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保充沛的活力
Ⅰ保持每日多清醒一小時
疲勞容易使人產生憂慮,或者至少會使你較容易憂慮。在你感到疲勞之前先休息,這樣你每天清醒的時間,就可以增加一小時
在這本談論如何防止憂慮的書裏,我為什麼要寫進防止疲勞的問題呢?很簡單,因為疲勞容易使人產生憂慮,或者至少會使你較容易憂慮。任何一個還在學校裏學醫的學生都會告訴你,疲勞會減低身體對一般感冒和疾病的抵抗力;而任何一位心理治療家也會告訴你,疲勞同樣會減低你對憂慮和恐懼等等感覺的抵抗力,所以防止疲勞也就可以防止憂慮。
我是否說:“可以防止不快樂”呢?這話說得太溫和了些。艾德蒙·雅各布森醫生說得更清楚。雅各布森醫生是芝加哥大學實驗心理學實驗室的主任,他寫過兩本關於如何放鬆緊張情緒的書——《消除緊張》和《你必須放鬆緊張情緒》。他花過好多年的時間,主持研究放鬆緊張情緒的方法在醫約上的用途。他認為任何一種精神和情緒上的緊張狀態,“在完全放鬆之後就不可能再存在了”。這也就是說,如果你能放鬆緊張情緒,就不可能再繼續憂慮下去。
所以要防止疲勞和憂慮,規則第一條就是:經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
這一點為什麼重要呢?因為疲勞增加的速度快得出奇。美國陸軍曾經進行過好幾次實驗,證明即使是年輕人——經過多年軍事訓練而很堅強的年輕人——如果不帶背包,每一小時休息十分鍾,他們行軍的速度就加快,也更持久,所以陸軍強迫他們這樣做。你的心髒也正和美國陸軍一樣的聰明。你的心髒每天壓出來流過你全身的血液,足夠裝滿一節火車上裝油的車廂;每24小時所供應出來的能力,也足夠用鏟子把20噸的煤鏟上一個3英尺高的平台所需的能量。你的心髒能完成這麼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工作量,而且持續50、70甚至可能90年之久。你的心髒怎麼能夠承受得了呢?哈佛醫院的沃爾特·加農博士解釋說:“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人的心髒整天不停地在跳動著。事實上,在每一次收縮之後,它有完全靜止的一段時間。當心髒按正常速度每分鍾跳動70次的時候,一天24小時裏實際的工作時間隻有9小時,也就是說,心髒每天休息了整整15個小時。”
在二次大戰期間,邱吉爾已經六七十歲了,卻能夠每天工作16小時,一年一年地指揮大英帝國作戰,實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的秘訣在哪裏,”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點,看報告、口述命令、打電話,甚至在床上舉行很重要的會議。吃過午飯以後,再上床去睡一個小時。到了晚上,在8點鍾吃晚飯以前,他要再上床去睡2個小時。他並不是要消除疲勞,因為他根本不必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因為他經常休息,所以可以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之後。
約翰·洛克菲勒也創造了兩項驚人的紀錄:他賺到了當時全世界為數最多的財富,也活到98歲。他如何做到這兩點呢?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他家裏的人都很長壽,另外一個原因是,他每天中午在辦公室裏睡半個小時午覺。他會躺在辦公室的大沙發上——而在睡午覺的時候,哪怕是美國總統打來的電話,他都不接。
在那本名叫《為什麼要疲倦》的書裏,丹尼爾說:“休息並不是什麼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補。”在短短的休息時間裏,就能有很強的修補能力,即使隻打五分鍾的瞌睡,也有助於防止疲勞。棒球名將康尼·麥克告訴我,每次出賽之前如果他不睡午覺的話,到第五局就會覺得精疲力盡了。可是如果他睡午覺,哪怕隻睡五分鍾,也能夠賽完全場,並且一點也不感到疲勞。
