟲、通竅下氣、平喘止咳、利水消腫等功用。《名醫別錄》中說它能“除風邪、殺毒氣”。大蒜適用於感冒、咳喘、高血脂症、百日咳、飲食積滯、水腫脹痛、疽癤腫毒、陰道滴蟲、蟲蛇咬傷等病症。據有關報道稱,經常食用大蒜,即能降低血脂,又可以補充微量元素硒,對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病大有益處,還可能會減少各種癌症如胃癌、食道癌、大腸癌、乳腺癌等的發病率。

大蒜性味溫辛,凡肺胃有熱、目疾、狐臭患者不宜食用,過食可減少胃液,致目昏、口臭。

14.生薑

生薑,是一種良好排毒作用的根莖蔬菜。祖國醫學認為,生薑性溫、味辛,入胃、肺經,具有解毒,止瀉,解表散寒,健胃益脾,止嘔開痰,解半夏、天南星及魚蟹、鳥獸肉毒的功用。據《日用本草》記載,生薑能“解菌蕈諸物毒”。《本草綱目》記載,生薑能“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本草拾遺》記載,生薑“汁解毒藥”。《醫學啟源》記載,生薑能解“製厚樸、半夏毒。”

中醫認為,生薑對食欲不振、虛寒性胃痛、胃寒嘔吐、妊娠嘔吐、大便瀉泄、腸燥便秘、食物中毒等病症有一定療效。據有關抑菌試驗證明,生薑濾液能抑製葡萄球菌,對陰道滴蟲及廑色毛癬皮膚真菌也有抑製作用。

此外,生薑中所含的薑辣素對人體的心血管中樞、心髒及呼吸中樞等均有興奮作用,可以使心跳加速、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有利於改善心肌供應,對冠心病等心血管係統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生薑性味辛溫,故陰虛內熱、眼疾及痔瘡者不宜食用。另外,腐爛黴變的生薑中含有致癌物質,也不可食用。

15.蔥

蔥,是一種人們常吃的調味蔬菜。祖國醫學認為,蔥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解毒消腫、發汗解表、散風祛寒等功用,適用於風寒感冒、身熱惡寒無汗、麵目浮腫、瘡癰腫毒、二便不通、跌打損傷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蔥能刺激汗腺,有發汗解表的作用,並能促進消化液分泌而有健胃之功效。據抗菌試驗表明,蔥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夏季吃些生蔥能防治腸道傳染病,冬季吃些生蔥可防治呼吸道傳染病。

蔥性味溫辛,陰虛內熱病人、表虛易汗者及狐臭患者不宜食用。

16.蘆筍

蘆筍,是一種嫩莖類的蔬菜。祖國醫學認為,蘆筍性微溫、味甘苦,入肺、胃經,具有解毒抗癌、滋陰潤燥、健脾益氣、生津解渴等功用,適用於濕疹、神經痛、食欲不振、動脈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尼古丁中毒、各種癌症等。

蘆筍是一種中堿性食品,食後其中的堿性成分可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因此,常食可改變體內酸性環境,及組織液的pH值,調節酸堿,從而可避免、減輕酸性產物對身體的危害。關節疼痛患者長期食用蘆筍,可減輕症狀,治愈疼痛。蘆筍中所含的天門冬酰胺還是一種有效的腎髒排毒清潔劑,具有清除腎髒結石的作用;同時蘆筍還能降低腎小管的重吸收,具有利尿排毒作用。

蘆筍即使長時間服用,也無任何副作用,所以蘆筍是治療腎結石病人的首選食物。蘆筍還含有蘆丁成分,可降低血壓、軟化血管,可作為冠心病、高血壓病人的輔助治療食物。

17.白蘿卜

白蘿卜,是一種根莖蔬菜。祖國醫學認為,白蘿卜性涼、味甘辛,入肺、胃經,具有健胃消食、止咳化痰、解毒利水、通氣生津、寬於衄血、痢疾、糖尿病、痰嗽失音、食積脹滿、消渴口幹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白蘿卜中含有的木質素,能提高巨噬細胞吞噬癌細胞的活力,另含有一種能分解致癌物質亞硝胺的酶,因而具有抗癌的作用。蘿卜中還含有幹擾素誘生劑,可刺激機體產生幹擾素,從而發揮抗病毒、抗癌的作用。

