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掌握微表情,細節是說服他人的關鍵(2)(1 / 3)

如何才能夠有效地運用沉默呢?你要想把握好自己沉默,需要注意下麵幾點。

首先,沉默並不是不說話,而是在醞釀、等待回擊對方的一個過程。

沉默不是目的,沉默是為了更好地說服對方。如果我們在整個談話過程中都保持沉默,那就等於你默認了對方的觀點,這與我們談話的目的是相違背的。我們沉默是為了激發對方說出更多的內容,把握住根本問題所在,抓住機會給對方以有力的回擊。這就像拉弓蓄力,為的是箭發時能更加有力,射的更高更遠。

在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繼承王位3年,沒有頒布過一條法令。左司馬問他:“一隻大鳥落在山丘上,三年來不飛不叫,沉默無聲,為何?”楚莊王答曰:“三年不展翅,是要使翅膀長大;沉默無聲,是要觀察、思考與準備。雖不飛,飛必衝天;雖不鳴,鳴必驚人!”果然,第二年,楚莊王開始認真處理朝政,頒布了9條法令,廢除10項不合理的措施,懲治了5個大貪官,選拔一批人才。於是國家昌盛,天下歸服。楚莊王不想做那些他沒有把握的事,不想讓別人知道他的意圖,隻是想成就大的功績。說服中的沉默就像楚莊王治國一樣,暫時的沉默並不是不說話,而是為了觀察對方,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必要的時候用話語說服對方。

其次,沉默要把握好時機,給對方以壓力。

伯斯頓說,沉默有時就是最嚴厲的批評。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沉默的作用,沉默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用的,恰當的沉默會給對方很大的壓力。你的沉默代表著你的態度,對話中表示沉默,有多種意味,有可能是默許,有可能是批評不認同。如何用沉默表達我們的觀點立場,給對方製造一種壓力呢?在談話中,雙方都會論述自己的觀點,想要反駁對方,又沒有找好適當的言辭,這時候我們要巧妙地運用沉默的技巧。在對方講述完自己的觀點,我們不要急於反駁對方,要暫停一小會兒,然後告訴對方我們不認同,他們的觀點中有很多問題,在對方再解釋的時候,我們要保持沉默,不要對對方的解說表示任何的態度,這樣就會給對方以很大的壓力,我們的否定更加增加了對方希望得到我們認同他的需要,他的這種需要越強烈他就會越慌亂,他在再次解釋的時候沒有看到我們表示的態度就會有很大的壓力。

然後,利用沉默促使對方說更多的話,獲得更多信息,給思考爭取更多時間。

沉默能製造談話中的真空,這種真空會讓對方陷入較為尷尬狀態,會促使對方去打破這種狀態。談話中我們要善於運用沉默這種方法製造真空,讓對方心理上渴望解除這種不舒服的狀態,隻要他的這種渴望強烈,他在說話中就會更加活躍,這樣我們就能更加了解對方,更能夠了解對方的需要,而且我們會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對方說話的時間越多,我們思考的時間就越充足,另一方麵對方的說話內容也會成為我們思考的依據。說服別人並不難,關鍵是你要知道對方在想什麼,運用沉默就可以讓你從對方那裏得到更多我們想要的內容。

沉默不是讓人不說話,而是通過這一手段給對方製造壓力,給自己提供冷靜的機會製定有效的說服方法,扭轉自己的被動局勢。在談話中,能夠運用好沉默的方法,可以讓我們謀後而動,提高自己談話的水平,增加自己的氣勢,達到改變事態發展的目的。

麵對再緊急的事也要從容不迫

明代呂坤說:“事從容則有餘味,人從容則有餘年。”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智者幾句話,便說透了超然處事之道--從容。沒有從容的心態隻會被物質所誘惑,沒有從容的心境始終跨不過成功的門檻。做事要穩住陣腳,做人要沉住氣。在社會生活中,無論遇到再緊急的事情,首先要告訴自己要從容鎮定。

高明的人的那份從容心境,就像優秀的籃球運動員一樣。無論什麼球落到他的手中,他都不會驚慌失措。而高明的人麵對突發的新情況,也不會手足失措。他迅速思考靈敏反應,想方設法應對新情況。有些人很快就能夠掌握這種從容的內在能力。但是大多數人,隻有通過實踐的鍛煉,才能培養出這份從容心境。

一位資深的石油商人在他的員工事業剛開始的時候就忠告他們:“隨時隨刻都要把你自己當作是一個在海中翻了船的人!如果你能保持鎮靜,你就可以遊到岸邊,至少在漂浮時有人來救起你。假如你失去冷靜,你就完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