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奮鬥,永無止境(1)(1 / 3)

第一節 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們的奮鬥之心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未來的道路一片光明;每個人都盼望自己的未來燦爛輝煌,要想成功就需要努力,需要奮鬥。奮鬥就像是雨露滋潤花朵一樣,滋潤著我們的人生。有了雨露滋潤的花朵才能夠開花結果,我們也是一樣,隻有努力和奮鬥才能夠讓我們的人生碩果累累。

人生對於我們來說就像是一段漫長的成長過程,這其中有挫折,有痛苦,也有成功和歡樂。人生真正存在的意義就是朝著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不斷奮鬥,隻有在奮鬥中不斷實現成長和蛻變,才能使我們的生命變得絢爛多彩,才能不枉我們這一生。

我們在拚搏奮鬥中,難免會遭遇挫折,有人曾說,沒有挫折的人生就不能算是完整的人生。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因此而停止了自己的腳步。挫折永遠都是人生道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挫折,一帆風順的人生,不可能激起我們為之奮鬥的激情。沒有奮鬥我們的人生也就沒有辦法因為奮鬥而獲得成長,沒有奮鬥我們的人生就得不到前進的動力。而不斷奮鬥正是人存在下去的意義。因此,遇見挫折,勇於奮鬥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唯有奮鬥才能讓我們的人生熠熠閃光。

縱觀古今中外的曆史,沒有哪位成功人士的成功是脫離奮鬥而得來的。幾乎所有獲得成功的人,都是在經過自己的奮鬥拚搏之後才登上成功的舞台。成功路上的苦難和挫折,永遠不能阻止他們的拚搏前進。瑞典著名的工程師、發明家諾貝爾一生都致力於發明炸藥。1864年炸藥工廠發生爆炸後,瑞典政府禁止再重建工廠。為了能夠繼續研究炸藥,被人們稱為“科學瘋子”的諾貝爾,甚至找朋友借船,去湖中央進行試驗。很多親戚都勸他這樣做太危險,希望他能放棄炸藥試驗。然而麵對重重困難和挫折,諾貝爾仍然勇往直前,斷不退縮。有一次在諾貝爾進行試驗時,突然發生了爆炸,所有人都認為這下完了,諾貝爾一定被炸死了。就在大家準備衝進去救人的時候,諾貝爾興奮地從硝煙中衝出來,嘴裏高喊著:“成功了!成功了!”正是靠著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奮鬥,諾貝爾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要想實現人生的價值就應該要奮鬥,困難和艱辛永遠難不倒一個擁有奮鬥之心的人。羅曼·羅蘭曾經這樣說:“怯弱的人,必然在苦難之下被淘汰,隻有堅強的人才會走完自己認真想走的路。”成功的人中沒有一個是懦夫,隻有敢於拚搏,勇於奮鬥的人才能站在成功者的舞台上。而怯懦的人,往往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就已經被困難打敗。他們因為自己的怯懦而與成功失之交臂,錯失機會。

對於任何人來說,成功永遠都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所有人的成功都離不開艱苦奮鬥。可怕的並不是我們在追求成功的時候會遇到困難,而是我們在遇到困難時,不敢麵對,不超越。在這方麵,我們都應該看看用音樂打動了無數人的音樂家貝多芬是怎麼做的。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是德國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他的一生為世界的音樂事業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貝多芬的成功之路也遠比常人走得艱難。貝多芬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顯現出對音樂的天賦,13歲時就已經成為宮廷樂師。然而生活並沒有讓他的音樂生涯一直順利下去。1787年貝多芬到達音樂之都維也納跟隨莫紮特、海頓等人學習,莫紮特非常欣賞他的音樂天賦。然而莫紮特收到了母親去世的消息,匆匆趕回了波恩。一直到1792年父親去世,貝多芬才又一次趕回維也納,然而莫紮特已不在人間。

錯過了大師指點之後的貝多芬,依然對音樂充滿著熱愛。然而不幸的事情再度降臨到他身上,1796年貝多芬發現自己的聽力開始下降。1801年,當他確切得知自己的耳疾無法治愈時,他的內心變得痛苦萬分。因為正常人都難以忍受耳聾的痛苦,更何況是熱愛音樂、靠聽力來譜曲的貝多芬!對於這位風華正茂,對藝術滿懷激情的鋼琴家和音樂家來說,聽力的下降無異於世界末日的來臨。然而貝多芬並沒有對病魔屈服,他懷著對藝術無比的熱愛,將他所感受到的痛苦和絕望,全部都轉化為他努力奮鬥和創作的源泉。他說出了激勵千萬人的話語:“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也正是在此時,他開始創作《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一方麵忍受著不斷下降的聽力,另一方麵還在堅持不懈地創作。1819年,貝多芬完全喪失了聽力,他隻能使用談話薄同他人交談。即便是在這個時刻,他依然堅持奮鬥,耳聾也不能阻擋他對音樂的熱愛。在他的遺囑中有這樣一句話:“是藝術,就隻是藝術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覺得我是不能離開這個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