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富於幻想的少年時代(1 / 3)

一 富於幻想的少年時代

想象力引發構想,而知識實現構想。

讀書對於智慧,也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

遇到困難時,我決不灰心……成功的三個條件是勤勉、努力和嚐試。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托

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AlvaEdison ),是位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翻開人類曆史,可以發現,在科學技術史上有過種種發明或發現的人很多,但是像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有那麼多發明,而且以84歲漫長的一生,持之以恒,專心致誌的為發明奉獻生命的,可說極少。正因為這樣,圍繞著這位天才發明家,熱心的人們便對他進行有點兒傳奇色彩的描述,更有甚者,竭力想在他的過去曆史中也“發明”點什麼新東西出來。

愛追根問底的孩子

一位傳記作家曾這樣說過:“越是偉大的思想家,時代的特征在他的傳記中就表現得越明顯,他的傳記就越是自然而然地變成為曆史。”

我們知道,“18世紀是理性時代,19世紀是科學時代,20世紀是科學在人類物質的、智力的、感情的和美學的生活的所有方麵進行徹底變革性的幹預的時代。”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出生於科學時代。他誕生於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的一生與美國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交織在一起。這是美利堅合眾國及歐洲技術力量高速發展的時期,蓬勃發展的美國經濟需要廣泛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進一步發展生產力,而愛迪生則是這個科學時代的偉大發明家。有人這樣評論美國這位最偉大的發明家:“雖然愛迪生不發明曆史,但他的發明卻為曆史錦上添花。”

愛迪生誕生的地方,是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蘭小市鎮。當時的米蘭鎮,是有名的小麥集散地。俄亥俄州東北部的小麥被運送五大湖,它是必經之地,同時富庶的休倫湖的出口也在這裏。有一家公司把航程從河口擴展了數公裏,剩下的一段用來挖拙運河,可以通行載重250噸的船隻。這地方因為是穀物的出口,所以擁有“西方敖得薩”之稱。因此,造船業也很發達,使得這個小鎮十分繁華。

關於美國這位最偉大發明家的家庭,某些傳奇故事是這樣說的:愛迪生家一貧如洗。其實這不符合曆史事實。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HenryFord )寫道:“愛氏一家不可算是真正貧寒的,換句話說,他們始終是豐衣足食,住宅也好。人家說愛迪生出生赤貧,那簡直是無稽之談。”

阿爾的祖先是荷蘭人,於1728年從荷蘭阿姆斯特丹移居美洲。

阿爾的祖父約翰愛迪生由於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站到了英王軍隊一邊,不久,英軍戰敗,所以,約翰不得已帶著全家躲到了加拿大的新斯科舍。他在那兒以務農為生,並安定了下來。

他的兒子——也就是阿爾的父親塞繆爾·愛迪生(Samuel Edison ),在伊利湖畔的維恩那城經營旅館生意,生活過得還算不錯。在這城裏有個名叫南希(Nancy )的女教師,她是蘇格蘭裔的加拿大人,由於她教學認真,頗受市民的尊敬。她引起了小塞繆爾的愛慕,於是這位旅館主人開始向她求婚。後來他們的愛情日漸增進著,最後終於達到了沸點,便在1828年結婚了。結婚後,他們在城裏住了一段時間才遷走。

這一次他們又乘著“草原馬車”再次遷徙,定居在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塞繆爾在此經營屋瓦的製造和販賣,生意還不錯,夫婦倆過著幸福的日子。

他的住宅是一幢帶有頂樓小屋的紅磚砌的平房。房子座落在山腳處,外觀樸實大方。

南希結婚後,前後生過7個孩子。在全家遷居米蘭之前,南希就生下了4個孩子。此後,她又生了3個孩子。愛迪生是排行第七,也是他母親所生的最後一個兒子。按照祖先長者的名字,愛迪生取名為托馬斯,由於他父親與阿爾瓦布雷德利船長私交甚好,便又借了這位船長的名叫阿爾瓦。愛迪生的全名叫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周圍的人都叫他阿爾瓦,他的母親喜歡叫他阿爾。

他們一直住在這個淳樸的小鎮,直到阿爾7歲他們才又離開。不過這個城市卻令阿爾難以忘懷。

雖然他並不完全記得這城市的一切,但是教堂的尖屋頂,寬闊的原野,家門前那棵聳立的大樹等等,卻永遠留在他的腦海裏,當他年老時,他仍然清晰記得這些景象。

小阿爾在米蘭的軼事傳說很多。有人說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首先,小家夥出世以後幾乎從來不哭,總是笑。灰色的眼睛,亮晶晶的,看起來很聰明,不過頭顯得特別大,身體很孱弱,看上去弱不禁風。他常對一些物體感興趣,然後試圖用手去抓。他的嘴和眼睛活動起來,就像成年人考慮問題時一樣。他從來不停止他已決定做的事情。他一學會走路,就無需人的幫助。這孩子的頭發稀少,豎了起來,一點也不服貼,長得很難看。父親看了不舒服就替他理了發,結果反而更難看,母親也皺起了眉頭。3歲時,阿爾瓦像一個大人思考問題時所做的那樣,用手指理他的頭發。