我曾問過埃莉諾·羅斯福夫人,當她在白宮當第一夫人的12年裏,如何應付那麼緊湊的節目。她對我說,每次接見一大群人或者是要發表一次演說之前,她通常都坐在一張椅子或是沙發上,閉起眼睛休息二十分鍾。
我最近到麥迪遜廣場花園去拜訪吉恩·奧特裏,這位參加世界騎術大賽的騎術名將。我注意到他的休息室裏放了一張行軍床,“每天下午我都要在那裏躺一躺,”吉恩·奧特裏說,“在兩場表演之間睡一個小時。當我在好萊塢拍電影的時候,”他繼續說道,“我常常靠坐在一張很大的軟椅子裏,每天睡兩次午覺,每次十分鍾,這樣可以使我精力充沛。”
愛迪生認為他無窮的精力和耐力,都來自他能隨時想睡就睡的習慣。
在亨利·福特過80歲大壽之前,我去訪問過他。我實在猜不透他為什麼看起來那樣有精神,那樣健康。我問他秘訣是什麼?他說:“能坐下的時候我決不站著,能躺下的時候我決不坐著。”
被稱為“現代教育之父”的霍勒斯·曼在他年事稍長之後也是這樣。當他擔任安排奧克大學校長的時候,常常躺在一張長沙發上和學生談話。
我曾建議好萊塢的一位電影導演試試這一類的方法,他後來告訴我說,這種辦法可以產生奇跡。我說的是傑克·切爾托克,他是好萊塢最有名的大導演之一。幾年前他來看我的時候,他是M-G-M公司短片部的經理,他說他常常感到勞累和精疲力盡。他什麼辦法都試過,喝礦泉水、吃維他命和別的補藥,但對他一點幫助也沒有。我建議他每天去“度假”。怎麼做呢?就是當他在辦公室裏和手下開會的時候,躺下來放鬆自己。
兩年之後,我再見到他的時候,他說:“出現了奇跡,這是我醫生說的。以前每次和我手下的人談短片的時候,我總是坐在椅子裏,非常緊張。現在每次開會的時候,我躺在辦公室的長沙發上。我現在覺得比我20年來都好過多了,每天能多工作兩個小時,即很少感到疲勞。”
你是如何使用這些方法的呢?如果你是一名打字員,你就不能像愛迪生或是山姆·戈爾德溫那樣,每天在辦公室裏睡午覺;而如果你是一個會計員,你也不可能躺在長沙發上跟你的老板討論賬目的問題。可是如果你住在一個小城市裏,每天中午回去吃中飯的話,飯後你就可以睡十分鍾的午覺。這是馬歇爾將軍常做的事。在二次大戰期間,他覺得指揮美軍部隊非常忙碌,所以中午必須休息。如果你已經過了50歲,而覺得你還忙得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那麼趕快買人壽保險吧。最近葬禮的費用漲得相當高——而且這種事都來得非常突然,而那位小女人也許想拿你的保險金,去嫁一個比你年輕的男人呢。
如果你沒有辦法在中午睡個午覺,至少要在吃晚飯之前躺下休息一個小時,這比喝一杯飯前酒要便宜得多了。而且算起總賬來,比喝一杯酒還要有效5467倍。如果你能在下午5點、6點、或者7點鍾左右睡一個小時,你就可以在你生活中每天增加一小時的清醒時間。為什麼呢?因為晚飯前睡的那一個小時,加上夜裏所睡的6個小時——一共是7小時——對你的好處比連續睡8個小時更多。
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如果休息時間多的話,每天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弗雷德裏克·泰勒在貝德漢鋼鐵公司擔任科學管理工程師的時候,就曾以事實證明了這件事情。他曾觀察過,工人每人每天可以往貨車上裝大約12.5噸的生鐵,而通常他們中午時就已感覺精疲力盡了。他對所有產生疲勞的因素做了一次科學性的研究,認為這些工人不應該每天隻送12.5噸的生鐵,而應該每天裝運47噸。照他的計算,他們應該可以做到目前成績的4倍,而且不會疲勞,隻是必須要加以證明。
泰勒選了一位施密特先生,讓他按照馬表的規定時間來工作。有一個人站在一邊拿著一隻馬表來指揮施密特:“現在拿起一塊生鐵,走……現在坐下來休息……現在走……現在休息。”
結果怎樣呢?別的人每天隻能裝運12.5噸的生鐵,而施密特每天卻能裝運到47.5噸生鐵。而當弗雷德裏克·泰勒在貝德漢姆鋼鐵公司工作的那三年裏,旋密特的工作能力從來沒有減低過,他之所以能夠做到,是因為他在疲勞之前就有時間休息:每個小時他大約工作26分鍾,而休息34分鍾。他休息的時間要比他工作時間多——可是他的工作成績卻差不多是其他人的4倍!