白蘿卜性涼,故脾胃虛寒者不宜生食,氣虛者勿食或慎服。

18.胡蘿卜

胡蘿卜,是我國北方的一種主要秋菜,耐貯藏。冬春季節市場上常有售,人們長年可以食用。生吃甜脆可口,熟吃味道鮮美,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

胡蘿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胡蘿卜素被人體吸收後能轉變成維生素A,可維護眼睛和皮膚的健康。

胡蘿卜性微溫、味甘辛,入肺、脾、肝經,有下氣補中、利胸膈、調腸胃、安五髒之功效。健胃消食,治久痢食積,解麻疹痘疹毒。可輔助治療夜盲、營養不良、小兒軟骨病和食欲不振等症。

19.黃花菜

黃花菜,為百合科草本植物萱草的花蕾。鮮黃花菜采摘以後,入蒸籠蒸30分鍾,然後出籠,曬幹或烘幹即成幹黃花菜。幹品外觀呈金黃色針狀,故又名金針菜。

鮮黃花菜含水量高,營養素含量相對較低。幹品含水量少,各種營養素含量明顯提高。

黃花菜味甘性平偏涼,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水消腫,解鬱安神,養血,是一種帶有滋補作用的食療佳品。

20.茭白

茭白,是一種水生蔬菜。祖國醫學認為,茭白性寒、味甘,入肝、胃、脾、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除濕、通利二便的功用,適用於目赤、黃疸、高血壓、便秘、小便不利、酒精中毒、產後乳汁不足等病症。

茭白性寒,故脾胃虛弱或遺精者不宜食用。另外,茭白中含較多的難溶性草酸鈣,因而患有腎髒疾病、尿路結石者不可食用。

21.竹筍

竹筍,又名筍,是竹的幼苗,我國長江以南各地普遍栽培,是一種鮮美脆嫩的蔬菜。根據出土和采集的季節,可分為春筍、冬筍和鞭筍。三月底至四月初出土的稱春筍;秋末冬初挖掘未出土的稱冬筍;夏季竄出地麵的嫩端為鞭筍。

竹筍祖國醫學認為,竹筍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下氣、利水消腫、利膈透疹等功用,適用於咳嗽、積食、便秘、水腫、糖尿病、瘡瘍、麻疹透發不暢、風疹等病症。竹筍中含豐富的粗纖維,食後能促進腸道蠕動,可促進大便排出和加速膽固醇的代謝,因而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同時亦能減少致癌毒素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有防治便秘和預防結腸癌的作用,對心血管係統亦有好處。

另外,竹筍中還含有具抗癌作用的多糖類物質,故竹筍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竹筍性寒,故脾虛腸滑者應慎食。

22.芋艿

芋艿,是一各球莖類蔬菜。祖國醫學認為,芋艿性平、味甘,和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寬腸通便的作用。久服有補中益肝腎、添精益髓、療熱止渴的功用,適用於瘰鬁、腫毒、腹中癖炎、婦女產後惡露排出不暢等病症。

芋艿生食有毒,會麻口,刺激咽喉,引起皮膚發癢甚至紅腫疼痛,熟食過多也可導致氣滯胃痛、腹脹。

23.慈姑

慈姑,是一種球莖類蔬菜。祖國醫學認為,慈姑性微寒、味苦,入心、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利尿通淋、行血消腫等功用,適用於食毒、藥毒、咳嗽痰血、肺結核、尿路結石、淋濁尿閉、產後血崩、胞衣不下、惡瘡丹毒、毒蛇咬傷等病症。

慈姑不宜過多食用,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胃腹脹滿。

24.苜蓿

苜蓿,又名草頭,為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古時專指紫苜蓿的全草。我國種植草頭始於西漢,後來分紫苜蓿和南苜蓿,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主要是采其嫩苗作蔬菜。

草頭性平、味苦,有清熱利淡、舒筋活絡、利大小腸等作用,還可輔助治療濕熱黃疸、尿路結石、目黃赤及夜盲等症。

25.香椿

香椿,楝科、落葉喬木,也稱椿樹,原產我國,南北各地均有種植。以其春季嫩芽、嫩梢枝葉作蔬菜用,稱椿芽、香椿頭、香椿葉等。分為紫椿、油椿兩種。紫椿質優。

香椿味苦,性溫,無毒,具有澀腸、止血、固精等作用。

26.蓮藕

蓮藕,又名蓮菜,為水生宿根植物,原產於印度,我國很早就開始栽培,主要供食產分為地下莖及其果實——蓮子。蓮藕脆嫩多汁,為我國水生蔬菜作物中經濟價值最高的一種。生食脆甜,熟食香糯,是春、夏蔬菜淡季時的重要蔬菜品種。