阿爾的與眾不同,不僅如此。孩子在小時候都有好奇心,喜歡問東問西。所不同的是,“阿爾比一般孩子更為好奇,並且有一種將別人告訴他的事情付諸實驗的本能,以及兩倍於他人的精力和創造精神。”就人們的記憶所及,他學說話好像就是為了問問題似的。他提出的一些問題雖然不重要,但不容易回答。由於他問的問題太多,他家的大多數成員甚至都不想回答。但是,他的母親總是試圖幫助他。一次他問父親:“為什麼刮風?”塞繆爾愛迪生回答:“阿爾,我不知道”。阿爾又問:“你為什麼不知道?”他不但好奇愛問,而且什麼事都想親自試一試。有一次,到了吃飯的時候,仍不見愛迪生回來,父母親很焦急,四下尋找,直到傍晚才在場院邊的草棚裏發現了他。父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放了好些雞蛋的草堆裏,就非常奇怪地問:“你這是幹什麼?”小愛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雞呀!”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覺得很奇怪,總想自己也試一試。當時,父親又好氣又好笑地將他拉起來,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在回家的路上,他還迷惑不解地問,“為什麼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由於阿爾對許多事情感興趣,他經常碰到危險。一次,他到儲麥子的房子裏,不小心一頭栽到麥囤裏,麥子埋住了腦袋,動也不能動了。他差一點死去,幸虧被人及時發現,抓住阿爾的腳把他拉了出來。還有一次,他掉進水裏,結果像落湯雞一樣被人拉了上來。他自己也受驚不小。他4歲那年,想看看籬笆上野蜂窩裏有什麼奧秘,就用一根樹枝去捅,臉被野蜂蜇得紅腫,幾乎連眼睛都睜不開了。

阿爾經常到塞繆爾溫切斯特(Sam Winchester )的碾坊去玩。一天,他到溫切斯特的碾坊,看見溫切斯特正在用一個氣球做一種飛行裝置試驗,這個試驗使阿爾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裏充滿了氣,一定會升上天,那該多美啊!幾天以後,他把幾個化學製品放在一起,叫他父親的一個傭工邁克爾奧茨(Michael Oates )吃化學製品後飛行。奧茨吃了阿爾配製的化學製品後幾乎昏厥過去。阿爾似乎認為奧茨飛不起來是奧茨的失敗,不是他阿爾的失敗。

這次事件不僅使阿爾的父母感到頭痛,同時也震驚了附近孩子的父母,他們紛紛警告自己的小孩說:“不要和阿爾玩!”小孩子們聽了父母的告誡,都不敢再和阿爾在一起,即使阿爾邀請他們,他們也隻是以畏懼的眼光看著他,一步也不敢接近,有時幾個比較大膽的小孩,甚至會唱著歌來侮辱阿爾,他們唱著:阿爾、阿爾,奇怪的小孩;阿爾、阿爾,他是個呆子;我們再也不和阿爾玩了。

由於做這些事情,阿爾遭到父親的鞭打。他的父親認為,隻有鞭打阿爾,他才不會再惹麻煩。他的母親也認為,如果一個孩子做錯了事,你不鞭打他,他將不會成為一個好人。她不希望這種事情再發生在阿爾身上。雖然阿爾受了鞭打,但不能阻止他對一切事情發生興趣。

他6歲就下地勞動。愛觀察,愛想問題,愛追根求源是他向新奇的大千世界求知的鑰匙。村子中間十字路口長著大榆樹、紅楓樹,他就去觀察那些樹是怎麼生長的;沿街店鋪有好多漂亮的招牌,他也要去把它們認真地抄寫下來,甚至畫下來。

他強烈的求知欲和做實驗的願望,常給他帶來麻煩。一次,他在父親的農場裏玩耍,點燃了父親的倉庫,想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狀況,結果倉庫化為灰燼。阿爾幹的事太糟糕、太危險了,不能不聞不問。阿爾為此遭到比以前更嚴厲的毒打。阿爾沒有對父親生氣。在這以後,他似乎從不把疼痛看得很重。

阿爾不久又出麻煩了。一次他與另一男孩遊泳,過了一會兒,阿爾發現他一個人在這裏,他等這個男孩轉來,但等了好半天仍沒見這個男孩回來。阿爾獨自一人回到家裏,對所發生的事什麼也不講,半夜裏父母親把他叫醒並問他的朋友怎麼了。阿爾說:“我等呀等呀,他再也不回來了。”他的夥伴後來被發現已經淹死。阿爾不知道他本應該告訴別人已出的事情。這時,他的父親開始覺得阿爾有些不正常,塞繆爾總擔心自己的兒子會對別人造成什麼麻煩。