讓我再重複一遍:照美國陸軍的辦法去做——常常休息;照你自己心髒做事的辦法去做——在你感到疲勞之前先休息:這樣你每天清醒的時間,就可以多增加一小時。Ⅱ你為什麼會產生疲勞
要衡量一項工作的質量,不是看你有多疲倦,而是看你有多不疲倦。
有一個很令人吃驚而且非常重要的事實:單單用腦不會使你疲倦。這句話聽起來非常荒謬,可是幾年之前,科學家曾試圖了解,人腦能夠工作多久而不致使“工作能量減低”,也就是科學上對疲勞的定義。令這些科學家們非常吃驚的是,他們發現通過活動中的腦細胞的血液,毫無疲勞的跡象;但如果你由一個正在做工的人的血管裏抽出血液,就會發現血液裏充滿了“疲勞毒素”和各種廢物。但是如果你從愛因斯坦的腦部抽出血來,即使是在一天的終了,也不會有任何疲勞毒素在內。
如果隻討論腦的話,那麼它“在8個或者甚至12個小時之後,工作能量還像開始時一樣地迅速和有效率”,腦部是完全不會疲倦的……那麼是什麼使你疲倦呢?
心理治療專家大都認為,我們所感到的疲勞,多半是由精神和情感因素引起的。英國心理分析家J·A哈德菲爾德在他那本《權力心理學》裏說:“我們所感到的疲勞絕大部分是由於心理的影響。事實上,純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勞是很少的。”
美國著名的心理分析家布裏爾博士說得更詳細。他說:“一個坐著工作的人,如果健康情形良好的話,他的疲勞100%是受心理因素,也就是情感因素的影響。”
什麼心理因素會影響到坐著不動的工作者,而使他們疲勞呢?是快樂?是滿足嗎?不是的,絕不是這樣!而是煩悶、懊恨,一種不受欣賞的感覺,一種無用的感覺,過於匆忙、焦急、憂慮——這些都是使那些坐著工作的人感到疲勞的心理因素。使他容易感冒,減少工作成績,而且會讓他回家的時候帶著神經性的頭痛。不錯,我們之所以感到疲勞,是因為我們的情緒使我們的身體緊張。
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特別在一本討論疲勞的小冊子上指出了這一點。“困難的工作本身,”這家保險公司說,“很少造成好好休息之後不能消除的疲勞,……憂慮、緊張和情緒不安,才是產生疲勞的三大原因。通常我們以為是由勞心勞力所產生的疲勞,實際上都應該歸在這三個原因之上……請記住!緊張的肌肉,就是正在工作的肌肉,應該要放鬆,把你的體力儲備起來,以應付更重要的責任。”
請停下來,現在就停下來,自己檢討一下:你念這幾行字的時候,有沒有皺著眉頭?你是否覺得兩眼之間有一種壓力?你是否正很輕鬆地坐在你的椅子裏?還是聳起肩膀?你臉上的肌肉是否很緊張呢?除非你的全身放鬆得像一個破舊的布娃娃一樣軟,否則你這一刹那就是在製造神經和肌肉的緊張,就是在製造疲勞。
為什麼我們在勞心的時候,也會產生這些不必要的緊張呢?丹尼爾·喬斯林說:“我發現主要的原因……是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越是困難的工作,越要有一種用力的感覺,否則做出來的成績就不夠好。”所以我們一集中精力就皺起眉頭,聳起肩膀,要所有的肌肉都來“用力”。事實上這對我們的思考,根本沒有絲毫幫助。
碰到這種精神上的疲勞,應該怎麼辦呢?要放鬆!放鬆!再放鬆!要學會在工作時放鬆鬆一點。
