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你的“創意”肌肉
上七年級的時候,我的數學老師亞曆山大對我母親說,“維多利亞,您兒子的成績很不理想。說實話,他可能不是學數學的料。今年年底之前讓安德裏轉學到另外一所學校可能會對他有幫助。”我的同班同學皮特真的是個數學天才,在數學方麵遠勝於其他人。他總能解出那些沒人能解出的難題,亞曆山大因此稱他“數學能手”。
八年級的時候,有一件小事讓我迷上了數學。我把課餘的時間都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年末的時候,我的數學成績竟位列第二,僅次於皮特。九年級的時候,皮特沉迷於吉他,成立了自己的樂隊,也漸漸忽略了數學學習。那一學期末,我超過了皮特,成為了全校數學成績最好的學生。十年級的時候,我每天都要花4小時來研究數學難題,到學期末,我成為了全烏克蘭數學成績前100的學生。
誠然,皮特比我更有天賦,但是我更用功。我敢肯定,他隻要願意花我一半的時間,就能獲得比我更好的成績。不過,後來皮特在烏克蘭一支當紅流行樂隊裏擔任吉他手。
如果有人在三小時內就跑完了馬拉鬆,我們並不會感到驚奇,“哇,他真的是一個跑步天才,”我們隻會說,“台下十年功。隻要幾年的時間裏堅持每天都花三小時跑步,我們也可以跑出這樣的成績。”
但是,一提到那些偉大的思想家們,我們通常就會發出這樣的驚歎,“他們真的是天才!我永遠也想不出這麼酷的東西。”可事實如何呢?那些創造出奇妙創意的思想家們之所以如此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生來就是天才,而是因為他們每天都讓自己不停地思考,比大部分人更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創意“肌肉”。如果你按時讓自己思考,一段時間以後,你會發現自己比那些有天賦的人更有想法,因為你的創意“肌肉”已經變得越來越結實。
連續幾年都堅持練習馬拉鬆的人肯定會比具有長跑天賦但長時間未鍛煉的人跑得快。同理,如果你每天都能讓自己不停地思考,你所想出的創意會比其他有天賦但不堅持思考的人要好得多。
練習俯臥撐的次數越多,能做俯臥撐的次數也就越多。創意的來源也是如此。你越有意識地練習,你的大腦就會越快地湧現出好的創意。如果你一直認真對待這件事,用不了幾年,別人都會稱你為創意天才。
大部分人都未意識到,要給他們的潛意識下達任務,以至於他們的創意“肌肉”不斷萎縮,當他們意識到這一點時,他們隻會說,“我不是一個有創意的人。”這句話跟另一句話是一樣的,“我一年就練過兩次,所以不可能一次性做超過5個的俯臥撐。我不擅長俯臥撐這項運動。”
全球十五位最富有的作家一年可以寫五本小說。他們何以如此多產呢?他們每天都會寫作,長此以往,他們的寫作“肌肉”就變得十分結實。想變成世界頂級的創意大師,就要定期持續地練習你的創意“肌肉”。如果你每天都能讓自己不停地思考,你所想出的創意會比其他有天賦但不堅持思考的人要好得多。
“每個孩子生來都具有極高的想象天賦。兒童的想象力就像肌肉,如果沒有得到鍛煉,幾年後就會軟弱無力。”
——沃特·迪斯尼
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
安德森·愛立信曾經采訪研究過西柏林音樂學院幾位二十出頭的小提琴手和鋼琴家。他請音樂教授把學生分成三組:傑出組,日後很有可能成為世界級的獨奏高手;優秀組,日後很有可能加入世界頂級的交響樂團;普通組,日後基本上隻能成為音樂教師。
愛立信注意到,這些學生都有良好的背景,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練習的時間。傑出組的學生在二十歲左右的時候,練習時間已累計超過1萬小時;優秀組的練習時間累計約8000小時;而日後基本上隻能成為音樂老師的普通組隻有4000小時。
傑出組每位學生的平均練習時間累計達1萬小時,練習時間至少累計達到1萬小時的學生都被歸入了傑出組。在對頂級的圍棋手、舞蹈家、銷售人員和科學家做過調查後,結果同樣顯示,練習時間決定了一個人在某個領域的成就,而非僅僅隻是天賦。愛立信寫道,“專業演奏者和普通人之間的區別就在於,前者能夠堅持不懈,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創新也是如此。練習的次數越多,大腦建立關聯並產生創意的速度也就越快。想要成為一名傑出的思想家,就必須要養成每日思考的好習慣。
創意練習比下圍棋、拉提琴和彈鋼琴簡單多了,因為在你思考的大部分時候,動用的隻是大腦潛意識皮層中關於創新的部分。話雖如此,如果要讓潛意識皮層中關於創新的部分活躍起來,你需要定時思考如何提高你的生活質量,每次的思考時間至少需要持續15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