愛迪生7歲的時候,出現了一件對他的發展有較大影響的事。1854年,伊利湖南岸沿湖鐵路通車,使得米蘭運河的商船生意大減,並使生意的內容也開始發生變化。塞繆爾的屋瓦生意已沒有辦法再維持下去,因此他們的生活日漸困苦。為了另謀發展,愛迪生一家又再度遷居了,可是這次並不用帆船牛車。他們乘火車到底特律後,第二天早晨就上了魯比號航船。他們沿聖克萊湖岸繞行了一日,而後便溯著聖克萊爾河一直向上駛去。兩岸所經處盡是濃林僻野獸類出沒的場所。

小孩們一會兒跑上甲板,一會兒又竄進船艙,注視著兩岸的風景。他們遇見了印第安人駕的獨木船或是裝滿木材的白底船時,便都欣喜不已。

他們在密歇根州休倫北郊的格拉蒂奧特堡定居下來。搬到這裏不久,阿爾就患了猩紅熱,病了很長時間。因此,他的母親在那一年沒有送他上學。他隻好留在母親身邊,獨自一人玩耍。後來,阿爾的耳朵聾了,人們認為這種疾病是造成他耳聾的原因。

塞繆爾在休倫新買的房子建在鬆林中的高地上,能看到從休倫湖流出的聖克萊爾河。這幢房屋有十幾個房間,後麵有馬房,單隻建築用地就有4公頃,另外有40公頃的果樹園。

塞繆爾在這裏經營製材和小麥買賣,也種植蔬菜。他把蔬菜和果園裏生產的水果一起賣到市場,生意做得很大。雖然不再是米蘭的富商,但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是綽綽有餘。這地方山明水秀,風景優美。塞繆爾還計劃在家裏的高地上造一座塔,供人們參觀湖光山色,每人收費兩角五分。這座塔建好以後,就在車站張貼廣告。這座塔高約30公尺,立在塔上可以遠眺那蔚藍的休倫湖的水天一色,漸漸地向南消失去。湖中不斷有汽輪、高桅船和各式各樣的船隻來往著,因此景色一刻萬變,不可捉摸。參觀的人,每天多到需要排隊。阿爾成為這個塔的小管理員,向每位參觀的人收費。在參觀客多的時候,每天可以達到600人,所以阿爾非常忙碌。過了一些日子,參觀的人數一天一天的減少,阿爾覺得無聊。阿爾對爸爸說:“爸爸,兩角五分太貴了,如果減價也許又會有人來參觀。”塞繆爾采納阿爾的建議,將收費減到一角,可是參觀的人還是不多。阿爾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說:“爸爸,在塔頂上,裝個望遠鏡怎麼樣?”爸爸說:“想得好!”這座塔很快就裝置了望遠鏡,可是參觀的人數,仍然沒有增加。這樣,這座塔的生意也就無法再做下去了。阿爾變得無事可做。

不過,在管理這座塔的時候,他對工作發生了興趣。阿爾對父母親這樣說:“我想到鎮上去賣菜。”父母起初不同意,由於阿爾向父母再三作出承諾,表示願意吃苦,一定要幹到底,雙親也就答應了。阿爾用車子載著家裏所種的菜到鎮上去賣。大家都對阿爾很友善。紅蘿卜、馬鈴薯、高麗菜的銷路特別好。阿爾為人老實,不好的東西不賣出去,價錢一般也比別人的便宜。過了一些時,阿爾又從別的農家買進水果去轉賣。生意越來越興隆,阿爾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便雇了一位少年來幫忙。阿爾做賣菜生意,一年多就賺了500多元。

由於他們全家從一個城市搬遷到另一個城市,由於他的疾病,阿爾在8歲時才開始上學念書。進的那所學校,隻有一個班級;校長和老師都是那位恩格爾先生。學校課程設置呆板,老師還經常體罰學生。老師講課枯燥無味,引不起阿爾的興趣。因此,他從來沒有好好的坐在椅子上過,老師在講台上教課,他就在下麵走動,有時還跑到外麵去。

有時候,他會收集附近人家丟棄的物品,而製造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並且帶入教室,整天就玩這些東西,完全不注意老師在台上講些什麼。長期下來,老師感到很頭痛,因為他往往妨礙別人的上課。