蓮藕可生食,也可炒、炸、燉食,也可做湯及作其他菜肴的配料,還可製作藕粉和蜜餞等。搗汁沉澱後製成藕粉,食用時加適量糖,調成糊狀,氣息清香;以生藕榨汁飲服,止咯血、吐血。

蓮藕生食性寒,食之涼血清熱;熟後性溫,食之滋陰養胃,入心、脾、胃經。它有止血的功效,常用輔助治療各種出血症,如吐血、咯血、尿血、便血、鼻衄血及子宮出血等症。還可作為孕婦、乳母的副食及需要增加體重的人食用。清熱生津。治發熱煩渴、消渴。益氣健脾、開胃消食。脾虛食少,病後體弱者宜食之,但蓮藕纖維粗糙,嬰兒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宜多食。

27.土豆

土豆,為茄科植物馬鈴薯的塊莖,又名馬鈴薯、洋芋、洋番薯、山藥蛋、地蛋等。原產於南美洲的智利和秘魯,在我國,引進土豆栽培已有300多年的曆史,現我國南北方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

土豆為世界五大食物之一,營養豐富。在水果蔬菜淡季,土豆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

土豆不僅有充饑食品價值,而且有很好的藥用價值。我國古著《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土豆:“功能稀痘,小兒熟食,大解痘毒。”中醫認為土豆性味甘平。有益氣健脾、消炎解毒的作用。治胃弱脘痛、體虛便秘、腮腺炎、燙傷等症。

現代科學分析和藥理證實:土豆營養較豐富,含澱粉、糖、纖維、蛋白質、脂肪、灰分等。必須指出,發芽的土豆含有大量的龍葵堿,有毒性,它不溶於水,即使煮後也不能去除,因此已發芽的土豆食用時,須挖去芽和芽眼,並多削去附近的皮層,然後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煮食時間長些,以免中毒。

土豆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之功效,治脾虛瀉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可用於輔助治療胃痛、腰痛、濕疹、便秘等症。多食令人腹脹,土豆發芽者,食之可引起中毒。

28.山藥

山藥,即薯蕷,又名白山藥、長山藥、佛掌薯等。原產於我國或亞熱帶地區,現今我國南北廣為種植。主要品種有:廣州鶴頸薯、黎洞薯,河南懷山藥,浙江瑞安紅薯等。山藥是地下莖塊,肉質肥厚,富含澱粉,可用來製作澱粉,熱帶地區常作為糧食食用。山藥別有風味,是珍貴的蔬菜。

山藥根莖,性平、味甘、無毒,有補中益氣、長肌肉、止瀉泄、治消渴、益肺固精、滋養強壯等功效,是藥、膳皆佳的菜品。

29.紅薯

紅薯,又名地瓜、山芋、白薯等。原產於南美洲,我國很早就有栽培。紅薯以塊根供食,光滑、鮮脆,有圓、長、錘等形狀。皮色有淡紅、淺黃、白。其品種較多,優良品種有白皮紅心、紅皮紅心、南京紅皮、青島紫皮、浙江紫紅等。

紅薯味甘,性平。熟食功擅補脾益氣,潤腸通便;生食利於生津止渴。適用於脾胃虛弱、消瘦、飲食不香、倦怠乏力、大便秘結以及肺胃有熱、口渴咽幹等症的輔助治療。常食能保持血管彈性,保持關節滑利,防止肝腎結締組織萎縮,並有減肥、預防血管硬化等作用,是一種被世界公認的價廉物美、糧菜兼用、老少鹹宜的健身長壽食品。

30.茄子

茄子,是一種茄果類蔬菜。祖國醫學認為,茄子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散瘀、祛風通絡、止痛止血、寬腸利氣等功用,適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毒蟲咬傷、乳腺炎、跌打腫痛、痔瘡出血、黃疸型肝炎、口腔潰瘍等病症,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咯血、紫斑及壞血病、痛風等患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茄子中還含有甘草甙、葫蘆巴堿、水蘇堿及膽堿等,這些物質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故常食茄子對預防冠心病等有很大的作用。

