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第六顆定心丸:這就是我的生活(3)(2 / 3)

偶然有一天遊泳池裏的人很少,我的時間也很充足,那天我決定不再給自己設定遊泳的圈數,隻讓自己盡情地遊。這回我發現我最初對遊泳的那種感覺又回來了,不但每個動作都能做得舒展到位,能感受到水劃過手掌往前推自己的感覺,而且我整個人都能自由自在地享受和水的互動。當我心無掛礙全然地享受和水的互動時,我發現自己能夠在水中盡情地做新的動作,有了新的進步。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在你做一件事的時候,千萬不要產生什麼念頭,一旦有了念頭,便會攪了當下做事情的興致。也就是說,我們心中是否有掛礙,決定了我們能否安享當下。就像我遊泳的時候,起初我心中沒有時間的掛礙,也沒有圈數的掛礙,所以能夠安享和水互動的當下。接著我為自己設定了時間目標,我的心中有了掛礙,所以遊泳時的自在感削減了不少。後來我心中又有了圈數的掛礙,每遊一圈我都需要計一次數,所以每一圈都有一個掛礙。雖然遊完25圈後,我能夠感到些許的欣慰,但是這導致我後來對遊泳完全沒有了興趣。心中掛礙太多的人,整個人都是擰巴的、緊張的,不是放鬆的、舒展的,所以就沒有安享當下。我們心中一旦有了掛礙,自我便介入了。就像遊泳一樣,當我衝著某個目標去的時候,遊泳就不再是單純的一件事情,而變成了一條成全自我的渠道,比如達到鍛煉的效果,等等。這樣一來,我們當下的生活,就成了我們心中掛礙的犧牲品,就成了成全自我的渠道。

迷失是生活就擺在我們麵前,而我們卻不認識自己的生活,不知道如何過當下的生活。迷失是由當下我們心中的所有掛礙造成的,比如神父不認為當下向自己伸出援手的,是上帝的恩賜和眷顧,總想著上帝會一道光芒下來把自己帶進天堂。而我在遊泳時,忽視了抓住和水之間的互動,就抓住了當下生活的事實,把遊泳當作了成全自我的方式。迷失是因為我們把當下視為了通往自我幻想的渠道。我們活在自己的生活中,卻總試圖逃離出去。迷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安享當下的生活,而心中的幻想又觸及不到。

錢鍾書的《寫在人生邊上》裏有這樣一段話:“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幹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這也就是說,抓住了當下的生活,我們就抓住了快樂、幸福的生活。抓住當下的生活,就是不讓當下成為成全自我的渠道,而隻是單純而純粹地為了事情本身。隻有這種時候,我們才覺得快活。我們一定要記住,沒有一件事物上寫著快樂、成功、幸福。生活的一切就是當下這樣,當下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生活。我們錯過當下,就錯過了幸福、快樂和成功。而我們卻認為隻有穿越當下才能到達幸福、快樂和成功。但是我們一旦試圖穿越當下,便會迷失自己。

隻有心中無掛礙,我們才能安享此時此刻。所謂安享,“安”是忘我地投入其中,“享”是全然地感知而不執著。隻有安享,我們才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生活的美好。就像我剛學會遊泳時,心中沒有恐懼、時間、效果的掛礙,才能感受到遊泳的快活,才能樂在其中。當我們安享當下的時候,我們才能全然地專注於事物,才能發現和創造。在我自由自在地遊泳時,我感受到了水的力量,能夠理解水,能夠感受到水傳達給我的訊息,能夠發現自己該如何和水進行互動。隻有這樣我才能學會在水中做各種動作,才能有所進步和創造。我們心中有掛礙時,很難接收到事物發出的信息,因為我們的大腦已經被那些亂七八糟的念頭占據了。要想安享一件事情,就要做到心無掛礙。

抽離自我——這就是我的生活

人生的問題是能否安享當下的問題。我們真正擁有的,也隻有當下而已。所以,我們是否能夠安享當下,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但是,要想做到時刻安享當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們需要抵製住自我的各種誘惑。我們之所以成為自我的追隨者,主要是因為自我一直想帶我們離開當下去更好的地方,成為更好的樣子,過更好的日子,並且一直提醒我們這樣做或者那樣做會很危險。自我的存在是為了避免負麵可能以及確定正麵可能,但這妨礙了我們發現當下生活的美好。任何超出當下的欲望和想法,都是以犧牲掉當下為前提的。自我始終都在試圖將我們帶離當下,可我們追隨自我到今天,也一直沒有如願,反而越來越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