由於追根究底的個性,阿爾對於課業方麵的問題非常固執,一個問題未獲解答,他就不會繼續作下道題目。因此,不了解他個性的老師,便把他當作是一位“遲鈍”的學生,斥他為“糊塗蟲”、“低能兒”。一次,在上算術課的時候,教師講的是一位數的加法。許多學生都肅靜地聽講。隻有阿爾忽然舉手質問說:“二加二,為什麼等於四?他問得老師張口結舌,實在沒有辦法可以回答。

這樣,在校學習不到三個月,老師便把他的母親叫來,對她說:“阿爾瓦這孩子一點不用功,還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問題。昨天上算術課時,他居然問我二加二為什麼等於四,你看這不是太不像話了嗎?我看這孩子實在太笨,留在學校裏隻會妨害別的學生,還是別上學了吧。”他母親非常生氣地說:“我認為阿爾比同齡的大多數孩子聰明,我將教我的阿爾,他再也不會來到這裏!”當她攜著孩子走出校門時,覺得一陣心酸,眼睛不覺掉下淚來。她始終不承認自己的孩子是低能兒。因為這時她正做女子學校的教師,是一個富有教育經驗的人。據她平日留心地觀察,阿爾不但不是低能兒,而且時時表現出非常優秀的品質來。在受了這種刺激以後,愛迪生的母親決心用全力教育阿爾,要使他成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

回到家裏時,母親這樣問他說:“先生說你是劣等生,你以為羞恥嗎?”愛迪生對母親的問話,回答得很巧妙:“不以為羞恥,但覺得悔恨。”他接著又說:“可是我要知道的事,先生一點也不教我,我不要知道的事,偏偏又教我起來。”母親接過他的話說:“是呀!先生說你是低能兒,但母親不以為然。你明天起,不要到學校裏去了。母親今天在先生麵前已發過誓了:學校裏當你低能兒,無法教育,我總得在家裏好好地教育你。阿爾,我今天也應該和你立一個誓。母親已立了決心,無論如何要使你成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你能不能發這個誓呢?”阿爾說:“母親,我願意發這個誓,我定要做番大事業,使現在說我低能兒的先生聽了寒心。”

阿爾的母親接著說:“從現在起,我就是你的老師,但我有兩項約束。第一,你要做什麼事必須先告訴媽媽,因為你做的事雖好,但也許會妨礙別人。你要知道,給別人惹麻煩是不好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不可再去妨礙別人,長大後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今後你得好好的用功,媽媽要當你的老師,你必須認真聽我的教導。”

阿爾點點頭,眼中充滿了淚水,母親緊緊地抱住阿爾,母子倆人臉上都閃爍著淚光,倆人的心緊緊係在一起。

阿爾一生中隻上過三個月的學。從那以後,他的母親是他的“家庭教師”。愛迪生的母親南希的決定是正確的。此後,愛迪生便在母親的親自指導下如饑似渴地汲取著人類先哲的智慧思想。根據他母親的固定計劃,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在其他孩子玩的時候,他堅持每天學習。有一個當時和愛迪生同遊的人記得“我們幾個人在屋前正玩得高興,這時門口出來了一個和善可親的女人,衣著很樸實,戴了一頂時式的花邊便帽。她對我們望了一下,和藹地喊道:‘托馬斯·阿爾瓦,可以進來上課了。’那孩子默默順從著,跟了她進去,臨走時回過頭來帶著憐憫的神態望望我們。在這美麗的夏日,而且還是假期中,硬要從遊嬉中叫去讀那枯燥無味的課本,這該是多麼難受的事啊!”小阿爾雖然具有小孩喜歡玩的天性,但他不反對母親的教育。因為母親教給他的不僅是知識,而且是學習方法。她認為,多思比簡單地死記硬背更重要,隻要阿爾看得懂的書,不管多難的,都給他看。愛迪生的母親具有高超的教育才能,她把家庭教育辦得生動活潑。春天,樹木抽出嫩枝時,她和兒子坐在屋門前,邊曬太陽邊上課。夏天,密密麻麻的星星,庭院裏一片蔥綠,她和兒子來到高高的瞭望塔上,一麵納涼兒,一麵讀書。到入了秋,愛迪生又念上了《魯濱遜飄流記》,《悲慘世界》這一類古典文學作品。冬天,天寒夜裏,她又與兒子在一起圍火授課。她講地理,如同把愛迪生帶到世界各地周遊,穿洋過海,登山探險;她講英文,又非常注意打下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她教文學,使愛迪生對雨果(Victorh ugo )愛慕不已。以至朋友們都管他叫維克多·雨果·愛迪生。在這些教育中,愛迪生深深地感到讀書的重要,他說:“讀書對於智慧,也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他也認為,母親是真正理解他的人,後來,愛迪生說:“我在早年發現了慈母是如何有益的。當學校教員叫我笨蛋時,她來到學校為我極力辯護,就從那時,我決定要給她爭臉麵,不辜負她對我的盼望。她實在是真正理解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