茄子性寒,故陽虛者慎食,多食必致腹痛、腹瀉。此外,茄子不能與寒性的蟹肉同食,以防傷及脾胃。

31.西紅柿

西紅柿,是一種茄果類蔬菜。祖國醫學認為,西紅柿性微寒、味甘酸,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平肝、健胃消食、生津止渴、補腎利尿、降血壓等功用,適用於口渴、肝炎、高血壓、眩暈、中暑、夜盲症、消化不良、齒齦出血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西紅柿中所含的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能分解脂肪,可促進消化;其所含的黃酮類等成分有顯著的止血、降壓、利尿作用;其所含的穀胱甘肽物質可使體內某些細胞推遲衰老及使癌症的發病率下降,因而西紅柿有抗衰老、抗癌的作用。

西紅柿性寒涼,故脾胃虛寒及寒濕太盛者不宜食用。

32.黃瓜

黃瓜,是夏秋季的主要瓜菜之一。祖國醫學認為,黃瓜性涼、味甘,入胃、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除溫、鎮痛、滑腸等功用,適用於目赤、黃疸、咽喉腫痛、熱病煩渴、熱痢吐瀉、小便不利、腎炎水腫、肥胖、小兒積食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黃瓜含有相當多的鉀鹽,具有加速新陳代謝、排泄體內多餘鹽分的作用。幼兒常食能促進肌肉組織的生長發育,成人常吃對保持肌肉彈性和防止血管硬化有一定的作用。黃瓜中的細微纖維素還能夠促進胃腸蠕動,加速體內腐敗毒素的排泄,並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黃瓜中還含有一種叫丙醇二酸的物質,它能抑製體內糖類物質轉變為脂肪,故常食黃瓜有減肥健美的功效。黃瓜不能與山楂同食,以免維生素被分解、破壞。

黃瓜性涼,故久瀉體虛者不宜食用。

33.冬瓜

冬瓜,是夏秋季的主要瓜菜之一。祖國醫學認為,冬瓜性微寒、味甘,入肺、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消痰、除心胸滿悶、定喘止咳、利水消腫、止渴減肥等功用,適用於咳喘、口瘡、脹滿、水腫、消渴、魚毒、酒毒、腎炎、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肺膿腫、肝陽上亢、小便短赤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冬瓜中所含有的再醇二酸成分,能抑製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從而可防止人體內脂肪的堆積而有減肥效果。冬瓜還是美容佳品,常用冬瓜瓤清洗麵部,可使皮膚滑淨。

冬瓜性寒,故久瀉不止、體虛消瘦者及營養不良性水腫者不宜食用。

34.南瓜

南瓜,是一種夏秋季節的瓜菜。祖國醫學認為,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解毒殺蟲、補中益氣、消炎止痛等功用,適用於糖尿病、蛔蟲症、瘧疾、痢疾、支氣哮喘、體虛乏力、鴉片中毒、肋間神經痛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南瓜中所含的腺嘌呤有刺激白細胞增生的作用,能防治各種原因(包括腫瘤化療、放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近幾年來,國內外報道了南瓜能消除致癌物質亞硝胺的突變作用。南瓜中含有的葫蘆巴堿對肝癌、子宮頸癌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南瓜能促進人體胰島素的分泌,對治療糖尿病有效。

南瓜不要一次食用過多,尤其是胃熱的患者宜少吃,否則易產生胃滿腹脹等不適症狀。南瓜也不宜與豬肝、羊肉、蕎麥同吃,以免引起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不良反應。

35.絲瓜

絲瓜,是一種夏令的瓜菜。祖國醫學認為,絲瓜性涼、味甘,入肝、胃經,具有清熱化痰、涼血解毒、通經絡、行血脈、利水消腫、止筋骨酸痛、腸風痔漏、疔瘡疽腫、血經閉止、血崩不止、肝硬化腹水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絲瓜中所含的多量的粘液質、木膠、瓜氨酸、木聚糖等成分有一定的化痰排毒作用,其所含的皂甙類物質有一定的強心作用。南瓜還含有幹擾素誘生劑,這種物質能刺激機體產生幹擾素,故有抗病毒、防癌抗癌的功效。

古人認為,多食絲瓜易致陽痿、滑精等病。絲瓜性涼,易傷脾胃,故慢性腹瀉者應慎用食。

36.苦瓜

苦瓜,是一種盛夏的佳蔬。祖國醫學認為,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養血滋補、補腎和脾、消暑、明目等功用,適用於流感、傷寒、痢疾、癤腫、丹毒、中暑、熱病煩渴、眼結膜炎、痱子過多,小便短赤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苦瓜有稀釋毒素和加速毒素排泄的功效,對防治癌症有良好的作用。近年來還發現,苦瓜中所含的脂蛋白成分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故有抗病毒、抗腫瘤的作用。

