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第六顆定心丸:這就是我的生活(1)(1 / 3)

用錯的定心丸——這不是我要的

我們並不認識自己想要的東西

為了逃避、對抗這個不確定的世界,自我帶著我們一路走下來,讓我們成了機器人、狹隘的人、二手人、不安的人、庸俗的人。但不管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有一點是相同的,即自我不會如願以償,我們不會獲得真正的安全。最後,麵對不確定的事物,自我隻能絕望地吞下最後一顆錯誤的定心丸——“這不是我要的”。自我告訴我們這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人生,但是自己的人生到底應該是什麼樣,自我也不能給出確切的答案。我們追隨自我到最後隻會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迷失了自己,成為一個迷失的人。有個小故事用在這裏再合適不過了。

在一場暴雨中,洪水淹沒了一個村子。村子裏的教堂也沒有幸免。洪水沒過了正在虔誠祈禱的神父的膝蓋。救生員駕著舢板來到教堂,對神父說:“神父,趕快上來吧!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父堅決地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好了。”

沒一會兒,洪水已經沒到了神父的胸口,神父隻好爬上祭壇,繼續祈禱。這時,有一個警察開著快艇過來,對神父說:“神父,快上來,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神父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

又過了一會兒,洪水已經把整個教堂淹沒了,神父隻好緊緊抓住教堂頂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飛機緩緩飛過來,飛行員丟下繩梯後大叫:“神父,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我們可不願意見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還是意誌堅定地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會與我同在!”最終,固執的神父終於被淹死了。

神父死後上了天堂,見到上帝後生氣地問:“主啊,我終生奉獻自己,兢兢業業地侍奉您,為什麼您不肯救我?”上帝說:“我怎麼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去救你,你不要,我以為你擔心舢板危險;第二次,我又派一支快艇去,你還是不要;第三次,我派了一架直升飛機去救你,結果你還是不願意接受。所以我以為,你是急著想要回到我的身邊來陪我……”

其實,很多人和神父一樣,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我們總在想“我的人生不應該是這樣的,這不是我想要的,我要變得更好”。可我們根本就不知道也不認識自己追求的是什麼。我們追隨自我一路走下來,隻能證明自己要找的東西根本不存在,隻能證明自己的追求隻是個幻想。那個幻想隻存在於自我的心中,現實裏根本就沒有我們想要的東西。所以,神父才一次又一次地錯過獲救的機會。其實神父早就迷失了自己,他根本就不認識他所謂的主。

很多大學生經常苦惱於每天都課程滿滿活動多多,可回頭卻感覺什麼收獲也沒有。很多白領、上班族也經常苦惱於一天到晚忙個不停,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可是一下班便感覺很空虛。有很多人都是整天忙忙碌碌,感覺很累,可是又停不下來,因為一停下來便感覺空虛無助。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們如此忙碌、如此努力奮鬥、如此堅定地追求,卻依舊感覺空虛不安呢?因為我們壓根就不認識自己的人生,壓根就沒有發現自己真正的生活。我們隻是在試圖逃避、逃離自己的生活。我們總相信有那麼一種東西會帶給我們永恒的確定感。就像神父堅信主會親自來救他一樣,我們根本不認識自己的生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早就迷失了自己。

我們驗證自己是否迷失,隻需要回答一個問題就可以了。你是否感覺自己的未來應該會更好?如果你回答“是”,那麼你就已經迷失了。我們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裏,它五彩繽紛、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我們怎麼會迷失呢?迷失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生,應該是幻想中那樣,我們總是試圖到自己幻想中那個更美好的地方去,以至於根本不認識自己當下的生活。迷失的人認為當下“這不是我要的”真正的生活,“這不是我要的”真正的自己。可事實上,對我們來說根本不存在更美好的地方,我們隻有當下。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我們的生活隻能成為一場在迷失中追著幻想奔跑的鬧劇。

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尋求安全、好、對的活法,我們認為自己會安全,認為有一種東西可以給我們永恒的價值和意義,認為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會逃離這個不確定的世界。但關鍵是這個世界根本沒有模式可循,一切都不確定。所以最終我們隻能發現自己所追求的生活隻是幻想,我們所謂的確定的、安全的活法是不存在的。我們的追求隻能是帶著自己兜一圈,然後重新回到原點——不確定,一切都不確定。我們的追求隻是在抗拒真實的自己和真實的世界,而不是活自己的人生。所以我們總會發現自己不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自己總實現不了有價值、有意義的活法。我們執著求證的價值和意義,隻能換來一切空虛的證明。我們一路走下來最終的結果是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不認識自己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