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助推核心競爭力
主編博客
這幾年航運形勢不好,世界經濟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3年10月對2009~2014年世界經濟增長趨勢統計和預測的數據來看,世界經濟增長率2009年-0. 4%、2010年5.2%、2011年3.9%、2012年3.2%、2013年2.9%、2014年3.6%,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率2009年-3.4%、2010年3.0%、2011年1.7%、2012年1.5%、2013年1.2%、2014年2.0%,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2009年3.1%、2010年7.5%、2011年6.2%、2012年4.9%、2013年4.5%、2014年5.1%。全球經濟繼續處於緩慢的複蘇過程中,增長乏力。這種經濟形勢對航運業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航運業自身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船舶運力過剩,航運需求疲軟,波羅的海幹散貨綜合運價指數(BDI)一直在低位運行,全球航運業處於低迷期。在此背景下,國內許多航運公司感歎生意不好做,收入大量縮水。不僅中小船公司日子難過,連著名國有航運大公司也連年虧損。許多人抱怨,隻有靠造大船來謀取利潤,其他隻能靠人脈吃飯了。
最近,我看到一則報道,學會團體會員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潛水員成功完成中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海底出潛探摸作業,巡回深度達到313.5米,刷新此前198米的紀錄,這標誌著中國具備人工潛入300米深海作業的能力。這則新聞仔細探究下去,正如上海打撈局局長沈灝認為,中國在向深海進軍的征程中,可以在更大的深度下,開展複雜的水下安裝、抽油、搶險打撈作業,可增強我國大深度水下各類應急搶險和環境救助能力,提高應對我國東海、南海及經濟專屬區政治、經濟等緊急事件發生的能力,提升我國在海洋活動、海洋經濟中的話語權,特別有意義。過去一年至少3 000萬美元被老外挖走的市場,如今我們可以參與競爭了。我們的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為自己謀取了極具競爭力的市場,令人耳目一新。
現在,許多航運企業認為,我們是傳統水運行當,沒有核心競爭力,抱團取暖是“過冬”的主要辦法。因此,經營管理的決策者往往加大了經營管理的力度,希望調動人的積極性來降本節支、拓展業務、增加收入。這些做法雖是非常好的,但並不全麵。從現實情況看,我們航運界積極主動通過科技創新帶動企業轉型發展的案例非常少。現在,上海打撈局的創新做法值得我們關注與思考。
第一,轉變理念是基礎。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是航運企業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抵禦風險能力的根本措施,它是航運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目標。理論上都認可,而現實工作中,科技創新已成為企業增強實力的決定因素,這是得到廣泛證明的觀點,但實際工作中並沒有真正得到貫徹。因此,轉變更新航運經營者的經營理念,從行動上來落實是助推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第二,更正認識上的誤區是關鍵。我們航運業過去是計劃經濟忠實的執行者,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慣性在一部分經營者中自覺或不自覺地還在延續,缺乏創新意識。經營思想上急功近利、過於強調規避風險的意識,使其對航運技術創新裹足不前。實際上,在當前航運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我們已經感受到市場對獨門絕跡的需求,這種需求可以理解為強烈的生存需求。因此,有意識地助推科技創新是提高航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預祝上海打撈局500米飽和潛水成套技術研製工作早日成功。
上海市航海學會秘書長
桑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