有關實驗還發現,苦瓜中含有類似胰島素的成分,這種成分有明顯降低血糖的作用,這種作用比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磺丁脲還強,它是通過胰髒、非胰髒兩種途徑而發揮作用的,已有人用苦瓜來治療糖尿病,並取得了較好效果。

苦瓜性寒,易傷脾胃,故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37.葫蘆瓜

葫蘆瓜,是一種夏令的瓜菜。祖國醫學認為,葫蘆瓜性偏涼、味甘淡,入肺、胃、腎、膀胱經,具有消熱解毒、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潤肺止咳的功用,適用於肺炎、高血壓、尿路結石、黃疸及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心煩口渴、小便短赤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葫蘆瓜中含有一種幹擾素的誘生劑,可刺激機體產生幹擾素,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發揮抗病毒及抗腫瘤的作用。但是,這種幹擾素誘生劑不耐高溫,故不宜將葫蘆瓜煮得太熟。

葫蘆瓜性偏涼,易生寒濕,因而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38.西瓜

西瓜,葫蘆科,一年生草本。原產非洲,我國除邊遠寒冷地區外,南北均有栽培。

西瓜皮含葡萄糖、氨基酸、蘋果酸、西紅柿素以及維生素C等。瓜子也是一寶,有多種用途。

西瓜性寒味甘,有清熱、消暑、去煩、生津、止渴、利尿等功效。據近年來科學研究發現,西瓜所含的糖、鹽類和蛋白酶,有輔助治療腎炎和降低血壓的作用。西瓜皮的綠色部分,中醫稱西瓜翠衣,可輔助治療水腫、燙傷等,用其煎湯代茶,也是很好的消暑消涼飲料。

39.海帶

海帶,是一種“海生蔬菜”。祖國醫學認為,海帶性寒、味鹹,入肺、胃、腎經,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利水化痰等功用,適用於水腫、癌症、尿道炎、膀胱炎、高血壓、血熱鼻血、痰熱咳嗽、乙型腦炎、頸淋巴結腫、單純性甲狀腺腫等病症。

據現代研究發現,海帶中含有大量不溶於水的褐藻膠類物質,這種物質使海帶不容易煮爛。同時,這種物質能與鎘元素結合而排出體外,因而,海帶可用於治療重金屬元素鎘中毒引起的疼痛。海帶還可以減少一種對人體有毒有害的物質——放射性元素鍶在腸道的吸收。

海帶中還含有豐富的甘露醇,甘露醇是一種作用很強的滲透性利尿劑,能促進機體的排尿功能,故可使體內毒素及時排出。甘露醇進入人體後,可有效地降低顱內壓、眼內壓,減輕腦水腫、腦腫脹,因而對乙型腦炎、急性青光眼及各種原因引起的腦水腫等病症有良好的效果。

用海帶煮水服用,還可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防止或延緩了機體酸中毒的發生。海帶還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它可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膽固醇的代謝和排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長期服用海帶可預防動脈血管硬化,降低血脂,通便,並使身體強壯有力。在滑膩的食物中摻入一些海帶食用,可以減少脂肪在體內的蓄積,可使身體不發胖,保持體型健美,故常食海帶有一定的減肥作用。近期又發現,海帶提取物對肺癌細胞有明顯的抗癌作用。

海帶中含砷量較高,故海帶要在水中浸泡24小時左右才可食用,以免砷中毒。海帶性寒,不宜多食,尤其脾胃虛寒者應慎食。

40.裙帶菜

裙帶菜,又名昆布。屬褐藻類翅昆布科植物,一年生,色黃褐,葉綠呈羽狀裂片,葉片較海帶薄,外形像大破葵扇,也像裙帶,故名。分淡幹、鹹幹兩種。以身幹鹽輕,顏色全青碧綠,少黃葉和深紅色,味清香者為佳。

裙帶菜營養豐富,含有十幾種礦物質和穀氨酸、丙氨酸等18種氨基酸。

裙帶菜性寒味鹹,入肝、腸、腎經,具有化痰軟堅、消癭瘤、利尿通淋等功效,可輔助治療甲狀腺腫、頸淋巴腫、肝脾腫大和水腫等病症。

41.紫菜

紫菜,為紅藻門紫菜科植物,生於海灣內較平靜的中潮帶岩石上。幼時淡粉紅色,漸變為深紫色,老時淡黃色。

紫菜性寒味甘鹹,入肺經,具有化痰軟堅、清熱利尿、補腎養心、降低血壓、促進人體代謝等功效。可輔助治療甲狀腺腫大、頸淋巴結核、慢性支氣管炎、夜盲症、貧血、水腫等病症。同時,紫菜還有一定的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防治動脈硬化,延年益壽有益。