這很容易嗎?那才不,你恐怕得把你做了一輩子的習慣都改過來。可是花這種力氣是值得的,因為這樣可以使你的生活起革命性的變化。威廉·詹姆斯,在他那篇題名《論放鬆情緒》的文章裏說:“過度緊張、坐立不安、焦急以及緊張痛苦的表情……這是一種壞習慣,不折不扣的壞習慣。”緊張是一種習慣,放鬆也是一種習慣,而壞習慣應該去除,好習慣應該養成。
你怎樣才能放鬆呢?是先從思想開始,還是從你的神經開始呢?二者都不是。你應該先放鬆你的肌肉。
讓我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我們先從你的眼睛開始,先把這一段讀完。當你讀完之後,把頭向後靠,閉起你的眼睛來。然後默不出聲地對你的眼睛說:“放鬆,放鬆,不要緊張,不要皺眉頭,放鬆,放鬆。”如此慢慢地重複、再重複念一分鍾……
你是否注意到,經過幾秒鍾之後,你眼睛的肌肉就開始服從你的命令了?你是否覺得,有一隻無形的手把這些緊張的情緒都驅走了。噢,雖然看起來令人難以置信,可是你在這一分鍾裏,卻已經試過了放鬆情緒藝術的全部關鍵和秘訣。你可以用同樣的辦法放鬆你的臉部肌肉、你的頭部、你的肩膀、你整個身體。但是你全身最重要的器官,還是你的眼睛。芝加哥大學的愛德蒙德·雅各布森博士曾說,如果你能完全放鬆你的眼部肌肉,你就可以忘記你所有的煩惱了。在消除神經緊張時,眼睛之所以這樣重要,是因為它們消耗了全身散發出來能量的四分之一。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眼力很好的人,卻感到“眼部緊張”,因為他們自己使眼部感到緊張。
以寫長篇小說著名的女作家維基·鮑姆曾說,她小時候遇見一位老人,教了她一生所學過最重要的一課。她摔了一跤,跌破了膝蓋,還扭傷了手腕。那個以前在馬戲團當小醜的老人把她扶了起來,在幫她把身上灰塵拂幹淨的時候,老人說:“你之所以會碰傷,是因為你不知道怎樣放鬆你自己。你應該假裝你自己軟得像一隻襪子,像一隻穿舊了的襪子。來,我來教你怎麼做。”
那個老頭子就教她和其他的孩子們怎麼樣跑,怎麼樣跳,怎麼樣翻斤鬥,還一直教他們說:“要把你自己想象成一隻舊襪子,那你就能放鬆了。”
任何時候能夠放鬆,任何地方你也能夠放鬆,隻是不要花費力氣去讓自己放鬆。所謂放鬆,就是消除所有的緊張和力氣,隻想到舒適和放鬆。開始的時候先想怎樣放鬆你眼部的肌肉和臉上的肌肉,不停地說著:“放鬆……放鬆……放鬆,再放鬆。”要感覺到你的體力,由你的臉部肌肉,一直到你身體的中心。要使你自己像孩子一樣完全沒有緊張的感覺。
這也是著名的女高音蓋莉·庫爾奇所用的辦法。海倫·吉卜森告訴過我,他常常看見蓋莉·庫爾奇在表演之前坐在一張椅子上,放鬆全身的肌肉,而且下顎鬆得像脫臼似的。這種做法非常不錯——可以使她在登台的時候,不至於感到太緊張,也可以防止疲勞。
下麵是幫你學會怎樣放鬆的五項建議:
1請看關於這方麵的一些好書——大衛·哈羅·芬克博士所寫的《消除神經緊張》。我也建議你看一看這本書由丹尼爾·喬斯林所寫的《為什麼會疲倦》。
2隨時放鬆自己,使你的身體軟得像一隻舊襪子。我工作的時候,常在書桌上放一隻紅褐色的舊襪子,提醒我應該放鬆到什麼程度。如果你找不到一隻舊襪子的話,一隻貓也可以。你有沒有抱過在太陽底下睡覺的貓呢?當你抱起它來的時候,它的頭就像打濕了的報紙一樣垮下去。印度的瑜伽術也教你,如果你想放鬆,應該多去瞧瞧貓。要是你能學貓一樣也放鬆自己,大概就能避免這些問題了。