42.香菇

香菇,是一種食用菌菜蔬。祖國醫學認為,香菇性平、味甘,具有補氣養血、開胃助食、抗腫瘤等功用,適用於貧血、胃痛、佝僂病、食欲不振、肝硬化、腫瘤、高血脂症、小兒麻疹、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頸癌及癌症術後放療、化療等。

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香菇中中含有多糖類物質,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抑製癌細胞生長,增強機體的抗癌作用。如腫瘤切除患者常食香菇,可以預防腫瘤的複發與轉移。香菇富含的一種生物堿——香菇嘌呤,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的作用,能有效地預防動脈血管硬化。

香菇還含有一種黑色的“香菇素”,可以使位於腦幹部位的自律神經安寧,並可加強心髒、肝髒的生理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排泄體內廢物及毒素,還可使甲狀腺、前列腺等腺體的功能增強。因而,香菇具有抗衰老、排毒素、增強人體活力,使人精力充沛的效能。

香菇較膩滯,故病後、產後、發痘後應當少食為妥,脾胃虛寒及消化不良者應當禁食。

43.蘑菇

蘑菇,是一種食用菌菜蔬。祖國醫學認為,蘑菇性涼、味甘,具有健脾開胃、滋陰潤燥、理氣化痰、抗衰老延年等作用,適用於體虛、痰多腹脹、惡心、瀉泄、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動脈硬化、腫瘤、白血球減少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蘑菇提取液對治療病毒性肝炎,白血球減少症均有明顯療效,還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日本科學家發現,蘑菇煎汁可以抑製癌細胞的生長,其中有一種叫“PSK”的物質,可以直接殺死癌細胞,對治療肺癌,乳房癌、子宮癌及消化道癌等均有療效。

蘑菇培養液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保健食品。蘑菇還富含亞油酸,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改善心、腦及微循環供血,可以預防動脈血管硬化及肝硬化。因而,常食蘑菇有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清除體內垃圾及毒素、預防人體各種皮膚粘膜發炎和毛細血管破裂的作用。

蘑菇性涼,故脾胃虛寒慎食為妥。

44.口蘑

口蘑,是食用菌中的一個著名品種。主要產區在內蒙古草原一帶,以及張家口地區。口蘑肉質肥厚,香味濃鬱,是席上珍品。

口蘑味甘性平,具有清熱、解表、理氣等功效,常食有助於治療高血壓、高膽固醇,癌症、結核病和肝炎病患者食用更為有益。

45.黑木耳

木耳,是一種菌菜蔬。祖國醫學認為,木耳性平、味甘,具有滋補潤燥、養血益胃、活血止血、潤肺、潤腸等功用,適用於貧血、高血壓、冠心病、血管硬化、久病體弱、腰腿酸軟、肢體麻木、大便燥結不暢、痔瘡出血、尿血、外傷出血、月經過多、腫瘤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木耳中所含的多糖類,對腫瘤能發生中和作用,並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抗癌作用。脂褐質是機體的一種自身毒素,是人體衰老的主要因素,人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脂褐質越來越多地沉積於機體的心、肝、腎、腦等重要器官,加速機體衰老程度。木耳中有一種物質能使體內脂質隨年齡的增長而形成的速度減慢。因而,常食木耳可以中和自身毒素,延緩脂褐質在機體的沉積,從而達到抗衰延年的目的。

木耳中還含有一種使人的凝血時間明顯延長的物質,有延緩血液凝固的作用,故能疏通血管,防止血栓形成,對血栓、心肌梗塞的發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木耳中富含發酵素和植物堿,這兩種物質對紡織工人等所吸入體內的纖維織物等異物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使這些物質在短時間內被分解而排出體外,以免這些物質對人體產生毒害作用。

木耳有潤腸的功用,故大便不實及久瀉不止者不宜食用。

46.銀耳

銀耳,是一種食用菌佳蔬。祖國醫學認為,銀耳性平、味甘淡,具有滋陰益氣、養胃潤肺、補腦強心、抗癌防衰等功用,適用於體虛咳嗽、痰中帶血、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肺原性心髒病、衄血、咳血、虛熱口渴、腫瘤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銀耳中含有的一種酸性多糖類物質,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促進細胞的活動能力,故能有效地增強機體對癌細胞的抑製和殺死能力。銀耳中所含有的一種酸性異多酚的物質,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力,具有抗病毒的作用。銀耳中還含有一種增強肝髒解毒能力的物質,它能加速體內的廢物與毒素排出體外,清除體內垃圾,起到保護肝髒的作用。

此外,銀耳還能提高機體對有害的原子輻射的防護能力。銀耳與木耳一樣,含有一種可以降低機體脂褐質的物質,故具有抗衰延年的作用。

銀耳性平,不易消化,故食欲不振、食積不化者少食為妥。

47.蘆筍

蘆筍又名龍須菜、石刁柏,為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突根草本植物。莖稈高1米多,有緊貼的鱗片狀葉,塊根肉質簇生,每年5~6月開花。食用部分是未出土或剛出土的嫩莖芽,頗似竹筍。全國很多地區均有種植。

蘆筍具有較好的藥用功效,常食用有助於預防高血壓和血管硬化、緊、膽結石及肝肌能障礙等。

48.萵筍

萵筍,又稱青筍,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唐代傳入我國,現在我國南北均產,是春季及秋冬季的主要蔬菜之一。萵筍以肥大的花莖基部供食,呈長棒形,外有一層纖維層,對嫩莖起著保護作用,莖質脆、嫩,水分大,味鮮美。萵筍的品種較多,依葉形大體分為尖葉類和圓葉類。優良品種如:杭州尖葉萵筍、上海尖細葉萵筍、濟南白萵筍等。

萵筍是含多種營養成分的蔬菜之一。萵筍味苦甘、性涼,有清熱、利尿、通乳之功效。還可輔助治療小便赤熱短少、尿血、乳汁不通等症。

野菜類

1.馬齒莧

馬齒莧,是一種野生蔬菜,民間常采摘嫩莖葉炒食,也可曬幹燒湯喝。祖國醫學認為,馬齒莧性寒、味甘酸,入肝、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涼血消腫等作用,適用於細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乳腺炎、腎炎水腫、痔瘡出血、疔瘡腫毒、濕疹、帶狀皰疹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馬齒莧中所含的大量鉀鹽,有良好的利水消腫、排除毒素的作用,尤其對腎炎水腫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經藥理抗菌試驗證實,馬齒莧對痢疾杆菌、傷寒杆菌、大腸杆菌和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可用於各種炎症的輔助治療。

馬齒莧性寒,故脾胃虛寒者慎食。

2.薺菜

薺菜,是一種最早返青的報春蔬菜,民間常采摘嫩薺菜切碎當餡包餛飩食,也可與豆腐一起煮羹喝。祖國醫學認為,薺菜性平、味甘,入心、肝、脾經,具有解毒消腫、健脾消食、明目降壓、涼血止血、利水通淋等功用,適用於尿血、痢疾、水腫、乳糜尿、腎炎、目赤疼痛、高血壓及高血壓引起的眼底出血等病症。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薺菜煎劑具有興奮神經、促進呼吸、降低血壓、縮短動物體內凝血時間、抗病毒、抗癌等作用。

3.苦菜

苦菜,是一種野生佳蔬,民間常采摘炒食、涼拌、作餡、燒湯。祖國醫學認為,苦菜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止痢消炎等作用,適用於咽喉腫痛、腮腺炎、乳腺炎、腸癰(闌尾膿腫)、腹痛、熱毒內蘊所致赤白下痢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苦菜有促進肝細胞再生、改善肝功能等作用,可用於治療病毒性黃疸肝炎等病症。近代研究報道,苦菜還有抗腫瘤作用。

苦菜性寒,凡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4.蕨菜

蕨菜,又名龍頭菜,是一種野生草本植物,多生長在山區濕潤、肥沃、土層較深的向陽坡上。它的根莖粗壯、肥大,葉柄挺直,常常高達50厘米~60厘米。春天,當它的嫩葉剛剛長出,還處於卷曲未展時,采摘下來,供人食用,便是有名的蕨菜。

蕨菜性味甘寒,具有清熱、滑腸、驅風、化痰、降壓、安神等功效,為食療菜品之一。

5.馬蘭頭

馬蘭頭,是一種野生蔬菜,民間常采摘嫩葉涼拌食用。祖國醫學認為,馬蘭頭性微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涼血、利濕等功用,適用於吐血、衄血、血痢、水腫、黃膽、咽痛、淋濁、疽腫、創傷出血、毒蛇咬傷、腮腺炎、乳腺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扁桃腺炎等病症。

馬蘭頭性微寒,故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6.委陵菜

委陵菜,是一種野生蔬菜。祖國醫學認為,委陵菜性平、味甘微苦,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痢等功用,適用於腹瀉、吐血、便血、百日咳、咽喉炎、急性腸炎、小兒消化不良、功能性子宮出血、風濕性關節炎、癰癤腫毒等病症。據現代醫學實驗表明,委陵菜對阿米巴滋養體有殺滅作用,故對阿米巴痢疾有一定的療效。

7.蒲公英

蒲公英,是一種野生蔬菜,嫩苗作菜充饑,生食對防治感染性疾病有良效。祖國醫學認為,蒲公英性寒、味微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散結消癰等功用,適用於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腮腺炎、胃腸炎、膽囊炎、病毒性肝炎、泌尿係統感染、諸瘡腫毒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蒲公英對多種細菌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據有關報道,蒲公英有抗病毒、抗腫瘤的功效。

蒲公英性寒,故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8.葵菜

葵菜,是一種野生蔬菜,民間常采摘嫩草葉炒食或煮湯喝。祖國醫學認為,葵菜性寒、味甘,具有解毒、消炎、利水、解渴等功用,適用於結石、便秘、糖尿病、黃疽型肝炎、慢性腎炎、乳汁不通、子宮脫垂、脫肛、泌尿係統感染等病症。

葵菜性寒,不宜生食,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9.刺兒菜

刺兒菜,俗稱青刺薊,是一種野生蔬菜,6~9厘米長時采其根做菜甚美。祖國醫學認為,刺兒菜性涼、味甘,具有解毒、消炎、止血、養肝、降壓、涼血等功用,適用於高血壓、病毒性肝炎、吐血、尿血、便血、瘡癤腫毒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刺兒菜有促進肝細胞再生、促使肝功能恢複正常的作用,並有良好的降血壓作用。

刺兒菜性涼,體虛胃弱者不宜食用。

10.蔊菜

蔊菜,是一種民間常見的野菜,民間常采摘嫩莖葉涼拌或炒食。祖國醫學認為,蔊菜性涼、味甘淡,具有清熱解毒、鎮咳化痰、溫中下氣、散寒、利尿等功用,適用於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胃寒嘔吐、病毒性肝炎、浮腫腹水、小便不利、麻疹透發不暢、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瘡疔腫毒等病症。

蔊菜性涼,故脾胃虛寒者慎食。

11.墨菜

墨菜,又叫旱蓮草,是一種野生蔬菜,嫩苗葉可炒食。祖國醫學認為,墨菜性涼、味甘酸,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滋補肝腎等功用,適用於衄血、吐血、尿血、便血、腸炎、慢性肝炎、小兒疳積、神經衰弱、腎弱耳鳴、須發早白、溫疹、瘡瘍等病症。

墨菜性涼,故脾胃虛寒者少食為妥。

12.千屈菜

千屈菜,又叫蜈蚣草,是一種野生蔬菜,民間用嫩葉當菜炒食。祖國醫學認為,千屈草性涼、味苦、微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殺菌消炎等功用,適用於胃腸炎、痢疾、傷寒、尿血、便血及外傷出血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千屈菜所含有的鞣酸有良好的抗出血作用,並對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和傷寒杆菌均有較強的抑製作用。

千屈菜性涼,故脾胃虛寒者慎食為妥。

13.紅花菜

紅花菜,又叫紫公英,是一種野生蔬菜,全草可當做菜蔬炒食,味道鮮美。祖國醫學認為,紅花菜性平、味辛,具有解毒消炎、健脾益氣、祛風明目、利水止痛等功用,適用於神經痛、病毒性肝炎、營養性浮腫、月經不調、白帶、痔瘡、帶狀皰疹、瘡癤腫毒等病症。

14.竹葉菜

竹葉菜,又叫鴨蹠草,是一種野生蔬菜,3~4月出苗,嫩苗可作菜蔬食用。祖國醫學認為,竹葉菜性寒、味甘淡,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消炎、強心等功用、適用於咽喉腫痛、呼吸道炎症、高熱煩渴、尿道感染、急性熱病、瘡癤腫毒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